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理想血糖控制的临床研究

2015-05-08龙琼龙烨周晓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7期
关键词:饮食血糖糖尿病

龙琼 龙烨 周晓兰

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理想血糖控制的临床研究

龙琼 龙烨 周晓兰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行饮食护理干预对理想血糖控制影响的有效性。方法 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干预组入院时、出院后6个月空腹血糖、早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结果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87.5, 高于对照组的6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有益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的控制, 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可积极应用。

饮食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方式的改变, 糖尿病患病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 其中2型糖尿病发病增长率远高于1型糖尿病。长期不良的生活饮食方式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缺乏, 使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未能合理控制血糖, 导致严重并发症频发, 甚至危及生命, 从而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下降。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所有治疗手段的基础[1], 是糖尿病患者病程中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病程进展无可替代的措施, 其目的是减轻患者胰岛β细胞负担, 促使胰岛尽可能恢复分泌功能的一种非药物性干预方法。尽早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干预, 能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减少其住院天数、次数, 延缓疾病的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012年7月~2013年3月, 本院使用饮食护理干预的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理想血糖进行临床研究,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3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 随机分为干预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干预组男8例, 女8例, 平均年龄为(62.30±4.13)岁,病程7~10年;对照组男8例, 女6例, 平均年龄(61.01±4.09)岁, 病程6~ 1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心状况、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干预组先进行评估, 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强化教育。在入院时, 由责任护士应用首次护理评估单对患者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评估 , 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及目前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其是否了解并认识糖尿病综合治疗中饮食控制在治疗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其日常生活的饮食习惯等。责任护士再根据患者的评估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患者的健康观念、学习能力, 制定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饮食健康宣教计划, 通过食物模具进行讲解, 采用交谈式、示范式、播放录像、实践操作方式进行。对照组则给予一般性的饮食健康教育, 两组患者在药物、运动、监测等方面均按常规同步进行。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 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禁止进行剧烈运动、吸烟以及服用能引起血糖明显升高的其他药物。同时加强运动指导, 进行有规律、较小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时注意情绪的放松, 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给予低盐低脂、优质蛋白、富含维生素饮食, 少量多餐, 戒酒, 忌剌激性食物如辣椒等。禁饮一切含糖饮料, 控制摄入的总热量, 避免高糖食物(淀粉类)以及高脂食物的摄入[2]。宣教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指导其如何进行用药以及自我监护, 调控血糖。

1.3.2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饮食干预。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进一步评估, 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态度和糖尿病生活及饮食习惯。提出合理的认知及生活饮食习惯, 向患者进行宣教控制饮食的重要性, 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包括对食物的成分分析, 利用食物模具进行讲解, 采用交谈式、示范式、播放录像、实践操作方式进行合理的膳食搭配,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活动量、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差、季节性以及有无合并症等情况, 规定患者的每日的热量摄入[3]。三餐摄入量比例为1:2:2。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50%~60%, 蛋白质的摄入量占10%~20%, 动物性蛋白要求占蛋白质摄入量的1/2以上, 脂肪的摄入量占20%~30%, 主要为肉类及烹饪食用油等。

1.4 评价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4]结合患者血糖情况制定判定标准, 将患者的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作为护理干预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血糖较护理干预前明显下降;有效:血糖较护理干预前有所下降;无效:干预前后血糖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组显效 12例, 有效2例, 总有效率为87.5% , 对照组显效7例, 有效2例, 总有效率64.3%, 干预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后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但干预组的效果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低血糖不良反应以及非低血糖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改善情况比较( x-±s)

3 讨论

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本课题通过研究对象糖尿病知识的调查, 发现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非常有限, 其主要原因是糖尿病知识来源不理想或不系统, 饮食行为、方式、方法选择有限, 需要重建新的饮食方法、方式。从患者的饮食认识入手, 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 指出不合理的饮食方式、方法是导致不良健康行为的原因, 并用患者愿意接受的方式帮助提高对糖尿病的病因、并发症、治疗方法、饮食方式等认知。为饮食方式改变创造条件。表1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饮食护理干预的应用对患者糖尿病治疗有一定作用。

近年来, 随着社会人群的老龄化的加剧, 人们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以及生活方式习惯的改变, 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渐明显上升, 成为了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 且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饮食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控制血糖并尽可能达到理想血糖值可显著改善患者疾病的预后。糖尿病的饮食控制是该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基本手段, 适当的饮食控制既能改善患者的体质、控制和改善血液的高糖状态, 又能保证糖尿病患者营养及对热量的需求, 避免了餐后高血糖或饥饿性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大大提高了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 有效地控制血糖、血脂, 降低或延缓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5]。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个性化的饮食护理干预, 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有效的控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有益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的控制, 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可积极应用。

[1] 林芳宇, 陈维清, 刘涛, 等.广州市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10(25):11.

[2] 谈新跃.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中国慢性疾病与控制, 2008, 16(3):312-313.

[3] 黄敏杰.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6, 3(7):365.

[4] 李锦.饮食健康教育在北方糖尿病病人社区护理中的应用.护理研究, 2009, 23(6):1686-1687.

[5] 张华萍, 江素娟.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护理.全科护理, 2009, 7(33):3035-303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7.185

2015-04-20]

广西贺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课题(项目编号:贺科攻1212010)

542899 广西贺州广济医院

猜你喜欢

饮食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糖尿病知识问答
春节饮食有“三要”
糖尿病知识问答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何为清淡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