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具体问题综述
2015-05-08马强
马强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相关问题,然后提出了具体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措施,阐述了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方法。如何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水平进行思考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水平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是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通过强化建筑施工过程中人、物、环境以及施工技术等因素,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一、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相关问题
首先,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人员素质水平是决定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环节倘若出现偏差错误,掌握知识结构不够完善,会令设计呈现出的项目包含明显的质量缺陷,即便施工阶段中监督管理十分严格,也无济于事,无法弥补致命的质量隐患。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工艺同样也是对项目质量产生影响的决定因素,亦是导致较多隐患问题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讲,施工工艺涵盖方法方式合理性、采用器械科学性、员工技巧性等。基于施工工艺渗透至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因而,即便第三方监理机构加强管控,亦不能涉及到工程施工质量的各个层面。因此,对于施工建设所用器械进行适当合理的保养维护,工作人员掌握丰富的技巧、善于总结经验等,均会对项目施工建设质量产生根本影响。
建筑项目施工阶段中存在质量问题尤为常见,关键环节在于怎样快速的发现问题、如实的反映出来,这一步骤将对项目施工质量水平产生根本影响。倘若施工建设存在质量问题而没有及时发现或暴露出来,则项目整体质量均会受到影响。另外,我国建筑项目工程对于质量水平的监督管理模式以及工作机制上,同国外存在明显的差距。我国主体依靠较为固定且单一的责任人,在一定的时间节点或是具体的间隔期限中实施质量校验。这样一来将在较大层面受到质量监管员工具备的经验以及体现责任心的影响。反之,国外则创建形成了网络化以及信息化的建筑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可实时动态的反映出质量管理的各个层面,进而真正完成跟踪式的施工质量管理控制目标。
建筑项目质量控制执法水平也是一类重要的因素。当前,我國建筑项目施工建设单位进行质量监管的过程中通常存在有法不依以及管理不严的问题,足以证明我国目前项目施工质量始终采用以人监管的工作模式,导致施工质量存在较多漏洞。怎样提升质量管控执法力度,真正实现施工质量管理有法必依、严格执法、赏罚分明,成为我国众多建筑单位应直接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1.千方百计地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可以在物质或者施工条件上给予补助和支持,改善施工人员的食宿条件,或者在物质方面给予积极的奖励和支持,来调动他们努力工作的决心和愿望,施工项目管理人员要积极和施工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对他们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和支持,让他们在人性化管理的制度下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心甘情愿为工作付出。
2.做好工程建设前的预测和治理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后的验收工作也必须得做到位。当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为了保险起见,自己应该对施工质量进行简要的评估与监测,在感觉没什么大的问题之后,交由专门的验收机构进行专业验收,在验收过程中,如果发现工程存在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就需要施工单位进行修复或改进甚至重建工作,这个过程中要尽力一次性满足质量标准,不要再有第二次返工。最终满足户主或开发商对质量的要求。
3.提高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人作为施工工程中的最为活跃的因素和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对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必须从每一个与施工有关的人员身上着手,着力于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既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又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可以开设专门的培训的机构,聘请专业的人员对施工和管理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培训,以达到提高专业水平,增强专业技能,丰富专业知识的目的,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还是表象的东西,所以还有必要增强实践能力,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
4.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
依靠制度体系加强质量监督与管理水平。法律体系虽然没有人为监督的灵活性,但却有强制性,是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基础,像一只无形的手督促着相关施工单位和人员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最后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有效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的工程建设法律体系。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工程建设法律体系是国家对建筑业进行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也是建筑市场高效有序运作的根本保障。所以,要发挥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制定合适的法律条文。完善合同当中的内容,以合同规范相关方面的行为,以制度优势确保工程质量。
5.加强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
首先,要加强对机械设备采取的控制。在采购机械设备时一定要选择质量过硬的生产厂家,并且要经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机械设备生产商,并且要与其签订合同,保证采购的机械设备的质量;其次,机械设备的使用一定要符合具体的建筑施工要求。在选择机械设备时一定要保障机械设备能够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并且在机械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前,要对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试运行,分析与掌握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最后,在使用机械设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及时地进行维护与保养,以此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6.提高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
一是严格规范材料的进场检查工作。建筑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前一定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查验建筑材料的生产合格证、质量合格证,并且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在确保建筑材料符合建设要求的情况下,才能运行建筑材料进场;二是保护好现场建筑材料。许多建筑材料对存在的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钢筋,钢筋要存储在干燥的地方,因为一旦钢筋被雨水淋湿之后就容易生锈,进而就会影响钢筋的性能;三是提高对建筑材料采购人员的管理。建筑材料采购人员有时为了获得某些利益,他们会采取以次充好的方式,将一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应用到建筑施工中,这样会给建筑工程的质量带来直接的安全问题。
7.建筑工程施工中相关技术的控制
在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想保证工程的质量,其中的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是针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点和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的核心。所以,为了使整体的建筑工程具有良好的质量,在进行工程施工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就应该对此提出相应的有效解决方案,这样是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的良好保证。为了使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规范化,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在施工期间认真的监督,不要让工程出现潜在的危险。
总之,为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水平,我们只有针对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方能与国际领域缩短差距,契合建筑行业快速发展需要,及时察觉质量隐患问题,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进而真正提升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质量水平,创建出真正精品优质的项目,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涛.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门窗.2012(07)
[2]冯延业.分析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对策[J].商品混凝土.2013(01)
[3]李世凯.关于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6)
[4]陈建宁.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的探讨[J].门窗.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