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5-05-08赵艳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管状系统化四肢

赵艳梅

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赵艳梅

目的 观察分析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8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 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实验组实施系统化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采用系统化护理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临床可推广应用。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骨外固定支架;系统化护理;临床效果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是现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骨折类型,骨外固定支架是现在用于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重要手段[1]。护理方式在治疗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系统化护理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 帮助患者减轻痛苦, 加快康复的速度[2]。现选取本院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108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6月本院进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108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 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54例。对照组男27例,女27例, 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42.67±14.28)岁;实验组男25例, 女29例, 年龄17~68岁, 平均年龄(43.78±16.89)岁。骨折类型为肱骨骨折22例, 尺骨骨折24例, 桡骨骨折16例, 股骨骨折20例, 胫骨骨折18例, 其他骨折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实验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系统化护理分为术前和术后护理, 具体如下。

1.2.1 术前护理 ①骨折处的伤口和皮肤护理。骨折处用夹板固定, 减少患者骨折处的移动, 对出血处止血和消毒,然后进行皮肤准备, 皮肤表面先清理和消毒, 避免细菌感染;②心理护理。患者身体处于疼痛中, 内心充满惊吓和不安,由于需要手术治疗, 会对治疗的费用、手术的安全性以及预后产生疑问和担心,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问题进行回答,安抚患者紧张不安的心理, 讲述手术的必要性及好处, 让患者欣然接受手术。

1.2.2 术后护理 ①患者回病房进行静养, 护理人员为患者骨折处进行放置, 将其抬高30~45°促进静脉血液循环从而消肿;②对患者的骨折处肿胀程度、附近的皮肤颜色、感觉度等进行观察, 了解患者的局部血液和神经情况;③对患者针孔处进行经常性的皮肤消毒, 由内到外缓慢轻轻擦拭, 对于周围出现红肿的患者注射抗生素, 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④对患者的外固定进行定期检查, 避免患者在锻炼时引起的支架松动造成骨折处移位的发生;⑤鼓励患者加强局部骨折处的锻炼, 每天早晚各1次活动, 有利于骨折处的愈合;⑥注意饮食, 多食用高蛋白、多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补充需要的物质, 增强抵抗力。

1.3 评价标准[3]临床护理效果分为优、良、一般、差。优:患者无疼痛, 关节活动范围正常, 骨折处关节正常, 骨折肢体缩短在1 cm以内;良:患者轻微疼痛感, 关节活动受限在50%以内, 骨折处关节正常, 骨折肢体缩短1~2 cm;一般:患者疼痛感显著, 关节活动受限在50%以外, 骨折处关节出现小角度畸形, 骨折处机体缩短2~3 cm;差:患者疼痛感剧烈, 关节活动障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优良率。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对患者进行回访, 出现的不良反应有骨折愈合延迟、骨折肢体畸形短缩、关节功能障碍、骨折加移位、针眼处感染等, 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优良率比较 实验组的优良率为96.3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优良率70.3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6%,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优良率比较[n(%), %]

表2 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

3 讨论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发生率每年都呈递增趋势, 多数骨折患者是由于意外的暴力原因引发的骨骼损伤, 该类型骨折患者极易发生一定程度的功能性障碍, 给患者的心理和身体都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4]。骨外固定支架在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与骨外固定支架的特点有着密切关系。骨外固定支架主要在骨折处外部进行固定,对患者机体的创伤小同时不会对血液和神经系统造成影响,为骨折愈合提供了相应的生物环境, 治疗周期短暂、简单方便, 利于早期锻炼活动[5];同时由于在外固定, 有利于护理人员观察患者骨折处周围和针孔处的情况, 可以及时发现不良现象, 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 避免严重后果发生[6]。护理也是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系统化护理的要点在于不仅在就医方面给予患者帮助, 同时对患者心理进行了合理的开导, 让患者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同时加深医患之间的感情, 缓解内心的恐惧感和紧张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服务, 让患者可以更好的配合治疗, 同时协助患者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 避免关节发生畸形, 降低患者的临床疼痛感, 加快患者健康恢复进程, 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 也提高了护理人员对自己服务重要性的认识[7,8]。研究表明, 实验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采用系统化护理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减轻患者的痛苦, 加快患者骨折处的愈合速度。

[1] 严素敏, 韩月明, 吴惠冰.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护理.海南医学, 2010, 21(3):147-148.

[2] 陈燕.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手术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甘肃医药, 2014, 33(2):149-150.

[3] 李林军.锁定钛板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疗效观察.河南医学研究, 2013, 22(5):739-740.

[4] 沈峰.锁定接骨板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后的疗效.中外医疗, 2012, 31(25):80-82.

[5] 张君.下肢管状骨骨折中应用新型外固定支架的研究.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5):63-64.

[6] 李刚, 刘智.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物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不连.中国骨伤, 2013, 26(4):277-280.

[7] 王华祥, 唐教波, 段勇将, 等.交锁髓内钉在四肢长管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西南军医, 2011, 13(5):808-810.

[8] 鲁木, 苏晓莉, 汪俊平, 等.锁定接骨板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疗效分析.安徽医药, 2010, 14(10):1194-119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0.158

2014-11-12]

453000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管状系统化四肢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浅谈管状骨架喷涂方法
无限管状区域上次调和函数的边界性质
跟踪导练(四)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汽车供应链品质的系统化持续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