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芬克斯之谜”与悲剧的激发因子

2015-05-09张思琦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期
关键词:悲剧

摘  要:悲剧作品中都有其“激发因子”,关键性事件的出现或者出乎意料的选择总会让故事走入悲剧的轨道,例如俄狄浦斯中的“斯芬克斯之谜”和伊甸园中的“智慧树”。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出发,针对俄狄浦斯、亚当与夏娃的人物形象及其命运进行分析,揭示“斯芬克斯之谜”背后代表的伦理意识才是导致悲剧的诱因,然而“成为人”最重要的伦理意识真是上帝不希望人类获得的。违背上帝的旨意的人类必会遭受悲剧命运的惩罚。

关键词:斯芬克斯之谜;激发因子;悲剧;伦理意识

作者简介:张思琦(1990.10.15-),性別:女,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单位名称: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3-0-02

对于“人”的追寻是文学永远的主题,尤其是悲剧作品对人性的探求与挖掘。荷马曾给悲剧定义为“叙述过去的故事,让过去发声,为任何时代人们的故事发声”。悲剧故事以其独特在文学的长河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仔细梳理悲剧故事的展开,一个关键性的事件,或者主人公做出的一个决定性的选择总会把故事引入悲剧的路线。这些类似“激发因子”的存在,进一步为悲剧命运说添加了筹码。但如果主人公在分岔路口选择了不同的方向会怎样?通过伦理学角度分析,这些“激发因子”背后的伦理学含义又是什么?他们在追寻“人”的意义上又起了什么作用呢?本文试图通过俄狄浦斯对斯芬克斯之谜的回答和亚当夏娃偷食禁果两个悲剧性事件,分析这其中的“激发因子”及其背后的伦理意蕴。

一、“斯芬克斯之谜”与“智慧之果”

在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斯芬克斯被描写为“残忍的歌女”(索福克勒斯,48)和“出谜语、长弯爪的女王”(索福克勒斯,83)。她伫立在古希腊忒拜城的入口,向每个过路人提出谜题,答错就都被她活活吞下,古城也变成了“死亡的堡垒”(索福克勒斯,83)。斯芬克斯的存在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悲剧命运关系又是如何?

早在俄狄浦斯出生之前,就有预言说他会杀掉自己的父亲拉伊奥斯。为避免厄运成真,拉伊奥斯和妻子伊奥卡斯特将出生三天的儿子遗弃。俄狄浦斯在对自己身世产生疑问时,找到阿波罗神殿以求神谕,但得到的答复令他惊慌不已:“他说我命中注定要玷污我母亲的床榻,生出一些使人不忍看的儿女,而且会成为杀死我的生身父亲的凶手。”(索福克勒斯,69)预言给俄狄浦斯带来极大的恐惧,他并不希望一切成真,索性逃走避祸,需要注意的是,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悲剧命运此时还没有开始。

当忒拜城受到斯芬克斯的祸害,俄狄浦斯来到忒拜城回答出了斯芬克斯的谜题,解救全城人民于水火之中。正因揭谜这个行为,俄狄浦斯成为了忒拜城令人尊敬的王,他按照风俗迎娶了当时的王后,也就是他的母亲。俄狄浦斯命运的可怕预言终究还是实现了。“斯芬克斯及其谜语,出现在俄狄浦斯生命的十字路口。”(刘淳,90)仔细梳理,不难发现在俄狄浦斯解开“斯芬克斯之谜”前,他并不知晓他在三岔路口杀掉的老者正是他的父亲。弑父是一个严重的伦理犯罪,但在“没有认识到是一种犯罪之前不算犯罪”(聂珍钊,115)。在他对杀父这个行为没有伦理上认知的情况下,他的罪行并没有按照预言中所说的成立。换而言之,如果他没有回答谜题,他杀害自己父亲的罪行也可能会被永远埋没,而他娶母乱伦之罪也就不会发生,他的结局也许是继续流浪或者答错谜题命丧女妖之口。

在一些现代文学作品中,斯芬克斯形象的出现也常预示着悲剧的降临。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第四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斯芬克斯出现在哈利三强争霸赛的第三个项目。她给哈利出了一个谜语,并且一直在“微笑”,在哈利答对谜语后“笑得更亲切了”。(罗琳,374)她告诉哈利,“你已经很接近你的目标”(罗琳,373),而满面的笑颜和随后悲剧的展开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成为了最好的预兆。答对谜语,哈利终于能和塞德里克一起来到了火焰杯前,却不幸被已经变成门钥匙的奖杯带到了伏地魔所在的地方。随后,塞德里克不幸身故而伏地魔如愿成功复活。哈利的命运其实早已经安排好,他在三强争霸赛中的对手也已被除去大半,唯独斯芬克斯的谜题是他必须自己面对的一个关卡。在证明自己智慧的同时,斯芬克斯和她的谜语却指引着哈利和塞德里克走向了悲剧的命运。

伊甸园中的亚当夏娃也并不例外。虽然没有斯芬克斯的形象出现,伊甸园中依然有能够和“斯芬克斯之谜”一样激发悲剧效应的事物存在,这便是知识之树。伊甸园本是亚当和夏娃生活的乐土,但他们食用了上帝禁食的“智慧之果”才被驱逐出伊甸园,永生受生育劳作之苦。决定他们悲剧命运的“智慧之果”一直高悬在伊甸园中,亚当夏娃如果不触碰,便能一直在乐土中生活下去。食用“智慧之果”后,他们真正的命运才被打开。亚当夏娃作为人类的原型,生育劳作在现在人们看来应该是一桩常事,但相比于他们先前在伊甸园中的生活,被驱逐的命运还是蒙上了一层悲剧性的色彩。

二、“激发因子”与其伦理意蕴

“斯芬克斯之谜”与“智慧之果”作为悲剧的激发因子存在,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看,其实是人类在与命运抗争过程中获得的伦理意识和对“人”的不断追求。这些“激发因子”且都有共同的性质:预设性与决定性。不论是“斯芬克斯之谜”还是“智慧之果”都是故事中先期就存在的预设因素,他们也使故事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斯芬克斯作为一个人面兽身的存在,身上既带有人类的特征也有兽性的特征,她的谜语“什么东西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傍晚三条腿走路”则是对“人”本质的发问。根据《神谱》记载,斯芬克斯是“凶残的神女厄客德娜”与她的儿子“革律翁的牧犬俄耳托斯”乱伦所生(赫西俄德,36)。谜题本身也是斯芬克斯对自己身份的疑惑:是兽还是人?“斯芬克斯之谜给人类提出的是一个选择问题,即人类在经过生物性选择之后还需要在此做出的第二次选择:伦理选择。”(聂珍钊,6)能够答对谜题的俄狄浦斯也就成为了能够进行伦理选择的“人”,解开谜题的行为便是他获得伦理意识的最好证明,而伦理选择的能力或是伦理意识正是上帝不希望人类拥有的。

在《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中,俄狄浦斯和他的父亲拉伊奥斯都在不停地与宿命和预言做斗争。无论是拉伊奥斯抛弃自己儿子,还是俄狄浦斯听说阿波罗神谕之后的逃离,都是他们想要避免伦理悲剧做出的努力。斯芬克斯成为了上帝检验人类伦理意识的工具,一旦有人回答对问题,便能证明自身拥有的伦理意识的觉醒。人类迈出了“成为人”的重要一步,也是不能逾越的进化环节,但作为惩罚的悲剧依旧会降临在人类的身上。斯芬克斯本身作为乱伦的象征而存在,与她给出的谜题和上帝对伦理意识的责罚相互交织在一起,注定了俄狄浦斯剜去自己双眼悲剧的结局。

而亚当夏娃的命运虽然表面上没有俄狄浦斯的悲剧性强,却也是人类在不断追寻“人”的本质的重要证明。上帝造人之初,亚当夏娃只在生理上“成人”,他们只是在外表上与其他动物有了分别。而对知识渴望则一直是人类的本能,这种本能在亚当身上的体现尤为明显。在弥尔顿描写的《失乐园》中,拉斐尔作为上帝的代表来到伊甸园,希望亚当夏娃“对造物主的爱和顺从始终不变”(弥尔顿,82)。他其实在警告亚当,要对上帝给予他的知识感到满足,不要去追寻上帝允许之外的智慧。上帝将智慧之树放置于伊甸园却又禁止他们食用果实,因为他希望亚当夏娃一直处在“无知”的阶段,这样上帝才能更好掌控他们的命运与内心。

吃过“智慧之果”之后,亚当和夏娃变得全然不同。他们开始感受到作为“人”的欲望,有了羞恥观和善恶观,这是“人类经过伦理选择后把自己从兽中解放出来”(聂珍钊,4)获得理性伦理思维的证明。知善恶是最重要的伦理意识觉醒依据之一。有了区分善与恶的能力,才有做出自主选择的意识,也就为他们的自由意志打下了基础。其实,在伊甸园中,智慧之果并不是唯一可以决定亚当夏娃命运的“激发因子”。“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创世纪3:22-23)若不摘食“智慧之果”,伊甸园中还有生命树的“生命果”本可以让亚当夏娃获得永生。选择“智慧之果”这颗“有毒”的苹果让亚当和夏娃变得更像上帝本身,“耶和华神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创世纪3:22-23)。权威受到挑战是上帝真正的恐惧所在。人类的理性伦理意识越来越强,上帝希望通过苦难能够减缓人类伦理意识增强的过程,放慢人类走向文明社会的脚步,所以亚当和夏娃的命运只能是驱逐出伊甸园。

结语

人类由上帝创造,人类的命运由上帝控制。“斯芬克斯之谜”和“智慧之果”都是上帝放置在人类的命运中,检验他们是“无知”状态还是拥有伦理意识的工具。无论何人,只要叩响了这个“扳机”,悲剧的命运就会到来,因为他已经向上帝展现了自己的伦理意识与理性思维,也代表着他不会再不假思索地“顺从”上帝的话语。但正是因为伦理意识的出现,文明的进程才能被不断地向前推进。俄狄浦斯“勇敢的承担了自己的责任”(杨俊杰,101)并且“凭借着他所活出的这个答案,他成为了一个更加真实的文明英雄,替人承担了文明的悲剧意味”(杨俊杰,102)。亚当夏娃也繁衍后裔辛勤耕作。没有一个人向命运屈服。人类不可能成为上帝的玩偶,即使命运中的分岔路注定导向悲剧一侧,即使获得伦理意识注定带来上帝的惩罚,即使人类的命运注定不会偏安一隅,但迈向文明的脚步从未停止,追寻“人”本质的道路从未中断。斯芬克斯的谜题并不只停留于过去,它依然在启示着后人,如何为人?在面对注定的悲剧命运无法逃脱时,在预设的悲剧激发因子面前无能为力时,在上帝全盘的掌控下人类走向文明的路途依旧艰辛时,但我们仍然达到了今天的成就。悲剧故事中存在的这些“激发因子”是上帝向人类展示权威的途径,但也正是这些“激发因子”,让我们成为今天的“人类”的样子。

参考文献:

[1]J.K.罗琳.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M]. 马爱新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2]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M]. 张竹明, 蒋平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1.

[3]刘淳. 斯芬克斯与俄狄浦斯王的“智慧”[J]. 外国文学, 2014(1):88-95.

[4]弥尔顿.《失乐园》[M]. 刘怡君编著. 长沙: 岳麓出版社. 2014.

[5]聂珍钊.《伦理禁忌语俄狄浦斯的悲剧》[J]. 学习与探索, 2006(5):113-116.

[6]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与斯芬克斯因子》[J]. 外国文学研究, 2011(6):1-13.

[7]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等.《古希腊戏剧选》[M]. 罗念生等译.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8]杨俊杰.《延异之链—<俄狄浦斯王>影响研究新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猜你喜欢

悲剧
伟大的悲剧
第23章连环悲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歌剧院的悲剧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画家的悲剧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卢卡奇论悲剧的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