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员之死》主人公的悲剧成因分析
2015-05-09毛丽巍
摘 要:《推销员之死》是美国著名戏剧作家阿瑟·米勒的代表作品。主人公威利·罗曼,对美国资本主义深信不疑,一直想要实现自己的“美国梦”,一直想要有所成就,最终却因为自己梦想的破灭而走向了灭亡。该戏剧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下“美国梦”的弊端,也被誉为“美国梦不再”的经典代表作品。该戏剧一上演,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震惊了美国的戏剧界,也为米勒奠定了戏剧大师的地位。对于主人公威利的悲剧原因,每个人的看法也不尽相一致。本文主要针对造成威利的悲剧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威利·罗曼;美国梦;悲剧原因
作者简介:毛丽巍(1991-),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英语专业,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3-0-02
本戏剧的男主人公威利,是一家服装公司的推销员,有一个爱他的妻子琳达,有两个威利十分疼爱的儿子比夫和哈皮。这应当是一个十分幸福的小家庭,可这个家庭的结果却是四分五裂。作为妻子,琳达对威利很好,鼓励他赚钱,给他生活目标,也爱自己的儿子,是一个贤妻良母。但可悲的是,琳达并不真正的了解威利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大儿子比夫是威利寄予最大希望的,也是由于寄予最大的希望,所以比夫忘乎所以,荒废学业,甚至养成了偷窃的习惯,导致学业上一事无成,还几度离家出走。小儿子哈皮有一份工作却不务正业,沉迷色情,投机取巧,总是利用不正当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追求。而威利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公司又将威利开除了,威利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失望。威利想到死后可以有保险赔偿金,可以给儿子们做生意用,于是威利最终选择了自杀。其实,促使威利自杀的原因不外乎有两点,第一点是环境因素,第二点是个人因素。
一、悲剧原因: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威利生活或生存的对他悲剧形成的因素。对于威利来说,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三部分。最大的一部分是大环境,也就是社会环境因素。其次是中环境,也就是工作环境因素。最后是小环境,也就是家庭环境因素。
首先是社会环境的因素。威力生不逢时,恰逢美国正在向外大肆的扩张疆土,淘金信念非常浓烈。而普通的美国人却发现他们能做的选择越来越少,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以威利为代表的普通美国人认定了只有通过攫取大量的财富才能够实现“美国梦”。导致所有的人的活动就只有一个商业性目的,那就是大量赚钱。他们死抱住这个错误的价值观不放手,还不能正确的面对现实,一生都为了错误的梦想而奋斗。威利也是由于这个错误的梦想而最终走向灭亡。正是由于这些个错误的梦想,人们已经失去了勤奋创业的精神,只要能获得财富,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阴谋诡计。只要能满足他们的欲望。人们都变得利欲熏心,急功近利。他们的身体已经失去了灵魂,只剩一个躯干在做着金钱的奴隶。威利直到死也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也没有靠推销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这都说明了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也说明了一个普通人想要获得成功得付出多大的努力。威利乃至所有普通人的生存危机就是这样一个社会造成的,是整个社会的生存危机。这也是这个社会所固有的悲剧,个人是无法与之抗衡的。
其次是工作环境的因素。某种程度上来说,工作环境的因素是从属于社会环境的因素的,因为是社会造就的环境因素。威利无法接受这样一个现实,自己工作了近几十年的公司竟然将自己解雇。威利年轻时对自己的公司充满了信心,认为自己将来肯定能够干出一番大事业,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可是这一切却最终都成为泡影,威利觉得自己很可笑,自己这么努力的辛苦的工作,结果不但没有得到什么奖励,连在公司工作的机会都没了,落得个被开除的下场。也正是为这个原因,威利第一次想到了自杀,他不再管自己的情况如何,只希望儿子们能够成功,因为他死后可有一笔保险赔偿金,可以给儿子们做生意用。所以威利蓄意制造了一起车祸,自己死在自己制造的车祸里。威利最终都没有意识到是社会机制的问题使得他走向最终的灭亡。
最后是家庭环境的因素。家庭一直是威利的一个重要寄托,为了家庭,威利能够付出自己的生命。威利在两个儿子身上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威利一直认为自己的儿子们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有所成就。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大儿子三十岁还找不到工作,一事无成不说,还养成饿了偷窃的习惯。大儿子的接连失败却让威利非常失望。小儿子哈皮有一份公司职员的工作,但是却不务正业,不知道老老实实工作。总是在处事中寻找捷径,还收受贿赂,在工作上徇私舞弊,成了乱搞女人的浪荡子,甚至还勾引上司的未婚妻。父子三人之间有很深的矛盾。威利认为儿子没借到钱做生意,所以想以自杀后的保险赔偿金来给儿子们做生意用。可见威利一直深深爱着他的两个儿子。琳达对威利的悲剧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琳达对威利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对孩子也充满了深深的爱。她爱威利,爱孩子,一直鼓励威利不要放弃。这本是好的,可是一位的鼓励倒会起到反作用,致使威利一直无法看清现实的残酷,无法认清自己的定位,一直认为自己有能力去实现所谓的“美国梦”。琳达经常鼓励丈夫多赚钱,还房子贷款,养活孩子。这无形中给威利很大的精神压力。更重要的是琳达不了解威利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真正想的是什么。琳达对威利的自杀一点都不明白,她不明白为什么还完了房贷,明明自由了威利却还要自杀。“我们不欠人钱了,你干嘛还那样做?”充分说明琳达不了解威利内心的真正需求。不了解他内心的真正需求。其实,威利对家庭的期望,对儿子的期望,是他生活的重要因素,然而当这些因素都幻灭时,威利也失去了生存的理由。
二、悲剧原因:个人因素
威利的真正悲剧不仅仅在于他的自杀,而在于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梦想破灭了,包括自己的工作梦想,成为成功的推销员并且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还有家庭梦想,希望两个儿子有所成就,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比夫的失败可以说和威利有着很大的关系,威利时而对比夫很愧疚。首先威利对比夫的过分溺爱使比夫不知所以然。其次威利在旅馆的婚外情被比夫发现后,比夫才开始自暴自弃,可以说比夫之所以不听威利的话很大原因是因为威利对家庭的不忠,对母亲的不忠。
威利的性格有两个致命的因素。首先是威利的固执性。其一威利也有其他的生存選择,可他却坚持认为自己肯定能靠推销走上成功的道路,坚信能够实现自己“美国梦”,并且将“美国梦”当成了自己生命中的唯一追求。任何人都无法动摇他实现“美国梦”的决心。其二威利就一直坚信自己的两个儿子能够成功,固执地认为两个儿子就是不努力,一旦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固执地威利即使面对重重打击,也不放弃“美国梦”和两个儿子,不断地自我安慰,在自我安慰中寻找生存的勇气。其次威利的致命因素就是他极强的自尊心。他那极强的自尊心不容许他失败,也使得威利有了一种自吹自擂的性格。实际上,威利的自尊心都是他自己幻想出来的,基于自己的幻想之上,极其脆弱,一击即破。最终当所有的梦想都破灭时,他的自尊心也碎了。他无法接受这反而事实,只能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社会的残酷。威利的固执以及他脆弱的自尊心导致了他的失败。
总的说来,导致威利的悲剧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环境因素,而环境因素中,社会环境因素又占据了首要位置,导致了威利的工作环境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第二方面是个人因素,是威利的性格因素导致了他的悲剧。两方面的因素也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威利只是当时社会下的一个产物,所以威利的悲剧是注定的。
参考文献:
[1]吴定柏.《美国文学欣赏》[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Arthur Miller. Death of a Salesman: Certain Private Conversations in Two Acts and
A Requiem[M]. Penguin Classics; New Ed, 2000.
[3]张金良.《当代美国戏剧的多样性:语言视角》[M]. 南开大学出版社, 第1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