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好声音》的节目特征及传播收益

2015-05-09李晶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期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消费文化

摘  要:本文以《中国好声音》为例,在消费文化视野下,通过对节目特征和传播收益的分析,得出节目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消费文化;《中国好声音》;节目特征;传播效益

作者简介:李晶(1989.1-),女,汉族,山西孝义人,西藏民族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3--01

《中国好声音》能获得成功,成为消费时代深受青睐的一场符号盛宴,与其自身的节目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消费社会,受众的选择是电子媒介赖以生存的基础,因而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所构建的符号都有迎合受众需求的倾向。

一、节目特征:内外的完美结合

1.内容特色

(1)励志旗帜下的“草根”明星

在创立之初,《中国好声音》就冠以励志节目之名,迎合了大众的心理需要和诉求。在节目中,选手的励志故事起到了科学的价值导向作用,有一种寓教于乐的特色。通过节目造就的“草根”明星,在作为媒介符号被消费的同时也引导了受众的价值观念。

(2)标准面前,人人平等

《中国好声音》有非常明确的标准,那就是“好声音”,而年龄、身高、长相等等别的条件一概不成限制,盲听的方式很好地实践了这一标准。导师在决定是否选择学员的时候,能够参考的只有学员的声音。平等一直以来就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在节目中,平等的观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必然能引起受众的共鸣。

(3)节目渗透着人文关怀

节目中透露出浓浓的人文关怀,在选手讲述自己感人故事时,导师表达了强烈的认同。此外,在点评的环节,导师以一种真挚而中肯的方式提出建议,突显出导师对于选手的尊重和鼓励。在选手提出想与心仪导师合唱时,导师们也是平易近人,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态度,这也是让受众对节目好感倍增的一个重要原因。

2.形式编排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是一个被符号垄断的社会,《中国好声音》从形式上看来,即一个由符号编排的符号盛宴。

(1)視频导入

在参赛选手进场之前,会有一段视频介绍,这个形式的存在主要在传播中起到一个信息传播的作用。作为一个传播符号,其象征意义在于给马上出场的学员作铺垫。这种影像传递的符号信息,激起了受众的了解欲。

(2)选手歌声展示

选手正式登场,开始演唱,这是一种信息的传播。当导师按下按钮,转椅过来的时候,现场气氛达到一个高潮。转椅代表的符号意义是导师对选手的肯定。而盲听则作为了显示公平的符号。在整个过程中,受众享受歌声的同时处于一种与参与者感同身受的期待之中,揣测着导师的选择,无意中完成了对节目的一种眼球消费。

(3)师生互动

选手演唱结束以后,导师从专业的角度对对选手的歌声进行点评,,具有很强客观性和说服力。一般节目中,选择权都在导师手中,《中国好声音》却提供了互选的模式。反选是导师和选手权利平等的符号表征。导师为了得到心仪的学员使出了浑身解数,增加了节目的看点。

(4)选手离场

最后,选手告别离场,入选的选手难掩喜悦,失败退场的选手也得到了导师的指导和鼓励,现场的情感传播占到了主导的地位。选手离场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符号体系结束的标志。

二、传播效益:共赢

在媒介传播过程中,《中国好声音》巧妙地将各方利益相结合,实现了投资方、参与者及受众的共赢。

1.投资方

(1)制作方

浙江卫视作为大众传媒,通过电视平台,让节目能够与广大受众接触。卫视的评价节目的标准是收视率,这是广告商选择投资的重要的标准,而卫视的收益主要就是从广告中获取的。节目的高收视率给卫视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星空传媒在获取广告收益的同时,签约通过节目走红的歌手,可谓是一举两得。

(2)广告商

广告商通过广告的投入,购买的是受众的注意力。电视节目的受众处于一种消费暴力之下,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必然要被动接受广告信息,为了让广告达到更好的营销目的,广告商选择收视率高的平台,必然有利于广告符号所指称的消费品的销售。

2.参与者

(1)导师

《中国好声音》邀请的导师均为普遍受大众喜爱的歌唱明星,极具权威性的导师组作为媒介消费符号,也具有了很强的符号消费性。与此同时,导师在参与节目的过程中,获得了双收益,一方面,在倾听好声音之时,身心获得了快感享受;另一方面对于导师自身发展而言,在媒体面前的曝光率可以加深其作为媒介符号在受众中的影响力,对于其日后的进一步发展有益无害。

(2)选手

作为“草根”的选手,作为媒介特定的消费符号,展示了自己声音,同时,其坎坷经历成为节目的卖点被受众所消费。正是这些消费点使得选手被观众所关注、接受。参与《中国好声音》的优秀参赛选手还可以得到签约的机会,并获得广告代言等。节目改写了这些选手的命运,帮助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3.受众

《中国好声音》能够虏获大批受众的芳心,事实上是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受众心理的结果。选手的“草根”出身可以让受众产生一种强烈的身份认同,消费者通过观看节目中会有感同身受的感觉,获得了一种虚幻的满足。作为消遣,消费者的生活得到了娱乐,压力也得到了舒缓。

三、结语

《中国好声音》依靠创作团队的努力,通过电视媒介走上荧屏,成为受众的宠儿,无论在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上都获得了成功,实现了各方的共赢。

参考文献:

[1]让·波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刚译.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尹燕斌.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中国电视传媒[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猜你喜欢

中国好声音消费文化
审美·家国·想象:由沪上咖啡馆到知识分子的“恋地情结”
新形势下产品形态符号发展趋势研究
再生与异化的悖论:消费文化驱动下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机制解析及应对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城市大众消费文化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