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丕尔语言及语言成分观
2015-05-09吕彦
摘 要:萨丕尔认为语言并非是人类的本能,而是人类为了社会交际有意识地从言语事实中分解出的规则,是人类有意创造的一套系统。人们一代又一代地按照这个系统规则说话,交际。而词也不是我们平日所见单独存在的,词是从句子中分解出的。每一个词都能具备一个完整的意义。
关键词:语言;人为;词;句子
作者简介:吕彦(1980.3-),女,民族:汉,四川南充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3--02
一、引言
萨坯尔的语言观——从人类学的角度以言语的事实出发进行对语言的描写。
萨丕尔和布龙菲尔德同被视为索绪尔所开创的结构主义流派的三大分支之一——美国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都赞同索绪尔对共时语言学跟历时语言学,语言和言语的严格区分。”但是萨丕尔和布龙菲尔德的“机械主义”倾向不同,他的语言观带有浓厚的“人文主义”倾向。他十分强调语言的社会文化方面的意义,他认为语言是人类创造出的,而并非本能的一种行为。萨丕尔认为,尽管人类具有发音的器官,比如声带、嘴等,也具有发音的能力,但是这一切并不代表语言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性的行为,语言是人类为了社会交际而创造出来的。
在《语言论》的第一章,萨讨论什么是语言时他指出:“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传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那么关于言语则是:“言语这人类活动,从一个社会集体到另一个社会集体,它的差别是无限度可说的,因为它纯然是一个集体的历史遗产,是长期相沿的社会习惯的产物。言语之有差别正如一切有创造性的事业都有差别,也许不是那么有意识的,但是正像不同民族之间,宗教、信仰、习俗、艺术都有差别一样。言语是一种非本能性的、获得的、文化的功能。”从萨丕尔对语言和言语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他认为我们现在所谓的“语言(language)”是人类为了表达的需要而创造出的一套系统,而我们平日由于表达需要所说出的话语,也就是“言语(speech)”是按照这个系统而呈现的。不同的民族对自己语言系统的都有自己特殊的创造,而不同民族的人按照自己所创造出的这一套规则说话,因而产生了不同的表达。因此,萨丕尔称语言是一种“纯粹认为的,非本能的,自觉创造出来的符号系统……”。萨丕尔的《语言论》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详细论述了语言成分,语音,语言形式,语法过程,语法概念,结构分类,以及历史演变等诸多问题。这些都是在他所认为语言是完全是人为思想基础上而建立起来的一套系统。
二、萨丕尔语言成分观
以阐述了“什么是语言”这个问题以后,在《语言论》第二章“语言的成分”中,萨丕尔认为“从言语的现实里抽象出来的语言的根本成分和语法成分,适应从经验的现实里抽象出来的人的实际经验的单位、历史的单位、艺术的单位。”语言的根本成分是什么?什么是语法成分?那么这些都和从经验的现实里抽象出来的人的实际经验单位、历史单位和艺术的单位相匹配。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组成语言的那些成分和语法是从言语的现实里抽象出来的。也就是,人类的语法或语言成分并不是天然就存在的,而是从言语的事实中抽象出来的。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一开始并没有主语、谓语、宾语这样的成分,也没有名词、动词这样的词语分类,然后基于大量的语言事实后人们从已有的语言事实中进行了人为的分类,划分出了主语、谓语、宾语、名词、动词等等。这一切的行为都是为了人类社交生活的需要。
在这里,作者回答了语言的成分是什么这个问题:“语言的真正有意义的成分一般是由一串音组成的词,或是词的有意义的一部分,或是词组。”那么词的概念又是什么呢?萨丕尔认为,“一个词是从句子分解成的,具有孤立意义的,最小的叫人完全满意的片段。”。而句子就“是一个命题的语言表达。”那么我们现在来详细地讨论一下萨丕尔是怎样看待语言成分的:
1、词
萨丕尔认为词是一个“叫人完全满意的片段”,也就是萨丕尔认为词是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成分。但是什么是词?我们平日所看到的词并不是真正的词,一个词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从句子中分解出来的。这又一次印证了萨的语言观“语言是纯粹人为的”。词的形成,也是“纯粹人为”。因为“句子是一个命题语言的表达”,人们在社会交际中,需要完整的命题表达,假如仅是片段性的表达,便不能符合人们的需要。而词则是从这个“完整命题表达”中分解出来的成分。词的构成也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孤立存在的词。如sing,它只表示了一个模糊的意义——唱歌,没有人称、数、时等观念。它不能“令人满意”,它的概念是模糊的。但是“singing”就具有了完整意义,因为我们知道它包含了时态。而“singing”则是从“she is singing.”的句子中抽象出来的。它的意义更加明确。“singing”就是萨所认为的词。
2、根本成分和语法成分
什么是根本成分和语法成分?\sings\singer\singing的讨论来说明。A=sing,b=-s,-er,-ing,b是附属的,通常更抽象一些的概念的指标;就“形式”一词最广泛的意义来说,这附属概念给基本概念加上了形式上的限制。那么b它也是语法成分或附加成分,A是根本成分。语法成分是有形式上的限制的,必须加在根本成分上且不能独立使用,并且可以传递一个可以了解的意念。
虽然根本成分有时等同于一个词,但它本身并不是词,如从sing、sings、singer、singing中抽象出的sing就是一个根本成分,并不是词;而语法成分如 s必须和根本成分sing一起使用從而传递一个有意义的概念sings,如数、时、格等。如果它们被单独使用所表达的意思都不是让人满意的,也就不是语言成分。如sing我们通常认为它是一个词,是组成语言的成分,其实不然,虽然它有一个未经改变的概念价值,但sing不能随便用来代表它本身的概念内容,它传递了一个半明不暗的内容。真正有意义的成分是singing\singer\sings这样的词,sing只是从这些中抽象出来的。“可见这根本成分和语法成分都是要通过抽象过程才能得到的。”根本成分和语法成分来自于词。“就像根本成分和语法成分是由完成了的词里抽象出来的一样。”。这里,萨丕尔独到地认为根本成分和语法成分是从词里抽象出来的。而词则是更是有异于我们平时所理解的。如: 如sing, 这里不要和单纯的sing想混淆,这里的sing 指类似于“her sing”(她的歌)里的sing,这里也有“数”的概念,只不过没有形式表达而已。所以用(0)来表示后面所暗含的东西,那么其可以表示为A+0。
由A+(0)演变而来的A+(0)+(0)+(0):比如:COR,这个词,不仅仅传递一个具体的概念,而且还牵挂三个不同的但纠结在一起的形式概念:单数、性别(中性)和格(主格-宾格),那么它的完备的语法公式就是A+(0)+(0)+(0)。当人们使用这个词的时候,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传递着具体概念和这三种形式概念的限制这样一个信息。它们已经融合在一起了。只要一经使用,人们就会不自觉地想到这所有的内容。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更多的类似的结构。
还有一个乌德语的例子,一种印第安语言,选取了其中一个词作为例子:
Wii-to-kuchum-punku-rugani-yugwi—va-ntu-m(u)
刀子—黑—野牛—家养—割开—坐(多数)—将来时—分词成分—有生命多数
这个词的给我们传达的意思是:将要坐着用刀子割一头母牛(或公牛)的人们。在这里我们就明白了,这个词在形式方面也就是我们出写出来的时候是我们所看到的样子,但是这个完整的词除了传递它确定表达的意思外,还传递一个关系性的观念,就是主语性,或者说,这个形式只能用做句子的主语,而不能是宾语或其他造句成分。这就是公式(0)暗示的意义。
从前面的种种例子我们可以知道萨丕尔所认为的词并不是一个概念的符号性的语言对应物。因为词既可以表达单个概念,不论是具体、抽象或纯粹关系性的(of、by、and),也可以表达完整的思维(如,拉丁语中的dico我说),还可以表达二者之间的任何东西。当然在后一种情况下,词变得等同于句子了。萨丕尔指出“词是一个形式,一个有一定模型的东西,按照本语言的特性所能容许的程度,把完整思维的概念质料包括得多一点或是少一点。”作者认为,词是一个艺术的概念。“而词,作为活的言语的现实存在的单位,则适应人的实际经验单位、历史的单位、艺术的单位。”。在这里,萨再一次说明了,词是人为刻意构造出的,是为了适应人类交际的需求,是一种经验的单位。
萨丕尔对词的理解:“那么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萨丕尔认为词是从句子里边分解出来的最小的,具有孤立意义并叫人能够理解的片段。在我们平常“感觉”到的词主要是因为重音的影响。重音、语调及词里边的辅音和元音的安排,这些特点往往有助于把词在外表上划出来;但这绝不能解释为词的心理上的存在全靠他们……它们至多不过加强了已经由于别种理由存在的单一性感觉。”
如:She is singing. 这个句子可以切分出she、is、singing这样几个成分,并且这几个成分是不能再被切分了的。
Her sing.可以切分出you、sing。这里的词sing和孤立的sing等同,但它们并不一样。前者为A+(0),而后者则为A是根本成分。
三、结语
我们可否认为,萨在这里从人类学的角度地表达了这么一个思想,语言不是人类的本能,而是人类为了社会交际的需要,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意识地从言语的事实中分解出来的一套系统或者规则,而以后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可根据这个分解出来的语言系统或者规则学习前人的语言或者满足自己表达的需要。而词则是从从句子中分解出成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词都存在于一个“完整命题”也就是句子的系统当中。单个而独立的词是无法满足人们交际需要的。
参考文献:
[1]爱德华.萨丕尔 .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陆卓元译)商务印书馆,2002
[2]徐志民.歐美语言学简史(修订本).学林出版社,2005,(1)
[3]刘润青.西方语言学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
[4]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2004,(9).
[5]申小龙.文化语言学论纲.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6]朱庆祚.现代西方哲学简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8 .
[7]全增嘏 .西方哲学史 (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