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戴望舒诗歌的超越自我之路

2016-05-09李佳唐旭刘晨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期
关键词:戴望舒探析诗歌

李佳++唐旭++刘晨

摘  要:从戴望舒的诗作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艰难的求索道路上,一直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在超越自我的道路上,不断探寻心灵的栖息地,完成对生命的自我认知之旅。戴望舒在当时那样一个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选择了一条独立的道路,在悲哀和寂寞之中走出心灵的迷途。

关键词:戴望舒;诗歌;超越自我;探析

作者简介:

李佳(1994-),女,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唐旭(1992-),男,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刘晨(1994-),男,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3-0-01

作为诗歌美感构成重要元素的思乡意识,是人类共同的集体无意识活动。诗人在超越自我的道路上,将视线转向了家乡的芬芳宁静的家园,在梦中与其相遇。戴望舒18岁就远离家乡奔赴上海求学,后来远去法国异域求学,之后在战火的岁月中过着背井离乡的漂泊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可以说一直都在漂泊,因此渴望田园牧歌式的宁静,在这一期间写了不少思乡、怀乡的诗作,这些诗作是诗人为自己漂泊在外的心灵寻找的栖息地,在这片栖息地上诗人抒写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作为一个生活在传统和现代的边缘人,诗人躲避都市对自己内在心灵的挤压,渴望回归自然,在心灵的小窝里构建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这样的心灵避难所,让诗人得以躲避现实生活中的凄风苦雨。

从戴望舒的乡情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内心感情世界的细腻,借助充满温馨、和谐的家乡来与这惨淡、纷芜的人生作斗争。诗人在心灵的栖息地上弥补着由于生命缺陷所带来的落寞和孤寂的情绪,以思乡慰藉自己的心灵。在戴望舒构建出的古朴深远的田园世界中,诗人选择了与我国古典意境相同的静观意境,追求清幽深远的意境。戴望舒诗歌中蕴藏着的怀乡主题与现代生存思考相融合,诗人在潜意识中默默的守护着自己的精神家园,或许也正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才能让诗人在宁静的家园中缓解自我对现代文明的困惑,使其疲惫的心灵暂时找到归宿,返璞归真,以此抵御外界的精神重压。

诗人所经历的时代正值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时期,这一时期传统势力以及社会上的虚假摧毁着人们的理想和希望,诗人正是体验到这种绝望和幻灭,才有了对故乡的守望之情。诗人在家园被毁之后只能继续漂泊,从他的荒园意象可以看出些许印记。现实是很残酷的,诗人心灵栖息地中宁静温馨的家园在现实之中成为了一所破败、荒芜的小园,这也是戴望舒诗歌中荒园意象的由来。诗人在自我艺术世界的整合当中,并没有选择幻灭一般的绝望,而是在无奈寂寞之中,保留着不断探索、不断追寻的执着之心。诗人的寻梦之路,将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爱情和社会理想,寄托在梦中的追寻之中,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追寻生命圆满的艰难旅程,这也暗示了理想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实现的困境。诗人理想在现实社会难以实现,因此只能在心造的幻象——梦境中实现。梦是虚无缥缈的,易逝的,在戴望舒的诗作中,直接出现的“梦”的诗歌达21首之多,间接地诗歌则更多。梦的意象在戴望舒的诗歌中随处可见,一首诗就是一个梦。

梦是虚无缥缈的,因此最终寻梦的结果也是虚无的。在返乡失望的结果当中,诗人也只能在心灵栖息地的追寻中不断探索,追求天人合一的感悟。诗人在苦难的人生中,疲于奔命,陷入黑暗的社会现实泥沼之中。道家式的人生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趋于心灵的自由选择,将自我寄托在无穷的境域中,人生在忘掉是非因果后,获得生的永恒心的自由。在心灵的自由与现实的苦难二者的矛盾之间,戴望舒选择的就是道家式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在他的诗作中可以明显看出。诗人在大寂寞中进行着生命宇宙的深层次体验,以一种道家式的悲悯和同情观照着这个世界。诗人一生都在不断地奋斗,当有结果时却早已衰老。戴望舒在跟宇宙的归一中获得了超脱,在这永恒的天地间,顺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诗歌之中描绘的永恒、爱情、人生等带有戴氏印记的意象,恰好与老庄式的清静无为、随遇而安、超然物外相同,一切的苦乐都是不断因果循环的,老庄哲学也因此在戴望舒的诗歌中得到现代诗性的阐释。

作为一个追求自由的文人,戴望舒面对现实的巨大挤压,极力寻找心灵的栖息之地。戴望舒从小接受古典文学和古典文化浸染,因此选择了老庄思想来遨游宇宙,探索时空,在对宇宙的探索和遨游之中,追求永恒的自我。从戴望舒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逃避不是对生命孤寂的寄托,对现实的逃避,也不是像西方一些作家一样的决绝于世,而是在现实的苦难中寻找一片净土,在这片净土之中让不断受伤的灵魂暂时疗伤、避难。尽管诗人生处逆境,但是诗人坚信自我的主体意识是正确的,即“我思故我在”,主体意识被看成是美的永生。作为一位现代派诗人,他既受到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也受到西方非理性哲学的影响,如西方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叔本华的悲观生存意志论等都给诗人的诗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戴望舒的后期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与生命观是十分接近的,面对苦难的人生,孤独的诗人选择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去探寻自我生命的存在意义。因此在对生命的自我认知过程中,追寻着宇宙中永恒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展现。

参考文献:

[1]宋乐永.戴望舒开创一代诗风的履印[J].文史哲,1988(06).

[2][美]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3]戴望舒.戴望舒诗全编[M].梁仁编.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戴望舒探析诗歌
诗歌不除外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戴望舒《雨巷》(节选)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VR阅读探析
在天晴了的时候
诗歌岛·八面来风
秋天的梦
ABC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探析
HTTPS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