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重患者低胆固醇血症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2015-05-08刘忠青卢昌政王先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7期
关键词:危重病死率血症

刘忠青 卢昌政 王先林

危重患者低胆固醇血症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刘忠青 卢昌政 王先林

目的 探讨伴低胆固醇血症危重患者不同胆固醇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75例伴低胆固醇血症的危重患者, 分析血清胆固醇(TC)水平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同时根据胆固醇水平分为轻度降低组44例(TC:2.30~3.24 mmol/L)、重度降低组31例(TC<2.30 mmol/L), 比较两组患者28 d的病死率。结果 危重患者TC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63, P<0.05), 重度降低组28 d病死率高于轻度降低组(χ2=4.9624, P<0.05)。结论 危重患者低胆固醇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同时低胆固醇水平预示着患者预后不良。

危重症;低胆固醇血症;疾病严重程度;预后

由于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因此长期以来大家高度关注高胆固醇血症的危害并积极干预。但是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危重患者中具有相当高的低胆固醇血症的发生率。因为胆固醇具有诸多的生物学活性, 是维持细胞膜完整性和流动性的重要因素, 同时也是多种类固醇激素和某些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因此血胆固醇水平的降低势必导致病情恶化, 并且在预测危重患者病情进展、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选取75例患者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本科收治的APACHEⅡ评分>8分并伴低胆固醇血症的危重患者75例,仔细回顾病史资料, 排除高脂血症、肝脏慢性病变、肾脏疾病、糖尿病等, 近3个月内未服用降脂药物。以血清TC水平<3.24 mmol/L为入选标准, 平均年龄(59.23±18.43)岁, 其中男49例, 女26例。严格剔除同期血清TC值在正常范围的危重患者。75例患者中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3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13例;多发伤11例;复杂腹腔手术9例;其他疾病11例。

1.2 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入科次日晨留取空腹血检查血脂水平, 并计算第1个24 h APACHEⅡ评分, 作血TC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分析;根据血清TC值分为轻度降低组(TC:2.30~3.24 mmol/L)、重度降低组(TC<2.30 mmol/L)。75例患者中轻度降低组44例, 重度降低组31例, 统计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 比较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的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对胆固醇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做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低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 危重伴低胆固醇血症患者越低的胆固醇水平伴随着越高的APACHEⅡ评分, 两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763, P<0.05)。见图1。

图1 血清胆固醇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

2.2 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比较 重度降低组28 d病死率明显高于轻度降低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624,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比较(%)

3 讨论

胆固醇是小分子脂溶性物质, 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具有加强生物膜稳定性及调节流动性的作用, 是机体必需的一种小分子有机物, 与细胞表面的分子和结构功能密切相关,同时参与细胞之间的黏附和识别功能, 因此低胆固醇水平会直接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体内各种类固醇激素都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 而胆固醇也是体内各类固醇激素合成的母体化合物, 所以, 低胆固醇血症可以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 不利于机体的内环境稳定、正常机能的运行。研究发现低胆固醇血症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如:癌症、感染风险增加、精神异常等, 也与一些疾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1]。

目前危重患者出现低胆固醇血症的原因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分析系多因素所致。首先考虑血胆固醇大量消耗为重要原因。由于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结构成分, 也是多种类固醇激素和某些维生素的重要来源, 在应激时机体释放大量类固醇激素以及维持细胞膜稳定等都需要消耗胆固醇, 同时新细胞合成利用总胆固醇增加, 因此可能导致血中总胆固醇含量降低。在脓毒症患者中, 细胞分化和修复过程中对胆固醇的需求量是胆固醇最大合成量的5~6倍, 并且脓液形成的病理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以崩解的白细胞形式的胆固醇的丢失,并且这种胆固醇不能被重吸收再利用[2]。同时危重患者往往存在营养底物摄入不足、利用障碍, 而且肝脏缺血缺氧低灌注、药物损害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导致血胆固醇合成进一步减少。此外, 危重症患者由于血浆蛋白和肝脏蛋白合成能力下降导致脂蛋白的合成减少也是原因之一[3]。同时, 感染时产生了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C-反应蛋白、白介素-1、肿瘤细胞因子等均影响胆固醇的合成与代谢, 导致胆固醇水平进一步降低。

有学者认为, 血浆胆固醇水平的下降是比血白细胞数升高更为敏感的急性炎症指标[4]。同时研究显示胆固醇水平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胆固醇对炎症反应存在调节作用, 胆固醇可将脂多糖(LPS)与脂多糖结合蛋白(LBS)相结合, 易于将脂多糖转运到肝细胞加以解毒。由于胆固醇水平降低, 脂多糖与脂多糖结合蛋白的结合能力下降, 从而活化单核细胞,加重炎症反应。本组研究显示合并低胆固醇血症的危重患者其胆固醇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 越低的胆固醇水平预示者患者危重程度越严重。亦进一步证明了低胆固醇血症与脓毒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也有一些研究涉及到低胆固醇血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5,6]。Charrin等[7]报道血清胆固醇水平能够预测危重患者的生存情况。还有研究报道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血脂水平越低,病情越重, 病死率越高[5]。本组合并低胆固醇血症危重患者根据胆固醇下降程度分组, 分析发现胆固醇重度降低组患者28 d病死率明显高于轻度降低组。提示严重降低的血胆固醇水平预示着患者不良的转归。

综上所述, 通过本组患者研究发现, 常规检测血胆固醇水平可作为评估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判定预后的一项方便、有益的临床化验指标, 合并低胆固醇血症的危重患者预后不良。

[1] 薛华, 黎介寿.预后的危险信号:低胆固醇血症.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4, 11(6):380-381.

[2] 陈皙, 段美丽.低胆固醇血症在危重症患者中的意义.实用预防医学, 2010, 12(12):2472-2473.

[3] 李海玲, 刘宏, 黄金林, 等.低血脂水平与危重症预后的关系.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5, 12(2):111-113.

[4] Dunham CM, Fealk MH, Sever WE.Following severe injury, hypocholeslerolemia improves with convalescence but persists with organ failure or onset of infection.Crit Care, 2003, 7(6):R145-R153.[5] van Leeuwen HJ, Heezius EC, Dallinga GM, et al.Lipoproteinmetabolism in pationts with severe sepsis.Crit Care Med, 2003, 31(5):1359-1366.

[6] 邓烈华, 邵义明, 姚华国.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浆脂蛋白水平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广西医学, 2005, 27(3):364-365.

[7] Charrin S, Maine S, Thiele C, et al.A physical and functional link between cholesterol and tetraspanins.Eur J Immunol, 2003, 33(9):2479-248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7.020

2015-05-26]

265500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猜你喜欢

危重病死率血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