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痞子蔡的作品为例看网络文学的“草根性”

2015-05-09常翠岩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1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

摘  要:从蔡智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始,网络文学以其非常明显的“草根性”在对于传统文学既继承又反叛的基础上开始占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而且也被更多的搬上荧幕,走入游戏,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网络文学特点的清晰梳理,有利于我们对于网络文学加以正确的引导,更大范围的参与到文学新的发展中,进一步促进文学的“自由”发展,实现文学作为“人学”终极目标。

关键词:网络文学;草根性;蔡智恒

作者简介:常翠岩,西安培华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1-0-02

蔡智恒,一名台湾的水利专业的理工科男士,却在他的闲暇之余用一篇名为《第一次亲密的接触》的网络文学作品,一时激起千层浪。成为网络文学走入华人视野的第一部作品,随后一发而不可收拾,《榭寄生》、《孔雀森林》等等作品也备受关注,甚至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而非中文专业出生,没有社会批判之类的道德教化功能,仅仅借助网络的这一新鲜的媒介,于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就成为众多年青人所熟悉,一个“轻舞飞扬”的美女,一个幽默风趣的“痞子蔡”就这样成为网络文学中的人物的典型形象。于是乎网络文学就开始走入BBS、博客、文学论坛、在榕树下,这些网民聚集、发泄,虚拟的空间里,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是年青的读者群。那么痞子蔡的小说究竟具有什么魔力,具有什么特点,让众多网民们痴迷,本文就其小说的“草根性”来加以分析。

一、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的“草根性”。

这主要指痞子蔡一类的网络文学写手们非职业作家,而是所谓“白领阶层”的理工知识分子和在校大学生,如痞子蔡是工科研究生,邢育森是工科博士,安妮宝贝学的是经济学 ,并非以文字作为养家糊口的职业,而且没有职业作家那样的深刻的思想深度,也欠缺对社会批评的热情,只是利用文字的书写来发泄自己情绪,或者说是从一开始就以平民的姿态,以低于职业作家的门槛,成为钟情文学者的写手自我情感释放的手段,匿名的写手,很少现实利益的驱动,源于一种情感的真实,基于网络的虚拟,可以真性情的表现自我的喜怒哀乐,这种全民都可以参与创作的写作的“自由”,似乎实现了“人人可以成为艺术家”的梦想,但是也注定了网络文学的良莠不齐、使得“文学”几乎要被“网络”扼杀,被技术化,被粗鲁和谩骂取代。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创作群体的空前壮大。

二、网络文学的传播方式也是具有“草根性”。

网络文学借助的是网络,这个并非经过编辑们的再三审阅和编辑们个人审美的偏好门槛,仅仅利用网络,在某个文学网站完成简单的注册,就可以实现自己文字的发表,比传统文学的出版要更及时,迅速和低成本。同时在线读者们的评价和疑问,跟帖,都有可能影响写手对作品的写作,互动性也是非常及时的,甚至接龙式的故事续写模式,远比白纸黑字的传统文学具有更多的灵动性,这是明显区别于传统文学的一大特点。

1991年4月5日,全球第一家中文电子周刊《华夏文摘》开始,中文网络文学如雨后春笋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参与者。

1998年,台湾成功大学水利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蔡智恒以jht为笔名发表了网恋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在网上走红,所以这位被奉为“中文网络文学之父”的网络写手,在BBS里贴的小说,就开始越来越引起更多的参与者与关注者。网络文学的“线上”活动,极具技术性,有超文本、超链接、多媒体、交互性的特点。没有了精英预定价值观念的审查,在计算机面前平等的写作,尤其是借用了网络这个平台传播模式,使得网络文学的发展才得以成为“自我书写”、“内心书写”、“人的书写”,真正实现了文学的解放!

三、网络文学主题的“草根性”。

网络文学的主题,基本就围绕着校园故事、言情、武侠、魔幻、穿越。没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没有忧国忧民的历史责任感,也没有人道主义这么沉重的话题,有的只是儿女情长,仙魔较量,唯美浪漫的才子佳人故事。在BBS里,发表文章的写手们,是为了娱乐或者放松才进行写作的,本着游戏的态度,甚至就如宁财神所言是为了“满足表现欲而写,为写而写,为了练打字而写,为了骗取美眉的欢心而写,当然最可心儿的,是为了在网上度过美丽而绵长的夜晚而写。”,所以不会把沉重的传统文学的各种“道义”扛起来,使得网络文学流于粗浅、没有深度,更没有文学对人的终极关怀,所以出现了热闹一时,很快被淹没、被淘汰的现象,没有经典作品的沉淀下来。

蔡智恒的小说就被网络各大网站定义为“言情小说”,还有“清宫”穿越小说,比如桐华的《步步惊心》就是“清宫穿越”小说的代表作。《仙剑奇侠传》,是一部融合武侠魔幻小说。甚至由小说而制作成在线游戏,被众多玩家所追捧。这些网络文学的主题,更多的是消遣、游戏、娱乐的功能,而非传统的道德教化的社会功能。

四、网络文学受众的“草根性”。

网络,一个新兴而且迅速发展的领域里,能够轻松运用网络和在网上冲浪的多是年轻的人,迄今为止,由于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手机上网功能普及,所以使用网络,在线阅读的受众群体开始扩散至各个年龄阶段人群。这样一个大众的阅读群体,却因为各自的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的不同,会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网络文学,但是大部分受众在网络所寻求的是放松和消磨时间方式,可想而知,这样的受众具有非常明显的“草根性”,不再有精英反思的要求,而是和网络写手写作网络文学一样的是情绪发泄和官能的体验。这些受众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取校园故事、言情、武侠、魔幻,或者官场文学来阅读,以逃避现实的压力,释放自己在现实压力的不满情绪,做着“白日梦”!

这些受众以在校学生为主,有闲散时间的上网的工作比较清闲的群体。这样的一个群体,厌恶说教,憧憬浪漫。无论这些受众他们实际是怎么样的人,在网络文学中都在寻求另外一种可能性,所以纯美的校园恋情,都市言情三角恋、或者多角恋,在充斥帅哥美女的偶像故事里,在武侠和魔幻故事里,把幻想放大,甚至从当今时代穿越去古代,利用今日的文明,在古代的武力或者智力较量里卓尔不群,所有的这些都是网络文学受众们所追求的。而这些受众决定着各大网络文学网站的点击量,点击率决定着网站广告收入,或者生死,所以网络文学受众的“草根性”影响着网络文学的“草根性”。

五、网络文学语言的“草根性”。

网络文学所采用的语言,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纯文字创作,网络文学因为键盘的字符和表情符号的参与,所以网络文学的语言不再是工整的符合语法规范的文字,而是很多短语的首个字母的缩写,或者干脆是一句话的缩写,不仅文白夹杂,而且中外夹杂,让语言学家头疼不已的不规范使用。但是这是一种快捷的表达方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普及开来,而且日新月异,推陈出新。

比如:

1.符号代替语气,或者代替声音。痞子蔡在《第一次亲密接触》中的“呵…….:)…….”这是网路上女孩的特权,当她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你时,就会用“呵”或笑脸符号“:)”来打混过去。

:)……这次的笑脸符号是用全形字打的,看来笑得比较大声……

现在甚至一些聊天工具,开发出了专门表现表情的人脸表情包,逐渐取代了符号表情。

2.网络新词出现,专门用于指代在网络上出现的新的词义,或者“旧瓶装新酒!”

“美眉”(美女);“恐龙”(丑女);“斑竹”(版面管理员);

3.数字代表词语。

7758——亲亲我吧;1573——一往情深。

4.英语短语的首写字母简化。

OMG——Oh, My GOD! (天哪)

I U——I Love you!(我爱你)

5.中英文夹杂表意:

I F了 U ——我服了你!

NO ZUO NO DIE——不找死,就不会死!

这些在网络上生造的词语,不符合汉语的语法规范,也不符合书写习惯,但是却在网络上畅行无阻,因其在键盘上输入简洁、表意清楚,还具有幽默搞笑的效果,所以无论语言学家怎么看,带有明显草根性的网络语言已经成为网络文学的一部分!

网络文学正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客体、受众、传播方式、语言表达方式方面表现出鲜明的“草根性”,这就决定了网络文学的一个显著的特点“草根性”,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特点,使得网络文学的参与者更多、读者更多、发展变化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给与了文学更自由的发展空间,使得文学真正实现“人学”成为一种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网络文学的价值论思考》求是学刊[A],2005年1月,第32卷第1期.

[2]《关于网络文学的阅读》语文教学研究。彭鲜红,2005.12.

[3]《论网络文学的精神取向》 欧阳友权,《文艺研究》2002年第五期。

[4]《让文学在网络的海洋扬帆远航》欧阳友权 《网络文学评论》第一辑,广东,花城出版社。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
走进中国网络文学的五大热点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发展与批评及理论的互动关系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网络文学“走出去”是中国文化的成功吗?
网络文学的诞生
网络文学催生新的文化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