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在52例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15-05-09闫怀芝邢明晓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0期
关键词:癌胚抗原电化学抗原

闫怀芝 邢明晓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在52例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闫怀芝 邢明晓

目的 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53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和53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组)作为研究对象, 同时选择同期53例健康体检者(健康体检组)作为参照对象。对比分析三组研究对象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癌胚抗原、癌抗原15-3水平与良性肿瘤、健康体检者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癌胚抗原、癌抗原15-3在乳腺癌患者中的敏感性分别为35.4%、54.2%, 特异性为97.8%、95.2%, 有效性为60.8%、71.7%;两种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性为70.0%, 特异性为94.7%, 有效性为79.5%。结论 血清癌胚抗原、癌抗原15-3两种肿瘤标志物对乳腺癌诊断具有一定意义和价值, 将两者进行联合检测能够进一步提高乳腺癌诊断有效性和敏感性。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肿瘤标志物;乳腺癌;良性肿瘤

乳腺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 严重威胁妇女身心健康,且病发率逐年上升, 并逐渐向年轻人群蔓延。将肿瘤标志物应用在乳腺癌诊断中, 能够提高肿瘤早期诊断水平。癌抗原15-3作为乳腺癌重要标志物, 临床价值已经被广大医学工作者肯定, 但其单项检测仍存在一定局限。本院在开展临床诊疗活动时, 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癌抗原15-3及血清癌胚抗原, 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本文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10月53例乳腺癌患者和53例乳腺良性肿瘤者作为观察对象, 同时选择同期5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53例乳腺癌患者, 年龄28~50岁, 平均年龄(33.4±5.2)岁。其中单纯癌26例, 浸润性导管癌15例, 腺癌8例, 其他4例。抽取本院同期53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 年龄22~58岁, 平均年龄(35.6±5.5)岁,其中乳腺增生29例, 乳腺纤维腺瘤21例, 炎症性包块3例。选择同时期5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体检组, 年龄20~51岁,平均年龄(38.1±5.9)岁。三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组织学(或细胞检验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②具备可评价的恶性肿瘤病灶, 且直径≥1.0 cm, B超(或CT)可测病变达到1.5 cm;③心电图、血常规、肾功能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肝功能测量值≤1.5倍正常值上限。

1.2.2 排除标准 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②严重感染者;③不可控高血压、心律失常、消化性溃疡等患者;④应用糖皮质激素者 。

1.3 诊断方法 采集三组研究对象空腹血, 并进行血清分离, 应用德国宝灵曼公司提供的血清癌胚抗原、癌抗原15-3试剂盒进行测定, 采用罗氏Elecsy.20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血清癌胚抗原肿瘤标志物正常值为<15 ng/mg, 癌抗原15-3肿瘤标志物正常值为<28 U/m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比较 乳腺癌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测定值为(28.4±18.6)ng/mg, 癌抗原15-3测定值为(50.2±29.4)U/ml, 与良性肿瘤组、健康体检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癌抗原15-3水平检测结果比较[±s, n(%)]

表1 三组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癌抗原15-3水平检测结果比较[±s, n(%)]

注:与乳腺癌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血清癌胚抗原癌抗原15-3测定值(ng/mg)阳性率测定值(U/ml)阳性率乳腺癌组53.28.4±18.619(35.8).50.2±29.429(54.7)良性肿瘤组5.11.3±5.3a3(5.7)a.12.4±8.2a5(9.4)a健康体检组53 9.1±5.1a1(1.9)a9.9±6.7a1(1.9)a

2.2 肿瘤标志物单项及联合检验结果 血清癌胚抗原、癌抗原15-3在乳腺癌中的敏感性分别为35.4%、54.2%, 特异性为97.8%、95.2%, 有效性为60.8%、71.7%;两种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性为70.0%, 特异性为94.7%, 有效性为79.5%。

3 讨论

3.1 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对乳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 癌抗原15-3属于粘蛋白样抗原, 其分子量约为400 kD, 主要由乳腺癌变细胞及上皮细胞产生, 并释放到患者体液、血液中。而血清癌胚抗原则属于糖蛋白, 其分子量约为200 kD, 主要来源于胰腺中[1]。本研究结果显示, 乳腺癌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阳性率为35.8%, 癌抗原15-3阳性率达到54.7%, 与良性肿瘤组及健康体检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清癌胚抗原、癌抗原15-3两种肿瘤标志物能够对乳腺疾病做出正确分型, 对乳腺癌具有诊断价值。

3.2 单项及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 在乳腺癌的检测与诊断中, 联合使用血清癌胚抗原、癌抗原15-3方法, 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血清癌胚抗原、癌抗原15-3是特异性肿瘤的明显标志物, 单独使用时, 敏感度不高, 效果不是十分明显。血清癌胚抗原在乳腺癌的临床检测中, 阳性检出率在18.5%~42.2%。癌抗原15-3虽然是乳腺癌检测中具有较高特异性的标志物, 但是阳性检出率仅在27.6%~50.9%, 且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 阳性检出率更低[2]。进一步说明单项检测具有局限性。本研究主要对血清癌胚抗原、癌抗原15-3这两项指标的联合检测情况进行分析, 除了能够提高诊断敏感性和有效性外, 还能保持较高特异性, 是比较理想的诊断组合方式, 与权威文献报道结果相符[3]。

本研究所选病例均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开展诊断, 此种技术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且优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放射免疫分析法。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线性范围明显高于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能够克服倒钩及前带等假阴性现象。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属于体外诊断方法, 具有无创性, 检查时间段, 能够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具有较高应用前景。

[1] 王玎.相关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疗效中的应用评估.山东大学.2012.3(10):409.

[2] 梁建林.癌胚抗原与癌抗原15-3联合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医药科学.2012.2(10):110.

[3] 陈曲波, 黄妩姣, 黎翠翠, 等. Array-ELISA法和ECLIA法测定六项肿瘤标志物的比较研究.检验医学.2012.27(1):4-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0.031

2015-02-04]

471100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癌胚抗原电化学抗原
直肠癌术前临床分期及癌胚抗原预测术后复发与转移
血清癌胚抗原轻度升高对老年患者肿瘤发生的预测价值
电化学中的防护墙——离子交换膜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电化学基础测试题
薛定谔的 猫与肿瘤标志物
关于量子电化学
2014—2018年铁路辖区职工癌胚抗原检测结果与分析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为靶标的放射免疫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