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皮角膜切割激光矫正手术对角膜中央知觉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2015-05-08王丽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7期
关键词:泪膜上皮矫正

王丽霞

上皮角膜切割激光矫正手术对角膜中央知觉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王丽霞

目的 分析上皮角膜切割激光矫正手术(Epi-Lasik)对角膜中央知觉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度近视患者56例(112眼)作为A组, 行Epi-Lasik治疗;并选取同期高度近视患者56例(112眼)作为B组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 对比两组患者角膜中央知觉及泪膜稳定性。结果 A组患者角膜中央知觉正常率96.4%明显高于B组79.5%, A组患者泪膜稳定率95.5%明显高于B组71.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皮角膜切割激光矫正手术可降低角膜中央知觉功能减退, 提高泪膜稳定性,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上皮角膜切割激光矫正手术;角膜中央知觉;泪膜稳定性

上皮角膜切割激光矫正手术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主要术式, 属于改良的激光矫视手术(PPK), 取得让人满意效果, 但是否会对患者角膜中央知觉及泪膜产生影响, 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现作者以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Epi-Lasik治疗, 其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56例112眼高度近视患者为A组, 其中男29例, 女27例;年龄16~46岁, 平均年龄(29.6±7.3)岁;选取同期到本院就诊的56例112眼高度近视患者为B组, 其中男30例, 女26例;年龄18~46岁, 平均年龄(28.7±7.1)岁;两组患者术前未使用影响角膜中央知觉及泪膜的药物;未合并全身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 并签署了研究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A组患者行 Epi-Lasik治疗。患者术前经左氧氟沙星滴眼, 常规麻醉, 取精密角膜上皮成型器制作带蒂的角膜上皮瓣, 取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激光切削, 取经0.02%丝裂霉素溶液浸泡的棉片放置基质床, 以BBS溶液冲洗, 仔细复位, 吸尽瓣下水分, 放置角膜接触镜。B组患者经PPK治疗。患者术后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注, 每10分钟1次, 4次/d, 并定时复诊检查上皮瓣对位情况。术后取出接触镜后, 以0.1%氟米龙滴眼液滴眼, 4次/d, 0.3%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 4次/d。

1.3 评价指标

1.3.1 角膜中央知觉检测[1]正常:3次检测, 触感明显,存在瞬目动作;功能减退:1~2次触感, 无瞬目动作;功能消失:3次检测无触感, 无瞬目动作。

1.3.2 泪膜稳定[2]在裂隙灯下观察患者泪膜破裂情况,于最后一次眨眼至黑斑或黑线出现, 经秒表检测泪膜破裂时间(BUT), 反复3次检测取平均值, 稳定:BUT>10 s;不稳定:BUT在5~10 s;极不稳定:BUT<5 s。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角膜中央知觉检测比较 A组患者角膜中央知觉正常率96.4%明显高于B组79.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泪膜稳定性对比 A组患者泪膜稳定率95.5%明显高于B组71.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角膜中央知觉检测(眼)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泪膜稳定性对比(眼)[n(%)]

3 讨论

上皮角膜切割激光矫正手术(Epi-Lasik)是采取特制器械制作带蒂的角膜上皮瓣, 有效完整分离角膜上皮和角膜前弹力层, 属于改良角膜表面切削手术, 对于角膜偏薄或角膜曲率偏低、弧度过于扁平的角膜患者来说, 效果显著。在采用Epi-Lasik治疗时, 角膜知觉则为人类角膜分布着密集的神经, 外界机械、化学及热能等刺激使角膜神经作出敏感反应。通常角膜知觉是维持患者机体正常的角膜生理功能, 瞬目反射, 而角膜知觉均会影响患者正常泪腺分泌[3]。患者角膜知觉的降低, 使眼睛对外界刺激无较高敏感性, 眼球自我防护能力显著降低。角膜中央知觉功能的降低, 极易会影响患者视力。

泪膜是眼球在瞬目运动时, 分布在眼表的薄层泪液, 在角膜表面覆盖着, 并在结膜上皮覆盖, 可保护角膜, 为角膜提供必要营养, 以此润滑角膜, 且具有杀菌作用。泪膜稳定性可保证患者视力, 提高眼部舒适度, 并能够积极预防眼部感染。因此确保患者泪膜稳定性, 可提高患者视力。

Epi-Lasik操作简单安全, 可避免Lasik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其操作术中基底床有足够厚度, 可相应降低术后继发角膜扩张发生率, 且Epi-Lasik可避免在制作角膜基质瓣时出现的新像差。患者术后疼痛轻, 不会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同时Epi-Lasik的治疗, 不会影响患者角膜中央知觉及泪膜稳定性, 术中可精密制作角膜上皮瓣, 无酒精性, 可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 也使患者术后舒适度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 Epi-Lasik可降低角膜中央知觉功能减退, 提高泪膜稳定性, 作用显著,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1] 赵立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术(LASIK和LASEK)对泪膜稳定性及角膜中央知觉的影响.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7, 28(4): 404-407.

[2] 陆燕, 陈祥菲, 曹茜, 等.飞秒激光辅助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基质病变.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3, 15(12):713-717.

[3] 周建平, 胡长青, 胡莉群.改良PRK与LASEK矫正近视的手术方法对比研究.医学信息, 2014, 27(10):5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7.063

2015-05-15]

274000 山东省菏泽爱尔眼科医院

猜你喜欢

泪膜上皮矫正
泪液成分异常与不同泪膜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
基于泪膜破裂方式的干眼诊断新思路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与年龄相关性分析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
50例面颈部钙化上皮瘤误诊分析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ITX2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