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冠延长术保留残根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05-08戚金岭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7期
关键词:残根牙冠龈沟

戚金岭

牙冠延长术保留残根的临床疗效观察

戚金岭

目的 探讨牙冠延长术保留残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2例牙体缺损牙龈下有缺损患者(70颗牙), 根据牙根长度的不同将70颗患牙分为甲组和乙组, 其中根长>1.5 cm的40颗患牙为甲组, 30颗根长1.2~1.5 cm患牙为乙组, 患者同时接受牙冠延长术, 同时在术后6周后接受常规修复, 分别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周及修复后3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 甲组治疗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乙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牙术后6周及修复后3个月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相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牙不同时段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牙体缺损的残根进行修复时, 采用牙冠延长术治疗能够有效保留残根残冠, 效果显著, 具有显著的使用价值。

牙冠延长术;残根;根管治疗;修复术

为对牙冠延长术保留残根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作者对本院收治的62例牙体缺损牙龈下有缺损患者(70颗牙)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62例牙体缺损牙龈下有缺损患者(共70颗牙), 均是由外伤导致, 冠折至龈下的残根及单根牙, 男36例, 女26例, 年龄17~58岁, 平均年龄(35.26±6.22)岁, 所有患牙均经X线片检测, 同时接受根管长度测定根长均>1.2 cm, 其中根牙>1.5 cm的40颗患牙为甲组, 30颗根长1.2~1.5 cm患牙为乙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高血压、肝脏疾病、心率紊乱患者;体质较差、手术耐受性较差患者;牙龈牙周出现严重疾病患者;出血及凝血机制出现严重障碍患者;牙根松动>1°患者。

1.3 方法

1.3.1 术前准备 两组患者均在术前1个月接受全口刮治术、超声波洁治术及完整根管治疗, 同时对牙龈炎症进行治疗;术前经X线检查, 是否根充严密, 对口腔内卫生指数进行检查, 并根据模型测量对最佳牙冠长度进行测量, 为术中提供参考;术前患者接受常规检查, 医护人员提前准备1把无菌高速涡轮手机、1套手术器械, 并将研究的意义、方法及目的等告知患者, 获得其同意。

1.3.2 术中操作 进行常规消毒麻醉, 对牙根断端范围、位置进行探明, 对龈缘及手术去骨需要复位的程度进行估计,结合同名牙及邻牙牙龈高度对未来龈缘的位置进行设计。根据手术需要对切除牙龈的大小多少进行测定, 并做内斜切口, 翻瓣, 保证根断面的充分暴露, 将部分牙槽骨去除, 保证牙槽嵴顶与根断面维持3~4 mm的距离;在去骨治疗时, 可适当调整涡轮机的转速, 适当加大喷水, 避免骨坏死的产生,保证手术后骨良好愈合;将跟面残留牙周纤维组织进行去除,避免再附着的发生。将龈瓣覆位缝合后, 压迫止血, 并将治剂塞入上牙周。

1.3.3 术后修复 在手术后6周进行义齿修复术, 纤维桩作桩核, 纤维状半径小于牙根半径的1/3, 在保持最长桩核的基础上, 距根尖孔的距离>4 mm, 在牙龈下0.1~0.5 mm形成0.5~0.8 mm的阶台, 采用烤瓷修复体对牙冠部位进行修复,保证义齿完整形态。

1.4 观察指标 分别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周及修复后3个月的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 以及治疗效果。

1.5 疗效判定标准[1]有效:患牙良好恢复咀嚼功能, 主观感觉良好, 未出现牙齿松动、叩痛、炎症等, 同时龈缘与邻牙协调性良好, 修复体结合良好, 无松动现象, 经X线片检查未发现根尖周、牙周及牙槽嵴出现异常;未达到上述标准则为失败。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甲组治疗有效38颗, 无效2颗, 治疗有效率为95%;乙组治疗有效21颗, 无效9颗, 治疗有效率为7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5, P<0.05)。

2.2 两组探诊深度及龈沟出血指数比较 两组患牙治疗前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牙各观察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牙各指标不同阶段对比(-x±s)

3 讨论

龋坏、牙折与楔形缺损等是导致牙体大部分缺损的重要原因, 牙齿断面在龈下形成残根残冠, 在治疗时需要保留残端进行全冠修复, 并进行牙冠延长术治疗, 从而保证牙齿修复体的稳定, 减少牙周病变的发生[2,3]。牙冠延长术的重点是在切除牙龈时同时将部分牙槽骨取出, 从而增加牙槽嵴顶以上的牙体组织长度, 保证生物学宽度的正常, 因此在进行手术时, 需要对病因进行明确, 并充分考虑龈牙与生物学宽度之间的关系, 从而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4]。牙冠延长术是通过手术方法治疗折断、重度龋坏导致的生物学宽度受损及断端在牙龈下的残根进行治疗的方法, 能够有效降低龈缘位置, 促使临床牙冠的增长[5], 从而有助于牙齿修复, 有效解决了美观问题。在常规情况下, 牙槽嵴与牙齿龈沟底之间保持着固定距离, 保持2 mm, 同时健康牙龈龈沟深度也保持在<2 mm。牙冠延长术去除牙槽骨, 牙槽嵴位置有效改变, 龈沟底位置重新确立, 术后冠长度处于稳定状态, 结果显示甲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牙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相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 由此可见, 牙冠延长术保留残根术效果显著, 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1] 乐迪, 胡文杰, 张豪.牙冠延长术结合修复治疗诱导上前牙龈乳头生长1例.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5(2):312-315.

[2] 汪婧, 徐燕, 黄万元, 等.比例测量尺在上前牙冠延长术中的应用.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8(3):312-314.

[3] 方冬冬, 邱宏亮.牙冠延长术后牙周临床指标及龈沟液中骨钙素水平的变化.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19):3233-3234.

[4] 高秀秋, 王冠楠, 张卓.超声骨刀在牙冠延长术中的临床应用.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2, 28(2):240-242.

[5] 曾颖怀, 黄建生, 曾雄群.前牙临床短冠或残根牙冠延长术后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15):2804-280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7.067

2015-04-13]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口腔科

猜你喜欢

残根牙冠龈沟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玻璃纤维桩主辅桩在老年患者前牙漏斗状残根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牙冠延长术及根管修复治疗前牙龈下残根及残冠的疗效探讨
43个萌出前牙冠内吸收发病情况调查及对策
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在烤瓷全冠修复残根残冠上的疗效对比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血友病男性患者与健康男性龈沟出血指数的比较
不同桩核修复上颌前磨牙残根残冠的临床研究
实验性动物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1β与IL-6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