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运用体会

2015-05-08朱启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5期
关键词:弥漫性预见性产科

朱启娥

预见性护理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运用体会

朱启娥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运用效果。方.102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总有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转院率、死亡率及平均输血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提高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成功率, 提高母婴的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预见性护理;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多种因素导致的一种严重产科并发症, 具有发病迅速、复杂、凶险的特点[1]。在临床治疗中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 极易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2]。预见性护理不但能够对患者治疗后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而且还能促进患者的病情得到更好的治疗[3]。为探讨预见性护理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运用效果,本文对102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分析, 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2010年本院产科收治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102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1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1~39岁, 初产妇30例, 经产妇21例, 孕期<28周5例.28~36周33例, ≥37周1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0~40岁, 初产妇28例, 经产妇23例, 孕期<28周5例.28~36周34例, ≥37周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实际情况, 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预防羊水等物质进入到母体的血液循环中, 根据情况使用缩宫剂[4],避免出现宫缩过强, 对于产后出血患者, 予以正确处理。

1.3 抢救成功标准 ①全身微循环改善, 休克纠正, 低氧血症消除, 肾功能改善;②血小板计数>100×109/L;③其他检验项目恢复正常或达到病前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转院率、死亡率及平均输血量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n(%)±s]

表 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n(%)±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抢救成功转院死亡平均输血量(ml)观察组5149(96.08)1(1.96)1(1.96)1563.32±32.12对照组5141(80.39)6(11.76)4(7.84)2231.29±41.89 χ2/t34.2329.8719.7639.8747 P<0.05<0.05<0.05<0.05

3 讨论

在日常临床护理中, 护理人员大都习惯被动的执行医嘱,没有主动意识。预见性护理可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预见意识, 并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各项护理准备和防范措施,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对挽救患者的生命, 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更好的保障、促进意义[5]。为进一步提高本院的护理质量, 本院开始重视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实施, 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重视病情的细致观察, 积极协助临床医生进行原发病的治疗。②积极改善产妇微循环。③预防羊水栓塞的发生, 对于出现呼吸困难、冷战等产妇应提早报告医生, 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转院率、死亡率及平均输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 在临床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护理中, 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 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 为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抢救提供更好的保证, 同时在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显著提高了本院护士的工作主动性, 逐渐提高了全方面评估能力, 优化了护理人员的思维模式和操作行为,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马玲.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中国中医急症.2009.18(8):1380-1381.

[2] 杨玉琴.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护理体会.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10):153-154.

[3] 朱小苑, 刘惠英, 刘映莲.妇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护理研究.中国医学工程.2014.22(4):103-104.

[4] 张金凤.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1):145-146.

[5] 黄娟, 冯方方, 蔡晓立, 等. 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抢救体会.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2(1):78-79.

Application experience of predictive nursing for acute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i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ZHU Qi-e.
Zaozhuang Municipal Hospital, Zaozhuan.2771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pplication effect by predictive nursing for acute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i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Methods A total o.102 patients with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5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otal effectivenes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better treatment success rate, hospital transfer rate, mortality rate, and average blood transfusion volu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Predictive nursing can remarkably improve treatment success rate for acute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i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long with maternal and infant safety.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Predictive nursing;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cute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5.145

2015-07-16]

277100 枣庄市立医院

猜你喜欢

弥漫性预见性产科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模拟急救演练在产科住院医师综合培养中的应用
探讨产科护理中常见风险与预防和处理方法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