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汉语教师志愿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2015-05-09葛睿琪
摘 要:在泰国,汉语早已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选修或必修科目,但由于本土汉语教师的缺乏,近几年来泰国对中国对外汉语志愿者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为此数以千计的中国汉语教师志愿者经过层层选拔赴泰进行汉语教学,其中绝大多数是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在对泰国汉语教育注入新力量的同时,也因为自身教学经验不足和文化差异造成的诸多障碍等原因导致泰国汉语教育水平没有显著的提高。本文我将结合自身赴泰对外汉语教学的经历,从中泰教育差异、师生关系、志愿者工作等方面分析泰国汉语教师志愿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改进思路。
关键词:赴泰志愿者;对外汉语教育;问题;思路
作者简介:葛睿琪,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3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中图分类号]:G5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3--02
在泰汉语教师志愿者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泰国教育部没有规定统一的汉语教学大纲,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考察标准,导致泰国学生的汉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泰国学校之间汉语教学缺乏足够的交流,加上没有统一的教材,导致汉语教学缺乏连续性,从小学到大学或者转学,每次都可能从初级开始学习,或者是难度大幅度提高,这些对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有巨大的影响。
然而这些问题都不是志愿者能解决的,志愿者目前能做的是从自身出发,改善师生关系,改进教学方法等,同时加强志愿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完成好每年的交接工作,不让学生的汉语水平永远停留在汉语拼音和简单的词语。下面从中泰教育差异、师生关系和志愿者工作三个方面分析其对教学的影响。
一、中泰教育差异
首先是中泰在义务教育目标上的差异。与1986年的义务教育目标相比,中国在2006年加入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目标由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变为“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中国基础教育目标一直不变和一致强调的是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泰国基础教育一直以来都十分学生个人情况、个体发展,强调教育要切合学生需要,使学生通过教育获得自我完善,能够适应生活,成为国家的良好的公民。这些目标体现出的是公民性,也就反映出泰国基础教育的平民化,基础教育是一种普及教育、公民教育,并无选才的意味。
其次是中泰在实际教学上的差异。中国教育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和知识体系的完善构建,知识传递成系统、成逻辑,扎实而有序,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和形成清晰而完整的知识系统。在此基础上,中国教育还重视知识的精深,完成基本知识的教学后,注重对知识的拔高和加深,所以中国基础教育有着课程起点高、知识容量大、难度要求高、进度快的特点。而泰国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相对较低,对学业成绩的重视程度也弱一些。泰国在教育达到最基本的学习要求基础上,相应地给予学生更宽泛的培养,在课程结构上有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具体的课程有泰语、数学、科学、社会-宗教-文化学、卫生和体育学、艺术学、职业和技术学、外语。这些课程同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选择。在泰国教育改革中,教育部将课程重点放在了学生思维过程和实际技能的训练上,减少了必修课程的比例,增加了选修课程的分量,让学生能有更多的选择。
由此可见中泰两国在教育理念上的悬殊,两种教育制度各有利弊,中国的知识型教育容易造成学生过分死板失去创新能力,而泰国的素质教育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态度散漫,学习效果不佳。但这两种教育制度并无优劣之分,只能说两国在教育上都仍处于摸索和不成熟的阶段。
正是中泰两国在教育上的巨大差异,造成中国志愿者在泰教育期间的诸多不适应,比如泰国学生上课经常迟到,在课堂上喝饮料吃东西,在教室随意走动,跟同学闲聊等学生在课堂上特别是在外语课堂上的“不良”行为,加上学校老师及领导对这些问题的不够重视,还有学生家长的不参与,造成了很多年轻对外汉语志愿者老师的极大困扰,我便是其中之一。虽然我在赴泰之前已经做过中国两国教育差距大的心理准备,也知道不能以中国的教育模式去教泰国学生,但是在泰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还是感到了极大的不适应,特别是心理上的不适应,甚至有时在课堂上被学生的零反应惹到哽咽。
二、师生关系
以上提到了我刚开始在泰教学遇到的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尝试过很多方法,比如在课堂上减少死知识的讲解,取而代之的是相关音频素材的展示,还有增加课堂活动和游戏的时间,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不至于置身课堂外。但正如一个志愿者老师所说,没有不对的方法,而是遇到了不对的学生,虽然这句话有点片面,但不无道理。在上一篇课文之前,我准备了相同的道具,制作了ppt,设计了新游戏,还准备了充足的礼物,但是在喜欢外教上课积极主动的班级跟从一开始就不太接纳我的班级实际上课的效果有着天壤之别。这点让我意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也是我没有在此篇文章中提到教学法,反而重点说师生关系的原因。
在中国,师生之间大多有一层不可逾越的隔阂,学生在老师的威严之下认真学习完成任务。学生如果不听话,家长也会介入“帮”老师管好孩子。在这样的双重经管下,大部分中国学生都比较听话,不敢在老师面前太随便,更不敢顶撞老师。在泰国,学生与老师的关系相比更像朋友,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比较随和,课堂气氛也没有那么紧张,课间时间很多学生都会到老师办公室聊天休息。我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泰国学生不听外教的话,他们认为外教比泰国老师还好相处,脾气好,而且大多数外教不太懂泰语,所以在课堂上说话和违反纪律都肆无忌惮。
基于改进师生关系的目标,我努力学习了一些日常和课堂泰语,在课堂上也不以老师自居,甚至有些时候也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跟学生一起“开小差”,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试图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事实证明,这样的改变,比想尽办法变更教学法的效果好,至少对于泰国学生来说是这样。一段时间过后,更多的学生在我踏进教室的时候对我微笑表示友好,认真听讲的学生也增加了不少,有些听话的学生还要帮助我管理课堂纪律。这些是我在泰国接近一年的志愿者教学经历中最美好的一笔。也希望对在任和以后的志愿者有所启发。
三、志愿者工作
我亲身经历了从选拔到培训到赴泰到中期考核再到离任的过程,汉办在整个过程中给了志愿者们很多的支持和保护,在组织行动和人员分配上的工作也有条不紊,但我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以期能促进志愿者项目更好的发展。
首先,我认为汉办应该适当提高选拔志愿者的门槛,增加对参与选拔的人的各方面素质的测试,比如与人相处的基本素质,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还有做事认真的程度等。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不切实际的设想,具体的测试形式尚未明了,只是我觉得这些很重要,因为在志愿者群体中出现了很多做事不认真,不懂与人相处,给泰国本土老师和同行志愿者造成了很多困扰,更加不利于汉语的推广教育。
其次,我认为应该完善志愿者沟通交流和资源共享平台,虽然这样容易造成一部分人坐享其成,但是这样的平台可以弥补很多经验不足又缺乏资源的志愿者们,从宏观上来讲,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肯定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一定要重视新旧志愿者的交接工作,每个即将离任的志愿者都应该认真写交接信,交待清楚任教学校学生的汉语水平和学习进度,好让下一届的志愿者更好的“接管”,让每个学校的汉语教育更好地延续,而不是停滞不前。
在泰志愿者只有团结起来,互帮互助完成共同的使命,改善泰国的汉语教学情况,提高泰国学生的汉语水平,才能引起泰国教育部和泰国学校对汉语的真正重视,从而协作努力让对外汉语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一个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冯增俊,李志序.泰国基础教育[M].广州:广东出版社,2004.
[2]石鸥.中国基础教育60年(1949-2009)[M].湖南:湖南师范人学出版社.2009.
[3]甄君徉.感受泰国教育[J].创造.200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