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对心电图及血压指标的影响
2015-05-08王瑶函
王瑶函
脑梗死患者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对心电图及血压指标的影响
王瑶函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对心电图及血压指标的影响。方.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及血压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率[(77.5±24.0)VS(84.5±19.7)]次/min、S-T段[(-0.20±0.10)VS(-0.28±0.08)]mV、舒张压[(72.0±15.3) VS(84.6±14.5)]mm Hg (1 mm Hg=0.133 kPa)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心肌缺血症状, 降低心率及血压,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脑梗死;尼莫地平;心电图;血压
脑梗死作为临床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 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由于脑梗死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临床还无特效疗法, 治疗以改善神经缺损功能, 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为根本目的[1]。尼莫地平主要是通过拮抗钙离子转移至细胞内达到解除脑血管痉挛的目的, 在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防治中应用较多。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行尼莫地平治疗, 探讨其对患者心电图及血压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 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相关诊断标准, 经血常规、头颅CT或MRI等检查证实。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中男26例, 女14例;年龄45~82岁, 平均年龄(65.2±5.6)岁;体重48~78 kg,平均体重(66.5±4.2)kg。观察组中男24例, 女16例;年龄46~84岁, 平均年龄(65.5±6.2)岁;体重50~78 kg, 平均体重(66.2±4.0)kg。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①复发性脑梗死患者;②合并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③合并乙肝、丙肝等肝功能异常疾病患者;④慢性肾炎等肾功能异常患者;⑤合并眩晕、脑胶质瘤、癫痫、精神异常等其他脑部疾病患者;⑥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等药物过敏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 包括血糖控制、阿司匹林(海南制药厂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6020248, 规格:0.3 g)口服、神经营养剂[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 武汉海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20060051, 规格:20 μg (≥9000 AU)/2 ml, 包括单位:瓶]使用、脱水、降颅内压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10040, 规格:20 mg)治疗.40 mg/次.3次/d.1个疗程4周, 治疗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心率、S-T段)及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电图指标变化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心率、S-T段较治疗前、对照组明显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T段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血压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较治疗前、对照组明显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比较±s)
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例数心率(次/min) S-T段(mV)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092.5±30.6.77.5±24.0ab-0.36±0.18 -0.20±0.10ab对照组4092.8±30.284.5±19.7-0.35±0.18-0.28±0.08a
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比较(±s, mm Hg)
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比较(±s, mm Hg)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例数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0152.4±25.4145.3±30.896.7±12.4.72.0±15.3ab对照组40152.6±25.5148.6±30.296.9±12.184.6±14.5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过程中, 对照组出现轻微心悸1例, 胸闷1例, 恶心呕吐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7.5%;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 皮肤瘙痒1例, 轻微头晕1例,胸闷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1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可耐受, 两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老年患者为其主要发病人群, 该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且康复后多伴随面瘫、神经功能受损、肢体活动受限等后遗症。近几年有报道称, 脑梗死发生后多数患者血压、心电图异常, 其中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段缺血, 心肌损伤, 这可能与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增多影响机体神经功能, 毒性作用于心肌有关[2]。为此治疗期间加强患者心电图及血压指标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尼莫地平作为临床一种常见钙拮抗剂, 具有高脂溶性特点, 透过血脑屏障对钙离子有效阻断, 防止其跨膜内流至细胞内[3], 同时对细胞内钙离子释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维持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改善缺血缺氧症状, 保护神经元, 解除脑血管痉挛, 以降低心肌收缩能力, 减缓心率[4]。同时该药物二氢吡啶结构使其可选择性扩张血管, 改善局部脑血流灌注不足现象, 有效促进患者神经缺损功能改善[5]。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后心率、S-T段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且上述指标明显比对照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尼莫地平能明显降低脑梗死患者心率, 改善S-T段异常症状, 促进心肌损伤恢复。同时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较治疗前、对照组明显更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尼莫地平对脑梗死患者血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这可能与尼莫地平具有解除血管痉挛、松弛平滑肌、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等有关。
综上所述, 尼莫地平在降低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及血压指标上有一定的作用, 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 可作为治疗脑梗死的重要手段, 临床可积极推广应用。
[1] 赵桂林.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作用研究.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70-71.
[2] 潘艳艳, 杨金锁.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633-2634.
[3] 董新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梗死临床研究.河北医学.2015.21(5):824-826.
[4] 何建国, 李苌清, 马书明, 等.醒脑静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重庆医学.2012.41(12):1166-1167.1170.
[5] 张冰, 卢振产, 王亚仙, 等.尼莫地平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及其侧枝循环的研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5).425-42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5.131
2015-06-24]
450003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功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