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中“仁”的英译分析与研究

2015-05-09周梅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期
关键词:翻译论语孔子

摘  要:“仁”不仅是《论语》中最核心的词,而且是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作为一种最高的道德理想,“仁”的理解和翻译有多种多样。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多种翻译方法的利弊得失,认为“仁”的英译或许可以使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

关键词:论语;孔子;“仁”; 翻译

作者简介:周梅 (1981.11-),汉,女,甘肃省武威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2139(2015)-03--01

“仁”是儒家理想的基础和核心。孔子把“仁”当成道德完善的最高要求,却很少深入讨论“仁”,后来的学者对“仁”做出了见仁见智的理解。译者由于对“仁”理解的不同,所以译文也不同,从而影响到读者对原文及孔子思想的认识。本文拟以分析不同译本的利弊,秉承几位优秀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若要通俗易懂且忠实全面地传达孔子的思想,本文支持大师的翻译方法,即音译加注释。

一、“仁”的内涵

孔子对“仁”的解释其实都是与道德品行相关的,无论是“爱人”还是“克己复礼”,我们都可以将其理解为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在《论语》中“恭、宽、信、敏、惠”指的是具体的行为道德规范。它们每个字都代表着不同的涵义:“恭”指与人处事,彬彬有礼的仪容态度;“宽”是指待人厚道且宽容;“信”是指做人要诚实,不可欺瞒他人;“敏”指做人要机智灵敏,手脚勤快;“惠”是指对人要有善意,知道知恩图报。

对于《论语》中孔子提及很多“仁”的观点,本文认为这些都是一些用美好的德行来教导人们,让人们心中充满爱,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这样就达到了“以德治国”的目的。综上所述,可以说“仁”是各种美德的总称,即人的价值标准。

二、“仁”的翻译分析与思考

(一)“仁”的翻译分析

在《论语》中不同的上下文里“仁”又指某个具体的不同的道德体系。根据《牛津简明英语词典》里面的含义,benevolence(慈善、善意)的拉丁词根意为“well-wishing”,似乎与中文中的“忠恕”对应,但是该词主要是指人心地善良、乐善好施,并不能准确表达“仁”的内涵,原因是孔子的仁学并不强调行善而更多地突出守礼。况且仁学还涉及到伦理学、社会学、哲学、美学等更深刻的内涵,其中还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精华,这种博大精深的思想远非“benevolence”或“humanity, virtue”等词可以传达的。葛瑞汉指出,把“仁”翻译成“benevolence”不符合《论语》的本义。“仁”曾是个与名词性的“人”相应的状态性动词,周贵族集团常用“人”把他们自己与庶民区分开来。到了孔子时代,名词“仁”已经扩展为适合于人类全体的一个普通词汇。至于孔子沿用的状态性动词“仁”,如同英语中的“noble”一词,涵括全部由教养的人所独有的优秀品质。

据程刚考证,理雅各是依据宋明理学将“仁”译成“perfect virtue”。《四书集注》上说,“仁者,本心之全得”。“仁”乃全德之名,即为一切德行之归依乃至人生最高精神境界,所以“virtue”更恰当的对应词是“德”,也是指优秀的品质或具体的美德。“仁”与“德”的差异在于前者是能通过自律和修身而后天拥有的,后者是上天所赐或与生俱来的,所以每个人都有此潜在的“德”并能依次成“仁”。

(二)对“仁”的思考

孔子的仁爱主要是建立在周礼基础上的理想人格和向善人性,是以宗法血缘性、名分等级性为根本而向外延伸的泛爱。正是由于他们对中国文化不甚了解,对《论语》中深层意义的曲解、误解,再加上文化、信仰的不同使得西方汉学家不能完全接受中国思想。虽然孔子中的“仁学”思想中的爱人、忠恕、人本主义等观念有着原始的人道主义精神,但其目的是为了培养知书达理的仁人志士、维护氏族统治体系的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修复礼崩乐坏的社会体系,从而达到自然、社会和人自身普遍和谐的大同境界。西方汉学家们常常背负着来自西方哲学和宗教信仰的先入之见的沉重包袱, 使他们在不同的文化习惯和语言观念之间转换时, 使用带有强烈西方传统色彩的词汇, 加载独特的基督教教义,这样就不能准确的展现“仁”的深层内涵。所以,孔子的“仁学”内涵比西方的人道主义更深刻。所以相比而言,本文认为“仁”或许可以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即“ren-a collection of all virtues including benevolence、goodness、kindness、love、humanity and generosity”。

三、结束语

“仁”作为孔子思想和《论语》的核心概念,它的理解和翻译很具有研究价值。本文认为较好的翻译策略或许可以用汉语拼音 “ren”来处理这一重要概念,这样异国读者会像接受“太极拳”和“功夫”一样认识并接受“仁”。此策略是否有道理,还需要在以后的翻译中验证。

参考文献:

[1]刘殿爵.《论语》中英文对照[M].北京,中华书局,2008

[2]儒风.《论语》的文化翻译策略研究[J].中国翻译,2008,(5):50-54

[3]程刚.理雅各和韦利《论语》译文体现的义理系统的比较分析[J].孔子研究,2002(2): 17-28

[4]杨平.《论语》核心概念“仁”的英译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2)

猜你喜欢

翻译论语孔子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孔子的一生
如何读懂《论语》?
孔子的一生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论语·为政第二》
半部《论语》治天下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