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降钙素原对危重患者感染的预测价值

2015-05-08杨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降钙素危重白细胞

杨芳

血清降钙素原对危重患者感染的预测价值

杨芳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对危重患者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50例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22例, 非感染组28例), 另选取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正常人作为参考组, 记录两组患者24 h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WBC)水平, 观察危重患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内22例患者出现感染, 28例患者无感染, 感染发生率为44%。观察组患者内感染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 感染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感染组患者治愈成功15例, 非感染组患者治愈成功26例, 非感染组患者治愈率92.9%明显大于感染组68.2%(P<0.05);感染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0.46±0.17) μg/L,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动态观察能够预测危重患者感染的发生, 有助于患者更好的康复。

血清降钙素原;危重患者;感染;预测价值

危重患者机体抵抗力较差, 受到外界感染后可产生严重不良后果, 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早期加强对感染性及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观察, 通过有效措施给予改善预后, 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有着显著的意义[1]。感染病原体检查需要周期较长, 同时无特异性的实验室及临床指标, 因此感染时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显著。血清降钙素原为近年来临床使用的全身细菌感染的新指标, 与传统的临床炎症指标比较, 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为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对危重患者感染的预测价值, 作者对本院近2年收治的50例危重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感染组22例, 非感染组28例), 其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龄23~80岁, 平均年龄(49.89±11.36)岁, 原发病:急性脑卒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肠癌术后、多发伤、高位截瘫、重度颅脑损伤、消化道大出血、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消化道穿孔、肠梗阻、上消化道大出血, 所有患者均需要进入ICU接受监护, 排除肾功能障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另选取本院同时期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人作为参考组, 其中男25例, 女25例, 年龄23~78岁, 平均年龄(50.34±10.36)岁, 两组受检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接受血液采集, 前臂静脉血, 共采集6 ml, 其中3 ml送往普通血培养, 另外3 ml放置在真空干燥管内, 血液凝固之后给予1500 r/min进行10 min离心, 常规分离血清2 ml, 将其放入eppendorf管内, 并放置在-20℃下进行保存, 待测。血清降钙素原及外周血白细胞均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进行检测, 广东虹叶抗体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测量血清降钙素原, 上海基恩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对外周血白细胞水平进行检测, 使用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600-120, 严格按照仪器及试剂盒的操作流程、规范对参数进行设置, 进行试验。

感染判定:感染灶明确, 病原微生物检查为阳性;感染灶不明确, 病原微生物血检查为阴性患者, 则根据典型的感染体征及临床表现进行判断;经过规范抗菌药物治疗后康复;通过肺动脉漂浮导管及床边心脏超声能够拍出心源性休克;经免疫学检查无免疫功能低下现象。

1.3 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内感染组、非感染组及参考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与外周血白细胞水平进行观察, 并对观察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内22例患者出现感染, 28例患者无感染, 感染发生率为44%。观察组患者中感染组患者治愈15例, 非感染组患者治愈成功26例, 非感染组患者治愈率92.9%明显大于感染组68.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感染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感染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0.46±0.17) μg/L,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外周血白细胞水平比较( x-±s)

3 讨论

降钙素原为第11号染色体上的单拷贝基因, 为人类降钙素的前提, 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 为含有11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分子量为13 KD, 主要成分为N末端-降钙素-C末端三部分, 当患者全身机体受到细菌感染后4 h内能够检测,在感染6 h后水平能够急剧上升, 同时6~24 h内水平基本不变, 降钙素原不会降解为降钙素, 体内激素水平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体内半衰期为25~30 h[2]。健康人体血清内降钙素原水平较低, 实验室检查等基本不会被检测;然而当人体受到严重感染时, 患者体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出现显著上升, 因此临床在对危重患者感染进行预测时,常将血清降钙素原作为重要的指标。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中感染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与非感染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比较明显较高(P<0.05), 这说明在危重患者感染的诊断中, 血清降钙素原有着显著的价值。在严重真菌、细菌、脓毒症、寄生虫感染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疾病时, 患者血浆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 然而在过敏、自身免疫及病毒感染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不会升高, 因此认为细菌内毒素亦具有着重要的作用[3]。

血清降钙素原血培养、检测结果之间有着良好的相关性,与临床诊断的结果基本一致。有学者在对30例感染危重患者进行血培养时, 其中仅有6例阳性患者, 阳性率仅为20%,研究中选择血培养作为金标准, 则阳性符合率为100%。而30例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中有28例阳性, 经过χ2检验后,结果发现血培养与血清降钙素原之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推断认为可能是由于危重患者长期使用大剂量的抗生素而导致, 由此可知, 在危重患者感染中, 血清降钙素原的阳性率较高, 可作为具有较高灵敏度的监测指标使用。

本次研究中, 感染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外周血白细胞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及参考组(P<0.05), 感染组患者治愈率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0.05), 感染组治疗成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知,在危重患者感染的预测中, 血清降钙素原有着重要的监测意义, 同时有助于预后的评估。

[1] 王宝海, 侯海峰, 刘川, 等.血清降钙素原在诊断尿脓毒血症中的意义.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9(6):812.

[2] 聂鑫, 唐江涛, 蔡蓓, 等.终末期肝衰竭伴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研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6(11):1018.

[3] 吕云霄, 何江, 王宾, 等.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在急性胆管炎严重程度分级中的作用.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4, 20(6):42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0.052

2014-10-30]

459000 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ICU

猜你喜欢

降钙素危重白细胞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白细胞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