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失代偿期的护理体会

2015-05-08赵春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7期
关键词:肺源代偿心肺

赵春凤

·临床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失代偿期的护理体会

赵春凤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失代偿期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5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失代偿期患者,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积极的行为干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67.8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的行为干预能够有效缓解、稳定患者的病情,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减轻患者痛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失代偿期;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引起的心脏病, 是一种常见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失代偿期最突出的表现为呼吸衰竭,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本院选取2012年9月10日~2014年2月10日5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措施与舒适护理相比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10日~2014年2月10日收治的5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 所有患者无心、肝、肾疾病、糖尿病及其他重大疾病。5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2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 包括:①合理用氧。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②生理护理。做好皮肤的基础护理, 协助做好个人卫生, 勤洗澡, 注重使患者规律生活, 起居应平和, 不可太安逸嗜睡,也不可过于劳累, 每天保证8 h睡眠, 较好地维持患者的体力及精力。③心理护理。应要避免与焦虑患者共同居住, 以免低落的情绪互相影响使病情加重, 发现情绪低落现象, 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安抚。④饮食护理。加强营养, 鼓励患者多摄入高蛋白、富含铁质、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 增强抵抗力;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忌辛辣刺激、难消化、易上火及油腻食品。同时限制钠盐的摄入, 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医护人员可鼓励患者在有家属陪伴情况下进行适当的运动, 以增强自身抵抗力。合理用药。注意观察药物是否具有毒副作用;对于重症患者禁用镇静类药物;观察抗菌药物是否具有二重感染。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积极的行为干预的方法, 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患者因为长期卧床, 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及食欲缺乏等症状, 致晚上难以入睡,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护士要耐心为患者及家属普及该疾病的各种知识, 包括症状及治疗手段, 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也要和家属沟通好, 不能过分给予患者压力, 使患者得到更细心的照顾和关怀。同时重视患者及家属的隐私。

1.2.2 行为干预 ①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通风的治疗环境。驱除噪音, 保持室内适当温度湿度。病房内应配备相应的温度计和湿度计, 以便依据环境随时调节。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著有效: 患者病情得到一定改善;有效:病情减轻缓解, 病情得到稳定; 无效: 患者病情反复,无改善。总有效率=显著有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的67.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n(%), %]

3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心脏病的一种, 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引发, 常因呼吸道感染诱发, 多发于老年人群及吸烟人群。近年来, 该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 发病年龄也逐渐降低。按其功能可分为代偿期与失代偿期[2]。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 临床症状以呼吸衰竭为主, 也会伴有心力衰竭,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该疾病病情缓慢, 疗程长,因此对于护理有着很高要求。

本研究中, 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如用药护理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及其他必要的行为干预。护理一段时间后, 对比发现干预组的患者病情得到稳定及一定程度缓解, 总有效率达到92.86%, 而对照组患者病情仍存在反复现象, 总有效率为67.86%。由此可见, 必要的行为干预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能够有效稳定患者病情,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使患者以更好的状态接受治疗。

医护人员应能够分析患者不舒适原因,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不同情况对患者采取个性护理, 解决不舒适情况,使患者达到最好的状态接受治疗。①相关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病情, 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3]。②从患者心理入手, 辅以环境调整、饮食调理等行为干预。患者心理是影响患者康复的极重要因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大多需要卧床治疗, 患者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 极易产生焦虑不安甚至绝望的负面情绪, 进入医院进行治疗后, 也会产生不适感。所以, 相关医护人员应积极进行知识储备, 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 密切关注患者心理, 保持足够耐心与热情,使患者以平静愉悦的心情尽最大努力配合医生治疗。③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修养环境, 提高患者在卧床期间的生活质量。在饮食方面, 医院应根据不同患者病情制定不同饮食计划,在控制饮食的同时, 应逐步建立起全面的健康教育体系, 提高患者对饮食干预的重视。医护人员应注重与患者交流, 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 定期举行交流会, 设置咨询热线, 随时准备回答患者相关问题, 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 及时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生活指导、心理治疗及用药指导, 使患者能够积极应对治疗, 避免消极、恐惧情绪的出现[4]。

综上所述, 积极的行为干预能够有效缓解、稳定患者的病情,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减轻患者痛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刘通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体会.吉林医学, 2009, 30(20):2471-2472.

[2] 孙丽, 孙闯, 李玲.护理干预影响心力衰竭病人的效果观察.西南军医, 2010, 12(5):1008-1009.

[3] 吴焕荣.48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医药前沿, 2013(2):209-210.

[4] 张仕梅, 胡荣梅, 汤春梅, 等.舒适护理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7S):67-6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7.143

2015-04-08]

721000 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肺源代偿心肺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伴2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心肺血管病杂志》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66例临床观察
阿德福韦酯联合加味逍遥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观察
不同通气模式在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