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术后的生存质量研究

2015-05-08王桂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胸痛心绞痛有效率

王桂芳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术后的生存质量研究

王桂芳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术后的生存质量。方法 7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措施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 观察组行介入治疗, 对照组行药物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9%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2%(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介入治疗, 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生存质量

冠心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好发于中老年人, 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措施[1], 治疗效果显著, 使冠心病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了明确介入治疗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以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术后的生存质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8月到本院就诊的7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 均与WHO中冠心病诊断标准相符[2];其中, 男48例, 女27例;年龄55~80岁, 平均年龄(68.5±2.3)岁;根据患者治疗措施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无肝、肾、脑等器质性疾病患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精神状况良好,依从性好;参与研究时, 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对照组36例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9例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 术后常规使用药物治疗。

1.4 疗效判定标准

1.4.1 生活质量[3]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N)评价患者生活质量, 内容包括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治疗满意程度(TS)、心绞痛发作情况(AF)及疾病认知程度(DP)。

1.4.2 心绞痛评级 1级:日常工作未发生心绞痛, 多在重力、劳累等活动后发生心绞痛;2级:日常活动轻度受限,在疾步、登楼、情绪波动后多发生心绞痛;3级:日常活动受限, 一般行走时即发生心绞痛;4级: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心绞痛, 无法进行任何体力活动。

1.4.3 心绞痛治疗效果 显效:胸痛消失或基本消失, 胸痛减轻到1级;有效:胸痛发作次数减少, 发作程度减轻,胸痛减轻2级;无效:胸痛症状未改善, 胸痛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显效23例, 有效14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4.9%(37/39);对照组显效10例, 有效16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72.2%(26/3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 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 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组别例数PLASAFTSDP观察组39 47.3±8.6a4.5±1.313.1±2.3a19.0±6.2a13.4±3.6a对照组3638.5±7.24.2±1.2 9.2±2.514.0±5.5 8.5±3.2

3 讨论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是临床常见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 属于临床高发疾病, 好发于中老年人, 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在冠心病发病中, 高血压、肥胖等因素是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对我国人民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使老年冠心病死亡率明显降低, 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重点关注问题。

PTCA是治疗老年冠心病常用方法, 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通过充盈后的气囊扩大狭窄血管, 改善患者的血流情况,并在扩张的血管内狭窄部位放置支架, 预防血管再狭窄[4]。临床在重视皮冠状动脉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 也重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在此次研究中, 观察组行介入治疗, 对照组行药物治疗,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9%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2%, 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介入治疗, 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时, 必须要重视期间的护理工作。首先是要加强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与患者密切沟通交流, 向患者讲解介入治疗的方法、注意事项等, 逐渐增加患者对治疗措施的认知, 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术后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心理护理, 及时向患者告知治疗效果, 安抚患者不良情绪。同时也可以通过交流、放音乐等措施消除患者负面情绪, 告诉患者保持轻松、乐观情绪对预防冠状动脉狭窄的作用。其次术后应向患者传达积极信息, 给予患者必要的鼓励和支持, 加强心电监护, 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体温、尿量及穿刺部位情况, 注意患者穿刺部位和出血, 测量手部皮肤温度, 观察皮肤颜色, 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并有效处理。最后加强患者的康复锻炼, 患者介入治疗胸痛症状消失后, 若患者无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耐心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工作。若患者心律超过110次/min, 且发生异常问题时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加强患者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戒烟戒酒、定期测量血压, 以此监督和控制患者血压,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介入治疗, 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 叶芬.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术后生存质量评价.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 5(7):637.

[2] 李创鹏, 刘培中.参麦注射液改善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辽宁中医杂志, 2008, 35(10):1521.

[3] 张辰浩.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中国医药导刊, 2013, 15(5):757-759.

[4] 郭建星,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12):110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0.085

2014-11-27]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胸痛心绞痛有效率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有些胸痛会猝死
很有效率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急性非心源性胸痛治疗体会
藏药当佐治疗胃病的疗效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