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后内小切口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
2015-05-09卢兆安
卢兆安
膝后内小切口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
卢兆安
目的 研究对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采取膝后内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接受膝后内小切口手术治疗, 比较患者术前、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 主要包括疼痛、跛行、肿胀、爬楼梯、支撑、不稳定、下蹲、交锁、爬楼梯。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显著上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后内小切口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效果可靠, 可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膝后内小切口手术;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膝关节
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属于较为特殊的后交叉韧带损伤疾病, 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 内侧小切口入路为目前临床治疗此病的主要方式之一[1], 本次研究围绕本院40例患者术后效果进行研究, 旨在探讨膝后内小切口手术治疗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11月收治的40例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属急性损伤类型, 其中男23例, 女17例, 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34.21±5.70)岁, 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伤22例, 运动伤12例, 其他类型损伤6例。所有患者膝关节正侧位经X线片检查后均可见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 骨折位移值均超过0.5 cm。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硬膜外麻醉, 术前保持俯卧位,采取气囊止血带治疗, 屈膝20~30°, 切口由腘窝皮肤横纹水平开始沿腓肠肌内侧头内缘向远端纵向切开, 切口长度5~6 cm,将皮下组织与深筋膜切开, 同时对腓肠肌内侧头和半膜肌中间朝近远两端进行钝性剥离, 连着腘血管束将腓肠肌内侧头向外侧牵拉, 使关节囊显露出来。后屈伸活动关节, 并触摸了解关节水平, 沿关节水平向远端纵行切开后关节囊, 使骨折断端处于直视下, 屈膝复位, 利用克氏针在胫骨平台后缘骨缺损两侧朝前与胫骨结节内侧钻2个骨洞, 在硬膜外后将钢丝穿入, 钢丝穿过撕脱骨折块的后交叉韧带附着点, 由后至前“U”形对骨折块进行固定, 复位效果满意后, 在胫骨结节内侧拉紧打结, 屈伸膝关节并对骨折的固定稳定性进行观察, 最后冲洗、关闭切口并加压包扎。术后利用长腿石膏托屈膝20°并进行固定, 同时可采取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功能锻炼, 于3周后拆除石膏, 开始膝关节屈伸活动训练, 术后2个月患肢可开始负重练习, 循序渐进直至完全负重。
1.3 观察指标 采取Lysholm等制定的膝关节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前术后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包括疼痛(0~25分)、跛行(0~5分)、肿胀(0~10分)、爬楼梯(0~10分)、支撑(0~5分)、不稳定(0~25分)、下蹲(0~5分)、交锁(0~15分)、爬楼梯(0~10分)9个方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40例患者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术前、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分)
表1 术前、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分)
时间例数疼痛跛行肿胀爬楼梯支撑不稳定下蹲交锁爬楼梯术前4010.24±1.093.09±0.294.81±0.596.41±0.472.10±0.5413.06±0.492.97±0.34 9.74±0.346.10±0.57术后4023.18±1.374.49±0.589.64±0.288.16±0.814.54±0.4124.16±1.264.55±0.7113.01±1.328.11±0.84 t 46.74713.55846.77511.81922.76151.92812.69415.17212.523 P<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位于关节面1 cm处, 由股骨内髁外侧面开始至胫骨内外髁之间外侧面, 是保证膝关节稳定性的关键, 对膝关节运动及限制作用有重要影响[2,3]。当后交叉韧带发生损伤后, 膝关节稳定性得不到保障, 可能导致关节退行性变或半月板损伤, 而撕脱骨块若发生以移位, 则必须采取手术治疗矫正。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通常采取标准腘窝后正中“S”切口, 沿腓肠肌内外侧头间隙进入,手术中应分离保护肌肉深层腘血管、胫神经等重要的组织结构, 手术对操作技术的要求较高, 而手术本身创伤较大, 出血多[4]。膝后内侧小切口手术从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腱肌间隙中进入, 而血管、神经等关键组织均已牵向外侧, 可不显露,因此其安全性较高, 同时解剖层次清晰、简单, 可保护周边神经、血管等组织的安全。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固定可选择空心螺钉、螺钉、钢丝等, 而螺钉与空心螺钉对大骨折块的固定效果较好, 但若为粉碎性骨折或撕脱骨块较小的固定难度较大, 可能还需增加二次手术进行取除, 另外在拧入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断裂, 治疗成本较高。相比之下钢丝固定的操作较为简单,且固定效果可靠, 骨折块大可直接从骨折快上穿出钢丝进行固定, 而粉碎性骨折等骨折块较小可由骨块两侧将钢丝穿出并固定, 待骨折愈合后门诊局部麻醉下将钢丝抽出, 能够减少患者疼痛并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次研究中40例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各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赵琳等[5]人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
综上所述, 膝后内侧入路操作简单, 安全性高,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1] 柳海平,王承祥,李盛华,等.膝后内侧小切口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中国骨伤, 2010, 23(1):54-55.
[2] 王雷,王秀美.内后侧小切口用不可吸收缝线治疗急性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 34(29):48-49.
[3] 赵必允,潘骏.膝后内侧小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21例体会.中医正骨, 2011, 23(11):53-54.
[4] 唐少龙,李凤平.小切口锚钉缝线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临床骨科杂志, 2011, 14(1):51-53.
[5] 赵琳,黄昌林.微创小切口治疗单纯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23例.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 24(8):729-73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3.028
2014-09-23]
476000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