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临床应用观察

2015-05-08杨恒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瓣膜病风湿性体外循环

杨恒

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临床应用观察

杨恒

目的 研究分析采用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二尖瓣分离术, 观察组患者给予瓣膜置换术,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采用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疗效确切, 能够有效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 促进体外循环,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临床疗效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主要是指急性风湿热侵犯到心脏后遗留的以心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病, 其发病率极高, 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1,2]。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给予瓣膜置换术治疗, 加强围手术期监测及管理, 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部分研究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确诊收治的90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5例。对照组患者男17例,女28例;年龄22~67岁, 平均年龄(40.41±4.50)岁;平均病程(26.14±16.22)个月;心功能分级为:Ⅱ级22例;Ⅲ级23例。观察组患者男16例, 女29例;年龄23~66岁, 平均年龄(40.38±4.71)岁;平均病程(26.17±16.23)个月;心功能分级为:Ⅱ级24例;Ⅲ级21例。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心房直径(52.93±13.46)mm, 左心室直径(52.83±6.17)mm, 左心室射血分数(60.16±9.17)%。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二尖瓣分离术, 采用左胸径路, 经左心房或者左心耳切口将手指插入, 在直接触觉下导入二尖瓣扩张器, 将瓣膜交界粘连分离。观察组患者给予瓣膜置换术, 首先给予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式全身麻醉, 在低温及中温下给予体外循环式阻断主动脉, 采用4:1含血心肌保护液进行灌注治疗。观察组患者二尖瓣膜置换术患者23例、主动脉瓣膜置换术6例、主动脉联合二尖瓣膜置换术16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min]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min]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组别例数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对照组45106.9±38.4127.4±30.6观察组45 87.1±39.2a99.2±37.1a

3 讨论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脏病, 主要是由风湿病变侵犯心脏造成。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瓣膜口关闭不全或者狭窄, 多见于女性[3]。目前, 临床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的主要方法为手术治疗, 然而患者通常心肌损害严重、病程长、心功能较差, 采用手术治疗极大程度的增加了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及多脏器功能性障碍发生率[4]。瓣膜置换术已逐渐被运用于临床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治疗中, 然而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变化选取患者最佳状态进行治疗, 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重症监护, 同时注意评估患者的手术承受能力;②若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 应在术前进行透析治疗,待患者肾功能指标调节正常再进行手术;若患者心脏恶液质, 应及时给予血浆和红细胞;③手术过程中除了要保护患者心肌, 还要合理纠正患者的各种病变, 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措施[5]。

本次研究发现心脏瓣膜置换术(观察组)与常规二尖瓣分离术(对照组)对于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手术死亡、二次开胸、心内膜炎以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由此可见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 采用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疗效确切, 能够有效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 促进体外循环,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1] 张加强, 张卫.右美托咪定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高压患者行瓣膜置换术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 34(6):469-472.

[2] 王秋静.306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护理.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4, 17(8):1067-1069.

[3] 董一君, 朱焕玲, 董力, 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心脏双瓣膜置换及射频消融术1例报告.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5(2):353.

[4] 林小彬, 刘健, 唐先成, 等.心脏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4, 2(9):205-207.

[5] 吴智明, 石开虎, 吴君旭, 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SK2与CX40蛋白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49):460-46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0.050

2014-11-27]

450016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脏外科

猜你喜欢

瓣膜病风湿性体外循环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诊断分析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三维超声联合超声二维斑点示踪技术在心脏瓣膜病评估中的价值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无缘无故出现咳嗽警惕心脏瓣膜病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101例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