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05-09杞锦政李万瑶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0期
关键词:温针夹脊腰椎间盘

杞锦政 李万瑶

温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杞锦政 李万瑶

目的 探讨温针夹脊穴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针刺治疗,实验组采用温针夹脊穴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21.13±3.98)分, 低于对照组(24.77±5.31)分(P<0.05);实验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为(4.4±3.2)分、视觉模拟评分(VAS)为(2.7±1.9)分、疼痛强度(PPI)评分为(1.6±1.1)分, 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较高, 临床上采用温针夹脊穴治疗效果理想, 安全可靠, 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 值得推广应用。

温针夹脊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 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它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习惯性动作引起椎间盘发生变性, 从而引起纤维环劈裂, 压迫神经根的一种综合征, 这种疾病在20~40岁青壮年中发病率较高, 且患者发病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腰腿痛等,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 常规反复主要以针刺为主,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 但是长期疗效欠佳, 治疗依从性较差。近年来, 温针夹脊穴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使用较多, 并取得阶段性进展[2]。本研究探讨温针夹脊穴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本院诊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40例。实验组, 男27例, 女13例, 年龄28~70岁, 平均年龄(56.5±5.8)岁, 病程1~16 d, 平均病程(10.5±1.9)d;对照组, 男24例, 女16例, 年龄29~69岁, 平均年龄(56.7±4.8)岁, 病程1.2~16.5 d, 平均病程(9.2±2.6)d。两组患者对其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知情, 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相关标准, 患者存在腰部外伤, 慢性劳损,且多数患者发病前伴有慢性腰痛史;患者腰活动受限, 对于病程较长患者出现肌肉萎缩;X线下患者脊椎侧弯, 且病变的椎间隙变窄。排除标准:排除不符合诊断标准者;排除药物过敏者;排除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且排除伴有高血压、心脏病以及肝脏、心、肾等疾病者[4]。

1.3 方法 入选患者均给予针刺治疗, 所选穴位如下:双侧肾俞、夹脊穴(主穴), 配合患侧环跳、委中、阿是穴为辅穴。

对照组采用单一针刺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患者保持俯卧或侧卧姿势, 帮助患者找穴, 找出患者最感觉疼痛的阿是穴并进行标记, 对穴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根据患者体重、身形等选择相应的毫针, 得气后行捻转泻法, 然后再次选择双侧肾俞, 病变椎体以及上下1~2个椎体两侧夹脊穴进行针刺, 然后取侧环跳、委中等穴位进行针刺, 每个穴位留针30 min.1次/d, 连续针刺10 d。

实验组采用温针夹脊穴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患者保持俯卧姿势, 帮助患者找穴, 得气后在患者夹脊穴以及肾俞穴针柄上长2 cm艾条灸之, 待艾条烧尽后取针, 温针过程中控制好热感(以患者舒适为宜), 对于温度过高患者应该准备好纸片覆盖患者皮肤, 防止灼伤患者皮肤[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JOA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x-±s, 分)

2.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PRI、VAS、PPI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PRI VAS PPI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实验组4011.8±3..4.4±3.2a8.1±1..2.7±1.9a4.3±0..1.6±1.1a对照组4012.2±3.96.1±4.27.9±0.93.8±1.84.1±1.42.2±1.3 t 0.502.040.892.660.762.23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这种疾病从中医角度来说属于“腰腿痛”、“痹症”等范畴, 患者发病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疼痛、活动不便等,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医学界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 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 但是长期疗效欠佳, 并发症也比较多[6]。因此,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研究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 温针夹脊穴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阶段性进展。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治疗后JOA评分为(21.13±3.98)分, 低于对照组(24.77±5.31)分(P<0.05), 与相关研究[7]结果类似。温针夹脊穴和单一针刺治疗相比优势较多, 这种方法行针刺时能够直接刺激患者的夹脊穴部位相应段的脊神经从而能够在后支产生应激反应, 调节患者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促进患者脊髓功能恢复, 从而能够调节患者周围神经系统, 有效的促进代谢和血液的循环;同时, 温针夹脊穴还能够改善患者组织应用, 减少患者神经根炎症水肿,从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在温针治疗基础上联合艾灸的热效应能够有效的促进局部血运情况, 加速代谢, 从而能够缓解患者肌肉、关节韧带以及患者情绪的紧张,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缓解患者疼痛。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治疗后PRI评分为(4.4±3.2)分、VAS评分为(2.7±1.9)分、PPI评分为(1.6±1.1)分, 均低于对照组(P<0.05), 与孙海东[8]研究结果相似。根据作者经验: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比较高, 患者在采用温针治疗前要做好患者评估工作, 对于适应采用温针治疗者方可使用, 并且患者在温针治疗时必须控制好患者皮肤局部温度, 避免温度过高引起患者烫伤;同时, 对于长时间温针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应该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必要时可以联合其他方法治疗, 发挥不同治疗方案的优势, 从而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较高, 临床上采用温针夹脊穴治疗效果理想, 安全可靠, 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1] 赵东奇.自拟益肾通络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5):62-63.

[2] 刘云, 陈爱琴, 徐荣华, 等.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加神经根周围药物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实用医学杂志.2012.28(4):630-632.

[3] 苏忠寿, 刘淑娟, 于洪波.综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概况.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1(12):1011-1012.

[4] 李长辉, 蔡树河, 陈少清, 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期综合治疗方案探讨.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0(6):7-9.

[5] 李国梁, 郭文超.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疗效观察. 山东医药.2011.51(9):104.

[6] 胡艳明, 王会秋, 李郡, 等.推拿结合超短波、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280.

[7] 张伟宏, 李国德, 杨兵.复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远期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26-27.

[8] 孙海东.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25-126.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ect by warm acupuncture on Jiaji points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QI Jin-zheng, LI Wan-yao.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ngguan Renkang Hospital, Donggua.523952,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by warm acupuncture on Jiaji points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80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imple acupuncture therap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warm acupuncture on Jiaji points for treatment.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lower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score as (21.13±3.98) points than (24.77±5.31) poi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P<0.05). Pain rating index (PRI)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4.4±3.2) points,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was (2.7±1.9) points, and present pain intensity (PPI) score was (1.6±1.1) points. They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Due to high morbidity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warm acupuncture on Jiaji points can provide ideal effect, with safety and reliability.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atients’ pain, and it is worth promoting and applying.

Warm acupuncture on Jiaji point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urative effect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0.007

2015-01-26]

523952 东莞仁康医院中医科(杞锦政);广州中医药大学(李万瑶)

猜你喜欢

温针夹脊腰椎间盘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温针疗法浅考※
Systematicevaluationand trialsequentialanalysisofwarming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joint mobi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火龙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