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的审美特点及内涵探究
2015-05-09冉建凯王亚利
冉建凯 王亚利
摘 要:《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经典作品之一,其具有极多视角的美感,无论在结构、画面方面,还是韵律、文字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只有领悟作品的审美特征,才能更好地品味徐志摩这一经典著作。本研究通过对《再别康桥》的审美特点及内涵的深入了解,分析美学价值,深刻体会作者想表达的凄凉、忧伤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作品独特的审美姿态。
关键词:《再别康桥》;情感;审美特点;内涵价值
作者简介:
冉建凯(1985.10.16-),男,籍贯:河南郑州,研究方向:文学,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王亚利(1986.11.3-),女,籍贯:河南郑州,研究方向:社会学,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1-0-01
前言:
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已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诗篇。诗歌全部内容围绕着离开康桥时的情感变化,表明了对康桥的不舍之情。徐志摩利用虚与实相结合的方法,为读者呈现了生动形象的画面,营造了许多优美情节,深刻表达了对康桥的热爱和对以往生活的向往,具有独具一格的美学美感。
一、《再别康桥》与徐志摩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流传至今,已成为脍炙人口、广受欢迎的诗歌之一[1]。(换个参考文献吧,这个没有什么意义)此诗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末,作品所叙述的地点是英国知名大学——剑桥大学所处的地方。其唤醒了徐志摩对诗的兴趣和情感,让诗人的心就此荡漾。全诗以康桥为对象进行了情感的抒发,作者满怀对康桥的热忱和爱慕之情,表现了自己对以往生活的向往和怀念,面临即将离开康桥的一种悲愁、不舍的情愫,无处不体现出徐志摩对康桥的留恋和挚爱。
二、《再别康桥》的审美特点及内涵
徐志摩作为现代诗人,主张诗歌的“三美”特点,分别为建筑、画面、音乐美,而这三种美也在《再别康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建筑美主要指的是节奏和语句的美感,全诗应流畅附有节奏感,且表现出平衡美,由耳朵感受深入到眼睛观看,全诗共有7个小姐,1节为4行,每行诗句为6—8个字,1节诗中的偶数行字数等同,奇数行数字为6、7个,极具均衡美感;画面美主要为词语的利用,为读者营造一种色彩鲜明的感觉。作者在《再别康桥》中巧妙融入了画面感,采用很多鲜艳的颜色和美丽的词汇,字里行间隐藏着一幅优美的画面,为读者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这些语句都是对画面的一种描述,生动形象,描写的栩栩如生,仿佛身临其境[2]。“金柳”、“青荇”、“彩虹”等等体现出色彩鲜明的描述对象,并采用比喻的方式,营造恍惚迷幻的意境,如梦一般的场景浮现眼前,酣畅淋漓地将色彩和画面的审美价值体现出来;而音乐美主要是指节奏和音节的美感。所有诗句中应保证音尺的正整齐规律,作品主要为“三字尺”形式,朗诵起来脍炙人口,宛如音符一样,顺畅流动,抑扬顿挫一样不缺,高低缓急、上下起伏,极具节奏感。
《再别康桥》的另一个审美特点即为自然,其是诗中寄托情感的主要方式。全诗主要是抒发作者的离别之情,同时依依不舍和丝丝离愁交融混杂其中,而这种情感真真实实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和朋友、爱人的离别,背井离乡的忧伤等,任何一个人都会对这种情感为之所动[3]。诗句并无矫揉造作之语,全部真实自然,是作者的真情流露,定能深深地唤起读者内心最深处的感情和经历,极富渲染力。徐志摩曾在英国剑桥读书,再次回到故地并漫步在康桥上,情不自禁地被眼前的景色迷住,陶醉在其中无法自拔,并渐渐地在脑海中展现了旧时的美好时光,以往的欢乐故事和开心情绪浮上心头,让作者甚是欢喜,俨然将现实和自己的近况抛在脑后。但是以往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徐志摩瞬间惊醒,记忆拉回到现实,发现旧梦不再,一股淡淡的忧伤情绪袭上心间,由此吟诵出了“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在这短暂的7小节中,情感跌宕起伏,美丽的情感过后伤感涌入眉头,流连的情感之美不言而喻。
诗歌最后运用和第1节类似的叙述方式,将部分词语改变,形式了情感的循环,又回归到原点,让这种不舍离别的思绪余音未落,一直盘旋在心头,永远不停止和消失。而徐志摩将“轻轻”换成“悄悄”,重点表达了主观情感,思想和情愫之细腻赋予诗歌更高的美感和美学价值,无法回到过去,只有“悄悄”地离开。作者表达的爱恋深沉热枕,深爱却不能触碰,这正是爱的一种表现,正如诗的最后一节“不带走一片云彩”,表达爱的方式层层叠进,情感浸人心脾,赋予读者一种美的享受。
结论:
《再别康桥》不仅是徐志摩的经典作品,更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诗歌中无论是韵律形式、字词运用,还是意境营造、情感抒发,处处展现出独特的审美标准和视听觉美学价值。“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一切都因为爱,展现的所有审美特点内涵及价值都缘于作者对康桥的爱恋,让每一个读者读后都为之所动,可谓感人肺腑,情真意切。
参考文献:
[1]陈云鹏.探析中国歌剧《再别康桥》的艺术特征[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2]咸立强.精致的抒情:《再别康桥》的审美意蕴建构[J].语文月刊,2014,03(08):158-162.
[3]马大康.形式美与情感内涵——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审美特征[J].名作欣赏,2010,07(08):38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