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应用两种浓度鼻窦冲洗液的疗效分析

2015-05-09杨亚艺常志红马文颖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0期
关键词:术腔鼻息肉鼻窦

杨亚艺 常志红 马文颖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应用两种浓度鼻窦冲洗液的疗效分析

杨亚艺 常志红 马文颖

目的 分析慢性鼻- 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应用不同鼻窦灌洗液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方.102 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Messerklinger 术式行功能性鼻内镜鼻腔、鼻窦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5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生理盐水行冲洗治疗, 实验组术后使用菲丝摩尔高渗海盐水冲洗液治疗, 术后3~7 d出院, 渐进性减量持续治疗并随访6 个月, 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4.12%, 明显优于对照组82.35%(P<0.05)。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进行鼻腔灌洗效果确切, 安全可靠, 高渗盐水可以显著的有助于降低鼻黏膜的水肿现象以及痂皮等形成的多种不良反应, 能有助于鼻黏膜的恢复,还能很大程度上杜绝特别是伴有过敏的术腔水肿、术腔粘连与窦口的再封闭。

慢性鼻- 鼻窦炎鼻息肉;功能性鼻内镜手术;鼻腔冲洗;高渗盐水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逐渐成为慢性鼻- 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首选治疗途径, 绝大多数鼻内镜术后需要配合鼻腔冲洗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1]。本文中对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术后行两种浓度鼻腔冲洗治疗效果比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本院耳鼻喉科2011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2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 其中男66例, 女36例, 年龄22~60岁, 平均年龄(40±5)岁, 病程3 个月~15 年, 平均病程(4.64±1.18) 年。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1例。实验组慢性鼻窦炎急性期18例, 慢性单纯性鼻窦炎14例,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16例, 慢性蝶窦炎3例。对照组慢性鼻窦炎急性期16例, 慢性单纯性鼻窦炎18例,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10例, 慢性蝶窦炎7例[2]。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 所有患者立即完善各项常规检查以明确诊断、确定临床分期分型, 依据鼻窦CT或MRI确定手术范围后依Messerklinger术式行鼻内镜鼻窦手术, 常规切除钩突、开放筛泡后, 根据需要开放前筛或全筛, 探查并根据需要扩大上颌窦、额窦或蝶窦自然口, 去除病变组织黏膜;单纯肥厚性鼻炎患者, 行双下甲部分切除术, 术后常规使用纳吸棉或加用高膨胀海绵填充手术术腔, 同时口服抗生素2周及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 根据需要留置24~48 h后分次抽出海绵[3]。全部取出海绵后,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配专用洗鼻壶冲洗辅助治疗.3次/d;试验组术后使用菲丝摩尔高渗海盐水冲洗液辅助治疗.4~6喷/ 次.3次/d。观察3~7 d后出院, 持续治疗3个月, 出院后1周即复查鼻内镜, 复查术腔时常规去除血块、残余或新发息肉组织及术腔伪膜;1月后复查1次/2周;出院后第3 个月起.1次/月。连续随访6 个月, 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判标准[4]鼻塞症状完全缓解, 检查鼻腔各道内通畅, 窦口开放良好, 黏膜上皮化, 脓性分泌物消失为治愈;鼻塞症状基本消失, 检查鼻腔各道内基本通畅, 窦口开放满意, 黏膜上皮化, 脓性分泌物消失为显效;鼻塞症状有所改善, 检查鼻腔各道内通气较好, 鼻黏膜轻度水肿肥厚,或少量肉芽组织形成, 少量脓性分泌物者为有效;仍觉鼻塞严重, 检查鼻腔通气差, 术腔粘连, 窦口狭窄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94.12%, 对照组82.35%, 前者结果明显优于后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6 个月后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末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安全性比较 对照组出现2 例短暂性轻度头疼、1 例一过性喉部刺激;试验组出现2 例一过性轻度喉部刺激, 组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多发病,其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鼻塞(交替性)、头疼、黄脓涕、嗅觉异常或丧失, 具有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保守治疗疗效不确切等特点。慢性鼻窦炎是由多种炎症因子及细胞因子共同参与作用的炎性反应过程, 近年来鼻内镜手术有着直视手术、精确操作和微创等优点、对鼻腔生理功能改变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恢复快等优点逐渐取代传统的治疗手段, 成为慢性鼻窦炎治疗的首选。手术过程中医生要具有微创、功能性手术的理念, 尽最大可能避免损伤鼻黏膜, 保留相应的结构。最后, 在使用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时需要注意术后鼻腔、鼻窦通气引流, 未及时清理鼻腔及术腔中留存的血块、分泌物或者创膜等, 不但会影响到患者的鼻腔通气, 同时还有可能加重感染, 延迟创面愈合[5]。因此, 在手术后2 d内应该清理术腔, 清除填塞物及残余组织, 即开始鼻腔冲洗。目前, 鼻腔冲洗已成为鼻腔鼻窦术后的一种常规护理方法, 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手段。鼻腔冲洗可以清除鼻分泌物, 稀化黏液, 减轻鼻黏膜水肿, 冲洗术后血凝块, 并能预防术腔粘连和痂皮形成。因此, 国内外慢性鼻-鼻窦炎诊疗指南均将鼻腔冲洗当成鼻内镜术后的常规辅助治疗方法。临床上鼻腔冲洗液包括生理盐水、高渗盐水、林格液以及各种中药制剂等[6], 均有一定的疗效。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已广泛使用多年, 可促进黏膜修复。近年来, 高渗盐水冲洗鼻腔也逐渐被采用。高渗盐水可促进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 减轻黏膜水肿, 缩短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黏膜清除时间, 改善纤毛清除功能, 促进黏膜上皮化。较之0.9%氯化钠溶液冲洗鼻腔, 高渗盐水冲洗鼻腔缩短了术腔上皮化时间,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7]。但也有报道认为, 高渗盐水和0.9%氯化钠溶液鼻腔冲洗对治疗效果无差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试验组94.12%, 对照组的82.35%, 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3.92%发生不良反应, 对照组5.88%发生不良反应,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慢性鼻- 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局部使用高渗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效果良好, 对患者无创伤, 促进创面愈合, 减少术腔粘连, 明显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王军, 郑兆晔, 闫博.高渗盐水鼻腔冲洗对慢性鼻- 鼻窦炎和鼻息肉术后黏膜功能恢复的意义.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1.19(2):108-109.

[2]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海口).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2(3):134.

[3] 韩德民, 臧洪瑞. 鼻腔扩容术.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9.24(4):196-198.

[4] 张大铮, 刘敏, 张勤修, 等.中药冲洗治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术腔恢复效果的系统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5):578-592.

[5] 左可军, 许庚, 王德云, 等. 慢性鼻- 鼻窦炎鼻息肉内镜鼻窦手术前后症状与生存质量的评估. 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10):246-248.

[6] 陈伟南, 张芹, 许教远, 等. 内镜鼻窦术后林格液与高渗盐水鼻腔冲洗疗效比较.临床和实验医学志.2012.11(5):358.

[7] 朱小燕, 邹恒英.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与临床分型的关系. 中国内镜杂志.2012.18(1):91-9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0.062

2015-02-10]

100007 北京市第六医院

猜你喜欢

术腔鼻息肉鼻窦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乳突根治术后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再植入病例分析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的临床应用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经济型鼻窦球囊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鼻内镜术后术腔纳吸绵的处理方式研究
鼻内窥镜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鼻息肉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治疗的效果分析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94例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