APP下载

成人权力话语压制下的儿童声音

2015-05-09杨婧敏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4期
关键词:声音叙述者

杨婧敏

摘 要:在叙事学领域和相关的文化研究中,“声音”是重要的概念。涵盖了有关文化身份、女性意识、话语权力等方面的意义。在文学发展中,成人往往将童年的世界作为代言的主要内容选择,叙事中的“儿童声音”也是成人代言下的产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成人掌握和控制着话语权力,这种“权力话语下的对话”成为儿童文学独特的叙事方式。本文结合叙事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分别从权力关系等方面对成人权力话语下的儿童声音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儿童文学的叙事特色。

关键词:声音;权力话语;叙述者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4--02

随着文学创作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儿童读物也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所谓的儿童读物,即针对儿童群体或者写给儿童的文学读物等,主要是为了让儿童在文本的阅读和学习中对自我认同,并帮助其认识社会和不断成长,最终实现社会化。和其他文学形式不同的是,儿童文学主要针对的是儿童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这就要求儿童文学在创作时要考虑儿童的心理、审美和接受能力。从成人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儿童还处于心智发育和社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其知识结构和言语表达能力等方面与成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儿童自身很难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想象中的世界借助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也很难借助文学文字获得自身的精神需求等。因此,文学中的童年世界,常被成年人代言,这也是符合社会发展客观事实的体现。这也决定了儿童文学的对象表达存在很大的难度,但是在实际创作中,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华关系依然是存在的,成年人作者在儿童文学的叙事表达中,需要将儿童群体思想意识,即考虑儿童的“声音”。所谓的儿童的“声音”,是在儿童发展观的指引下,成人力图代替儿童声音发展的结果。这种“权利对话”成为了文学中独特的叙事模式。“声音”也成为了叙事文学中研究的主要概念,其中还包括了文化身份解读、女性意识觉醒等方面的内容。文本作为常见的话语世界,在其中涵盖了各种不同的声音,从而形成可各种不同的言语,还充斥着意义各异的争辩。“叙事声音位于社会地位和文学实践的交界处,体现了社会、经济和文学的存在状况。”这说明了儿童叙事中的声音,已经超出了作者或者文学中人物话语自身的含义,这其中隐含的是社会儿童的意识和思想。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也会力图提高儿童的地位,让儿童在成人主宰的世界里发出自己的声音,这种文学作品往往受到儿童的喜爱,同时也被社会更多的人接受和理解。新的发展时期,儿童的个性化发展和成长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儿童作品中如何更好地让儿童发声,也成为了文学作品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个问题在相关领域没有太多的研究,本文结合叙事学相关内容,从不同方面分析了儿童声音的相关问题。研究儿童文学的叙事特色。

一、权力关系的产生

儿童文学中,成人创作占大部分,儿童文本读物中,其中所包含的除了美学精神外,主要是发挥其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将多种不同种类的功能等进行融合统一。作者创作中,对童年的塑造,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其实也是作者自身童年生活的再现。是对童年的理性思考和反思,通常来讲,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会融入作者自身的经历和社会感悟,儿童文学的创作也不例外,成人作者在创作中也会将童年的经历和多年来社会生活的感受、对童年的回忆等穿插到文学叙事中。儿童文学所承受的责任较大,儿童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儿童社会意识等尚不成熟,也是他们接受和储备知识的关键时期,因此其接触的文学形式会对其生活和思想等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文学中,其中所呈现出来的关系较为复杂,包括成人作者、儿童阅读者这一浅层次也是最为直接的关系,从深层次来讲,这也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对话。也是连接儿童与成人世界的主要途径,儿童通过儿童文学来了解社会和成人的世界生活,成人则通过此途径向儿童传输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因此,很多时候,儿童成为了被说教的对象。成人在教育发展和知识储备等方面的优势和经验使得其在儿童文学发展中占绝对的优势地位,于是成人在儿童文学中对于儿童的想象性言说成为一种“合法”的权力。儿童文学文本作为成人与儿童交流和相互了解的一种主要途径。在这种对话关系和权利关系并存的同时,也取得了较为丰厚的社会文化元素。

二、“他”的“儿童声音”

从实际发展来看,很多儿童文学作品更倾向于从他的角度建构童年,在该种叙事模式中,叙事者并不参与故事和情节的构筑,二是存在于文本之外,只是将其思想和意识从文本中体现。这种叙事方式在一定意义上将有较常规的模式更具权威性。在该种叙事文学作品中,看似作者以客观的态度展示儿童的生活世界,作者自始至终保持讲述故事的身份,但是儿童可以通过所叙述的故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描述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儿童作为“他”或“他们”来发声时,其呈现出来的仍然是其成本代言人的思想和声音,这不过是很多成年作者描述方式的變化而已,从本质上来讲只是顺从了人们的接受习惯。也为只有构建儿童的世界观和精神意识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在儿童作为他者的叙事模式中,叙事者并不在故事之中,对所描述的世界也没有明确的评价,只是客观地对事件的发展过程进行陈述,将儿童内心深处所幻想的世界更自由地呈现出来,由此来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利和自由的声音。如一些以儿童为题材的少儿小说及童话故事等。安徒生的童话都是采用全知叙事,作为故事外的作者,不管是在文学形式还是具体的内容上,其描述和观察的位置均在故事情节的发展外,即故事的发展和展开并不受到叙述者自身的影响,还有一些也只是作为参与者或者其中可有可无的身份存在,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故事的发展。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世界万物节皆有灵魂,一件玩具会像一棵草一朵花或者一只猫一样生机盎然,同样,动物也会变得像玩偶、阳光、和风一样。任何东西在儿童的眼中也是具有完整性地存在着,是有意识的生物。如《没有画的画册》第二夜,故事中的小女孩因逗小鸡玩挨批,便主动去鸡窝道歉,这种道歉和纠正错误的行为完全是儿童式的做法。这种叙事模式展示了儿童内心深处的世界,他们与成人不同,真诚、热爱自热等,生活中带有很多趣味和戏剧性的东西,就似童话故事一般。即使是从成人的生活中去挖掘童话故事,也可通过儿童的视角,展示儿童眼中的成人世界。

三、“我”的儿童声音

这里所说的“我”,这个“我”,是儿童文学的作者或者是叙事者,同时也是文本故事的参与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给人一种作者亲身经历其中的感觉,使得整个故事更具真实客观性。在此过程中,叙事者脱掉了成人的身份外衣,将话语权利直接赋予给了故事中的“我”,由“我”来讲述自己的童年往事,在叙事时间的选择上,可远可近,最后与叙事时间重复为止。所以,文本中的“我”是成年人和儿童身份两者的接个体,也是两种不同声音的重合。通常情况下作为儿童身份的过去的我依然局限在成人身份里发声。

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中,描述了忧伤的小王子,故事角色设计较为简单,故事中的“我”便混合了两种不同的身份,通常在同一处叙事中多视角较差叙述,主要的叙述特色复调使。一方面展示了儿童身份的“我”,已经远离了童年的往事,成为飞行员在沙漠中遇到小王子;另一方面,六岁的我与现实中的我进行对话。在这篇童话故事中,将童年的记忆与“我”的成长和发展相结合,既展示了儿童眼中对世界的理解和憧憬,也包括了成人世界中已经失去想象力的苍白现实,在这种对照比较中,叙事效果更为明显和突出。如果说《小王子》是对成人权力话语的反抗,那么第十章到第二十三章则是对儿童声音的无限张扬,小王子告诉“我”到六颗小行星造访的经历,遇到了的各种奇怪的人和事,并发声说:这些大人真奇怪。第十六章到第二十三章是小王子告诉“我”他在地球上的经历,包括他驯服了一只狐狸,看到满园的玫瑰和卖止渴丸的商人等等,通过小王子与他们的对话体现出儿童的单纯和善良。在这里,对生活的理解可以包含多重叙述主体的声音。在保持对生活本质理解的同时,还要以严肃的态度去对待儿童的好奇心和对童年精神的追求。而在成年人的生活和叙述中,也需要强化对儿童声音的关注,通过多种形式来反映和表达儿童的心声。作为成人“我”的叙事反而进一步强调了儿童的声音,直接显露出作者的儿童观:“儿童话语被压制”、“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孩子”、“所有的大人都应该是孩子”被理性利益欲望围困的成人,恰恰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童心孤独,正是成人的悲哀,唤起人们对儿童价值的重新审视。

四、不明显的儿童声音

有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叙述者是成人,在儿童文学中,并未出现儿童这一形象,从这种文体整体来看,似乎并不存在儿童的声音,如民间童话故事、动物世界的故事及其他无生命的故事等,这种故事中儿童声音的展示主要是通过一种不明显的方式来呈现。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其心理状况也受到更多的关注。童话题材的故事往往有心理治疗的效用,童话中的故事形象也会暗示或者乡镇着人类某些精神方面的追求,因此,文学中的童话题材,对儿童的精神疑惑等有积极作用,但是同时也会与其内心的世界产生冲突。成人作者创作儿童文学,借此与儿童产生心灵的沟通和交流,并且这对话已经超越了童话本身和文学的限制,达到了不同社会背景人们之间的交流。儿童文学中,不会涉及到儿童形象,也不会导致儿童声音的丢失,这些作品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灵魂深处的交流和对白,也是个体人一生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童年是人们生命的起点,也是人类发展的起源,童年的精神,既是儿童观研究的主要依据,也是成年人生活对灵魂深处探索的主要内容。

此外,还有一种叙事中从表面来看作者是单纯在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想法,但是深入故事其中却会发现,作者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故事形式,寻找人类心灵的影子。如长期以来一直受欢迎的公主与王子的民间故事,便是这类叙事的典型。在此类童话故事的创作中,王子公主历尽千难万险最终获得甜美的爱情和至高的权力荣耀。主要是通过此来环节儿童对自身弱势地位的焦虑;动物界故事也是人类生活的体现,通过该种途径走进儿童的内心深处,带有很大的暗示性等。因此,在很多看似缺失的儿童文学中,其实是以另外一種形式呈现出来,并借此来表达儿童的声音,寻找儿童与成人恰当的沟通方式。

结语:

儿童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题材,也是成人与儿童对话的主要平台,是两者关系研究发展的产物。在儿童文学的研究中,创作者试图在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构建中找到成人与儿童关系发展的最佳途径,并力图找到最佳儿童声音的表达方式,这样是儿童文学叙事中的一大特色,构成了儿童文学文本复杂的叙事语境。多年的叙事学研究尤其是后经典叙事学研究,对语境的重视和跨学科研究方法,为儿童文学的叙事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也二儿童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苏珊·S·兰瑟.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事声音[M].黄必康,译.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蒋风.儿童文学原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P67

[3]伯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M].姚媛,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28.

猜你喜欢

声音叙述者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在最需要的地方发声
移动有声阅读让儿童文学回归故事本身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从影片《迫在眉睫2》看影视叙事节奏的表达
艰难的去蔽——鲁迅《风波》的叙述者及其美学风格初探
声音在动态图形中的应用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