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院前急救指导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的效果

2015-05-08郑海智张秀琴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7期
关键词:小儿实验组发生率

郑海智 张秀琴

探讨院前急救指导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的效果

郑海智 张秀琴

目的 分析探讨院前急救指导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的效果。方法 100例高热惊厥患儿,将采取了院前急救指导的50例为实验组, 另选取50例未进行院前指导的为对照组, 治疗结束后, 对比分析两组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的34.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指导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中的临床价值显著, 能有效减少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中推广。

小儿高热惊厥;院前急救指导;临床效果

小儿高热惊厥也叫惊风、抽风, 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性病症, 特别是3岁以内的婴幼儿多见。小儿惊厥的发病率是成人的10倍, 这与小儿的脑发育程度不完善有关。临床上表现为高热、抽搐、意识丧失, 严重患儿出现大小便失禁、呼吸暂停等脑缺氧症状, 对患儿的智力发育造成影响。相关的临床专家认为, 院前急救指导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价值, 是减少患儿不良后果、改善患儿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1,2]。本研究就院前急救指导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00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 将采取了院前急救指导的50例患儿作为实验组, 另选取50例未进行院前指导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男26例, 女24例, 年龄5个月~4岁, 平均年龄(2.31±1.63)岁;对照组男27例, 女23例, 年龄4个月~4岁, 平均年龄(2.01±1.55)岁。经确认, 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儿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验确诊为高热惊厥,并伴有不同程度抽搐、高热、呼吸困难等相关临床症状, 且排除了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以及其他严重病变所致的意识障碍患儿, 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生长发育、发病症状、持续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送入医院后, 由医护人员采取常规急救措施进行急救, 实验组患儿在送入医院前, 由医护人员给予电话指导, 家长采取一些急救措施对患儿进行救治,具体的操作措施包括:①首先将患儿取平卧位躺下, 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除口鼻腔内的分泌物或呕吐物, 以保持呼吸顺畅, 并松解衣领, 使其肌肉放松;②在上下牙齿中间放入牙垫或经包裹的筷子, 避免舌咬伤;③对患儿进行物理降温, 使用湿冷毛巾敷于患儿头部、颈部、大腿内侧及腋下;④固定患儿四肢, 切不可大声呼叫或摇晃患儿;⑤患儿出现抽搐时, 家属应按住其四肢, 避免受伤, 按压力度适中, 不可过重;⑥所有的急救措施应在2 min内完成, 争分夺秒进行急救, 有条件的可以吸氧, 以防脑缺氧的发生;⑦保持周围环境安静, 患儿惊厥过后, 不可高声呼喊患儿, 应保持镇静,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1.3 观察指标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观察, 不良事件发生率越低, 表明患儿的疾病控制状态越好, 详细的观察指标包括误吸、舌咬伤、脑损伤及高热惊厥再发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不良事件情况比较[n, n(%)]

3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具有起病急、病情凶险、并发症严重的临床特点, 属于临床急危重症, 3岁以下婴幼儿多见, 导致小儿高热惊厥的主要原因是小儿的大脑发育尚不成熟, 高热惊厥常伴随着高热、意识障碍、骨骼肌收缩、大小便失禁等临床症状, 给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如果救治不及时, 严重者会并发脑损伤, 对患儿的智力水平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在患儿送入医院前, 通过移动电话由医务人员指导患儿家长进行安全有效的院前急救, 可明显减少不当措施给患儿带来的损害, 减少不良后果事件的发生率,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高热惊厥发作时, 错误的处理方式, 比如剧烈摇晃、大声呼喊等会加重患儿的病情, 导致患儿发生舌咬伤、脑损伤等症状, 故在患儿送入医院前, 对其采取科学有效的急救措施极其重要, 是减少高热惊厥患儿不良损害的重要手段[3]。

医护人员可通过电话指导家长采取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 以控制患儿的病情, 例如清除患者鼻口腔的分泌物、采取正确的体位, 帮助患儿放松肌肉、给患儿进行物理降温等措施, 但在施救过程中, 需医护人员需提醒家长, 注意施救力道及其他相关注意事项等[4], 相关的注意事项包括不可过度按压患者, 以免造成骨折;窒息或惊厥频繁发作。另外,在救治过程中应该做到迅速及时, 并保持镇定, 尤其不可高呼或剧烈摇晃患者头部, 需在短时间内快速控制患儿的体温。

本研究结果表明, 采取院前急救指导的实验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0%, 未采取院前急救指导的对照组患儿为34.00%, 实验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院前急救指导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中的临床价值显著, 能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李冬梅, 陈楷珠, 林金生, 等.院前急救指导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治疗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13(13):19-20.[2] 纪秀娟, 徐春莺.院前急救指导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的效果.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5(13):496-497.

[3] 赖伟林, 邱文芳, 邓广飞, 等.小儿高热惊厥的院前急救与家庭急救指导.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2, 19(14):53-54.

[4] 田华, 姚永丽, 陈绍琴, 等.小儿高热惊厥院前急救护理指导84例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23):250-25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7.198

2015-04-17]

010030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教务部(郑海智);内蒙古第四医院门诊部(张秀琴)

猜你喜欢

小儿实验组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小儿涵之三事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