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工学结合”特色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
2015-05-08李会艳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工学结合;特色;数字信息资源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特殊性、建设需求以及“工学结合”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情况,提出了针对其中的薄弱环节进行优化和改善,将“工学结合”发展模式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核心发展理念,阐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工学结合”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4-0041-03
收稿日期:2015-01-12
作者简介:李会艳(1967—),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图书馆馆员。1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特殊性和建设需求分析
1.1服务对象
高职院校定位于为国家培养在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对岗位技能要求较高,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是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岗位技能为重点,突出就业导向和实践特点,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的发展思路,强调通过图书馆信息服务为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奠定基础[1]。
1.2服务方式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资源中心,要培养具有就业竞争力的优秀职业人才,需要贴合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教材配置、就业需求来进行图书馆建设,在馆藏资源、文献种类、服务方式上与高职院校相配合,侧重于职业教育和研究服务。此外,注重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数字信息资源易存储、方便阅读、更新便捷,应该大力提倡,以电子文献、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为载体,加强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
1.3服务重点
普通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而高职院校由于自身教育的特殊性,服务重点在于对馆藏资源的特色提炼,以及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工学结合”的特色资源建设,帮助学生将课本理论与课余实践相结合,加强学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的联系[2]。
基于上文分析,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建设的特殊性,笔者提出必须构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具体建设需求如表1所示。表1高职院校图书馆“工学结合”特色数字资源建设需求分析
分析指标关键分析因素要点说明图书馆藏
资源类别多样性馆藏资源分类明确、科学;类别设置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针对性,贴合职业教育需求,有利于高职院校专业水平提升。特色性馆藏资源体现院校特点,突出学科优势,结合学校的学科结构、技术结构和就业需求,具有一定量的特色馆藏。实用性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以就业为导向,馆藏资源具备技术性强、学以致用,有利于提升高职人才质量。图书馆
服务模式工学结合针对高职院校的就业导向,突出“工学结合”特征,依托图书馆服务,搭建图书馆、学生、企业之间的合作桥梁,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训一体化、工作与学习一体化。产研并进提供专家讲坛、学术讲座、研究论坛等培训与提升的平台,以及合作企业动向、就业信息发布、教学实训等实用信息,推动高职院校“产研并进”。(续表)
分析指标关键分析因素要点说明图书馆
馆员素质专业素养图书馆员配置方面,在团队知识、职称、年龄、学历方面搭配合理,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图书馆员占有一定比例。培养提升图书馆为馆员提供充分的培养与提升机会,提升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构建高效的图书馆馆员服务机制。
2高职院校图书馆“工学结合”特色信息资源建设情况分析2.1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现状调研
针对上文对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建设需求分析,笔者对天津市内几家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表2天津市内几家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现状调研
院校名称调研项目调研结果天津职业
大学图书馆数据库加入TALIS(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现有36个中文数据库、25个外文数据库以及多个试用数据库,还购买了知网、超星等数据库。信息服务“馆际互借”“图书信息联盟”“文献共享”等。资源建设10个重点专业的特色数据库,尤以“眼视光专业特色数据库”为突出。天津工程师范
学院图书馆数据库加入了天津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联合采购,现有20个中文数据库、15个外文数据库。信息服务多样化信息资源,包括学位和会议论文、专利文献等专业文献,以及专业图集、职业知识文摘、模拟试题、技术标准、研究报告等特色文献。资源建设建成包括12个子系统的职业教育特色数据库,并集成链接了天津市32个特色数据库资源,自主建成了汽车职业技能培训数据库。天津工程职业
学院图书馆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8个专辑,相关的电子图书62,000GB、专业期刊4,300种。信息服务图书自动化管理局域网、信息检索局域网、电子阅览室局域网互通,与校园网共同构建为大型信息服务网络。资源建设具有八大专业群馆藏资源,包括农林、园林、机械、汽车、动物、物流等学科特色资源数据库。由表2分析可见,高职院校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重要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并逐渐加大对信息资源和数据库的购入,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体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三所院校都注重对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包括眼视光、汽车、农林、机械等,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征,有利于促进学校的科研发展和学科建设。然而,三所院校中,仅有天津职业大学图书馆加入了“馆际互借”和“图书信息联盟”,实现了较好的资源和信息共享,另外两所大学目前仅支持内部流动,在信息共享方面力度不足。
2.2高职院校图书馆“工学结合”特色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李会艳:高职院校图书馆“工学结合”特色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李会艳:高职院校图书馆“工学结合”特色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2.2.1专业数字资源总体不足。目前,各大高职院校普遍通过购买和引进的方式,建成了一些专业数据库,职业技术领域发展突飞猛进,相关的理论文献更新很快,需要院校保持对数据库购置的固定投资,不停地引进和更新数据库资源,然而,很多院校受到资金限制,未能及时扩大馆藏,而选择使用一些免费的数字资源或试用数据库,专业数据库资源总体不足,尤其是数字信息资源不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难以满足。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受到巨大冲击,馆藏资源不足、信息不全、内容不新等问题困扰着高职院校图书馆,很多学生只能选择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专业信息[3]。
2.2.2特色信息定制服务无法开展。根据我国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划,“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基本理念,校企合作是发展常态。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倾向于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能够与各专业系部、研究机构、技术企业广泛合作,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供大量的专业特色信息,并能够提供特色信息定制服务,如学科导航、个人专业图书馆、特色推荐等,然而,受到技术条件限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能够提供特色信息定制服务的寥寥无几。
2.2.3学科图书馆员制度不健全。基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重点上的特殊性,应该建立相应的学科馆员制度,为不同学科学生查阅图书提供专业服务和沟通途径,并帮助图书馆积极引进前沿技术和特色资源,根据我国“工学结合”发展模式的要求,学科馆员应该具有行业情怀、职业情结、专业情愫,成为联系学生、图书馆、专业知识之间的桥梁。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高素质的学科馆员不足,使得学科图书馆员制度不健全。3高职院校图书馆“工学结合”特色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策略分析3.1提高对“工学结合”模式的重视,完善特色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流程
在“工学结合”的发展模式下,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专业数字资源整体不足的情况,在馆藏资源建设方面,应该走出追求“大而全”的误区,而采用“小而强”的发展模式,探索特色发展之路。图1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工学结合”特色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流程。
图1高职院校图书馆“工学结合”特色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流程 首先,应进行前期调查与分析进行资源定位,结合院校发展的实际特点、远景规划、人才构成,并充分考虑院校的地域特色、行业背景、专业设置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中长期特色馆藏资源建设规划。
其次,根据指定的标准和方案,进行特色数字信息资源的加工。馆藏资源的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实用性,注重“工学结合”的特色,应该以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学习、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等为重点,对高精尖的技术文献,可以有针对性的适当选购。第二,特色性,应该突出高职院校的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并考虑新设置的成长型专业,体现院校图书馆藏的特色。第三,经济性,采用购买、搜集、自建相结合的图书采购模式,通过购买保证馆藏资源的硬性指标,结合搜集和自建,能够有效充实数字信息资源。第四,互补性,即纸质、电子、网络文献等的占有比例保持在合适范围。第五、前沿性,即应该积极收集和更新与特色专业相关的前沿技术知识和最新理论成果。
3.2以“工学结合”特点为准绳,开展特色信息定制服务
图书馆是高职院校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一个服务水平高、网络化、数字化、特色鲜明的开放式现代文献中心,必须推行特色信息定制服务,包括:开放数字资源远程访问权限、开展丰富多样的远程文献服务、开放网络参考咨询服务平台、建立学科导航知识体系等。一方面,高职院校图书馆之间应该加强沟通与联系,大力发展图书馆联网和馆际互借,能够有力地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化,例如,上文所述的TALIS(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就是一个巨大的文献信息交流平台。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特色信息定制和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推动“个人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手机图书馆”等理念和技术应用到图书馆服务中。
3.3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精髓和“灵魂”,是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模式转型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应该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图书馆员人才,能够为不同学科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参考服务,实现在图书馆的不同领域,都有专门的学科馆员能够负责所在区域的文献采访、编目、咨询、答疑工作。另一方面,对馆员进行“工学结合”的培训,定期组织他们进入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的技术发展,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帮助他们拓展自身的专业知识、更新观念、变革思维、强化技能,更好地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服务[4]。
4结语
“工学结合”发展模式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切入点,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核心理念。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开展,包括馆藏资源建设、信息服务建设等,都应该注重结合“工学结合”的内涵,彰显高职院校图书馆有异于普通高校图书馆的独特定位和鲜明特色,完成历史赋予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职责和义务。
参考文献:
[1]陶功美.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定位思考与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4):82-88.
[2]尹九成.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路径和对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1):52-54.
[3]黄幼菲.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扬弃和“飞跃”:公共智慧服务[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2):26-30.
[4]翁畅平.论高等职业院校信息素养教育—以美国凯瑟琳吉布斯学校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3(4):86-88.
(编校: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