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癌基因LKB1和ARID1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2015-05-09白艳红
白艳红
抑癌基因LKB1和ARID1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白艳红
抑癌基因;胃癌
胃癌是人类第二大致命性因素, 也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消化道肿瘤, 其发生演变过程受多种因子的调控[1]。有研究提示, 胃癌的发生与发展可能有其独特的分子生物学背景[2], 而其中两种名为ARID1A和LKB1的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突变率可高达70%~80%。本文对60例胃组织黏膜标本, 通过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基因LKB1和ARID1A进行检测, 以探讨二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菏泽市荣军医院病理科选取2013年间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共32例, 全部经石蜡包埋处理, 其中男20例, 女12例, 平均年龄49.8岁, 全部是按国家胃癌协会合作组织标准复核的病理组织切片, 其中5例是高分化腺癌, 9例是中分化腺癌.14例是低分化腺癌, 其余4例是胃黏液腺腺癌。同时作为对照的是10例正常胃组织标本和18例炎症胃组织。
1.2 制作组织芯片 ①制作空心蜡块:空心蜡块全部是利用空心模具一次性制作成型的。②目标组织定位:通过对样本蜡块的病理切片进行HE染色, 在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 ③蜡块取样:利用组织芯片取样机在已标记好的目标蜡块相应部位钻取目标蜡块组织。④目标组织蜡块制作:将已溶石蜡一次性放入到空心蜡块中, 冷凝后即制作成了目标芯片蜡块。
1.3 判定标准 高倍视野下对各个组织标本均选择3~4个有代表性的区域, 查找癌细胞数, 最后取其平均值, 癌细胞数在5%以下者为阴性(-), 6%~30%之间者为一般阳性(+).31%~60%之间者为中等阳性(++), 60%以上的为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不同胃黏膜组织中LKB1和ARID1A的表达 正常胃黏膜LKB1的表达阳性率为90.00%(9/10), 显著高于胃癌组织56.25%(18/32)和胃炎组织33.33%(6/18)(P<0.05);而正常胃黏膜和胃炎组织中ARID1A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0%(8/10)和83.33%(15/18), 均显著高于胃癌组织的12.50%(4/32) (P<0.05)。
2.2 胃癌组织LKB1和ARID1A与淋巴转移的关系 LKB1在无淋巴转移者中表达阳性率为20.00%(8/12), 而伴淋巴转移者阳性表达率为66.67%(10/2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伴淋巴转移者ARID1A 阳性表达率33.33%(4/12)与无淋巴转移者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胃癌病理组织分型及其浸润深度与LKB1和ARID1A表达的关系 LKB1和ARID1A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其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 而与其病理组织分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见表1, 表2。
表1 LKB1和ARID1A与胃壁浸润深度的关系[n(%)]
表2 LKB1和ARID1A与组织病理分型的关系[n(%)]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60例胃黏膜标本组织芯片的LKB1和ARID1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 其表达情况与大多数研究结果较一致。
LKB1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的主要发生在细胞周期的G1 期, 抑制细胞增殖, 促进细胞凋亡[3]。本研究中, 作者通过对LKB1 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检测分析, 认为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可能与其表达缺失密切相关。也有研究者考虑LKB1 抑癌作用可能与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负性调节有关, VEGF的表达下调, 可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产生, 进而对肿瘤发生发展产生抑制作用[4]。本研究不仅检测到胃癌组织中LKB1基因存在表达下调, 而且与胃癌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呈正相关, 与胃癌的组织病理类型无相关性。可见, LKB1基因作为候选抑癌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值得引起关注。
ARID1A基因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使一种染色质重塑因子失活性突变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再生。作者研究发现ARID1A基因在胃癌黏膜中的表达阳性率与正常胃组织和炎症组织相比明显偏低, 分析认为其低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和转移可能有关, 胃癌细胞的形成、浸润和转移可能是ARID1A基因对胃癌细胞凋亡调控作用减弱或消失的结果。闫毓秀等[5]认为ARID1A作用机制可能为:ARID1A基因表达的调节需要p53蛋白, 而p53蛋白又是通过调节CDKN1A和SMAD3基因的转录来抑制细胞增殖的。
综上所述, ARID1A基因在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中具有重要作用。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多基因参与的过程, ARID1A和LKB1在胃癌发生发展的不同环节可能为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调控基因, 抑癌机制仍不清晰, 研究较为零散, 需进行系统研究。
[1] 夏雷, 莫伏根, 李刚, 等.胃癌中 HER-2 和 HER-3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实用老年医学.2013.27(11):903-907.
[2] Rugge M, Shiao YH, Bumno G, et al. The p53 gene inpatients under the age o.40 with gastric cancer: mutation rates are low but are associated with a cardiac location. Mol Pathol.2000.53(4):207-210.
[3] Choi BI, Lee HJ, Han JK, et al. Detection of hypervascular nodular hepatocellur carcinomas: value of triphasic helical CT compared with iodized oil CT. AJR.2010.157(2):219-224.
[4] Khan MA, Combs CS, Brunt EM, et al.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cann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n Nucl Med.2009.14(2):121-126.
[5] 闫毓秀, 张淑萍, 滑静. p53 基因研究进展.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24(2):74-7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0.026
2015-01-14]
264003 滨州医学院, 山东省菏泽市荣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