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排CT全脑低采样灌注及血管成像在早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2015-05-09王维泽

医疗装备 2015年17期
关键词:暗区缺血性脑梗死

王维泽

(宁夏中卫市人民医院 放射科,宁夏中卫755000)

16排CT全脑低采样灌注及血管成像在早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王维泽

(宁夏中卫市人民医院 放射科,宁夏中卫755000)

目的:研究16排CT全脑低采样灌注及血管成像在临床早期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早期脑梗死患者共66例纳入研究,使用16排CT进行颅脑CT及CTA扫描,分析比较患者脑梗死病变区域、缺血半暗区与正常对照区域CBF、CBV、MTT不同情况及CTA检查患者动脉血管情况。结果:比较结果示病变脑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区CBF显著降低、MTT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脑梗死区域、缺血半暗区比较,脑梗死区CBV及CBF低于缺血半暗区,MTT高于缺血半暗区(P<0.05);患者CTA结果示脑动脉存在局限性狭窄为80.30%。结论: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应用16排CT全脑低采样灌注及血管成像技术,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脑梗死;CT;16排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1],临床既往认为低灌注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的根本原因,现有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栓塞有一定关系。随着CT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逐渐应用于临床诊断中,效果优良。为探究16排CT进行全脑低采样灌注及进行血管成像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笔者选择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早期脑梗死患者共66例纳入研究,其中男38例,女28例;患者年龄48~79岁,平均(62.1±9.5)岁;66例中高中及以上学历者52例,高中以下者14例;43例表现为患者一侧肢体活动障碍及感觉功能减低,肌张力及肌力出现减弱,腱反射消失或减弱;14例患者出现头晕﹑头痛;7例患者出现语言功能障碍;2例患者出现视物不清。纳入标准:(1)均为首次出现急性脑梗死者,且患者发病时间据入院就诊时间不超过12 h;临床具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表现如单侧运动障碍﹑失语﹑意识障碍等症状,以上脑功能损害症状持续时间大于1 h;(2)患者及家属具有良好的依从性,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脑部CT结果示为脑出血;(2)具有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的器质性疾病如严重心肺系统疾病﹑肝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3)既往神经精神疾患者;(4)对本研究使用的CT造影剂过敏者。

1.2 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CT扫描仪球管电压为80 kV,其电流为150 mAs,层厚为5.0 mm,同时矩阵规格512×512。CTPI检查时患者准备工作完成后进入检查室,仰卧位,头先进入仪器;为患者使用过高压注射器以4 ml/s的速度经肘静脉注入欧乃派克60 ml,并使用2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冲管;在为患者进行造影剂注射的同时进行灌注扫描,其中覆盖面积为5.0 mm×16层,共80 mm,分层扫描时间间隔为4 s,平均曝光次数为13次,进行扫描的总时间为52 s。为患者进行CTA扫描时患者体位一致,但球管电压变为120 kV,电流变换为280 mAs,层厚及矩阵与上述一致,分别为5.0 mm及512×512,间隔为1.0 mm。为患者使用高压注射器通过肘静脉以4 ml/s的速度注射欧乃派克,共60 ml,完成后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进行冲管,监测患者脑血管内造影剂达到峰值时为患者进行容积扫描,扫描时间为10 s,扫描范围为自枕骨大孔下缘至患者颅顶部位。扫描完成后于工作站进行CTPI及CTA数据的处理。CTPI处理时其感兴趣区(ROI)包括脑梗死区﹑缺血半暗带区及对照区(为病变对侧对应的镜像区)。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指标包括CBV﹑CBF及MTT。于工作站处理数据后,在重新建立的伪彩图上测量各感兴趣区脑血流量情况(CBF),脑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CTA所得数据使用曲面重建法﹑最大密度投影法﹑容积重建法等技术进行处理,重建患者颈内动脉﹑椎动脉颅段﹑基底动脉,双侧大脑中动脉和前动脉及后动脉,对以上动脉的形态及密度等情况急性详细观察及记录,分析脑部血管狭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选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CBF﹑CBV﹑MTT情况分析

对患者CTPI图像进行分析,病变区域与对照区进行比较,脑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区的CBF值明显较对照区域降低,MTT值较对照区域值显著提升,统计学分析,结果示病变两区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区域缺血半暗带区比较,脑梗死区域CBV及CBF值明显较缺血半暗带区低,而MTT值明显高于缺血半暗带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患者CBF、CBV、MTT情况分析(±s)

表1 患者CBF、CBV、MTT情况分析(±s)

注:#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示与缺血半暗带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感兴趣区域 CBV(ml/100 g) CBF [ml/(100 g· min)] MTT(s)梗死区域 2.40±1.18#11.31±6.71*#17.48±4.84*#缺血半暗带区 3.20±1.08 25.32±9.88*11.42±3.41*正常对照组区 2.68±1.21 63.41±23.61 4.70±2.75

2.2 患者脑动脉狭窄情况分析

通过对脑动脉狭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66例患者中53例患者存在脑部动脉血管局限性狭窄情况,占总体的80.3%;其中包括大脑中动脉狭窄者27例,颈内动脉局限性狭窄者7例,大脑后动脉狭窄者7例,大脑前动脉狭窄者5例,基底动脉狭窄者3例,多发性狭窄者4例。

3 讨论

与传统的CT扫描仪相比,16排螺旋CT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及时间分辨率,在检查过程中具有更大的扫描封盖范围,同时后处理功能进一步提升,进行CT灌注成像及CTA检查可较好的显示脑梗死的病变部位及局部血管情况,能够更好地对正常脑组织区域﹑缺血半暗带区及脑梗死区进行区分。其中缺血半暗带区为介于正常脑组织及梗死组织的区域,为低灌注区域,此区域内神经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但细胞仍存在一定活性,此时经及时有效治疗后可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因此临床清晰诊断意义重大[2]。本研究发现16排螺旋CT可清晰显著早期脑梗死患者脑部梗死区域﹑缺血性半暗带区及正常区域,且对不同区域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病变脑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区CBF显著降低﹑MTT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脑梗死区域﹑缺血半暗区比较,脑梗死区CBV及CBF低于缺血半暗区,MTT高于缺血半暗区(P<0.05);结果说明16排螺旋CT可清晰显示患者正常区域﹑梗死区域及缺血性半暗带区的不同,准确区分三者差异对于临床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显著;本研究示患者脑动脉存在局限性狭窄为80.30%,且特点为病变血管管壁较正常状态粗糙,管腔粗细不均,部分情况可见管壁出现钙化,严重者出现闭塞。可见,临床早期脑梗死患者使用16排螺旋CT进行扫描,具有较高的空间及时间分辨率,可较好的清晰的分辨缺血性半暗带区﹑梗死区域及正常区域,对诊断及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魏小宾,刘保良.16排螺旋CT头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在血管病变中 的 诊 断 研 究[J].河北医学,2012,34(1):2598-2600.

[2] 赵一平,李松柏,张贺,等.血管造影联合CT灌注成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迟发性脑缺血的相关性探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1):12-17.

R74 R814.42

B

1002-2376(2015)12-0021-02

2015-10-25

猜你喜欢

暗区缺血性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基于配准图像与水平集算法的宫颈荧光多生暗区分割方法
阴道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光束分析仪测量高阶拉盖尔高斯光束暗区半径研究
杭州市三年消除城市照明暗区3098处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