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纤维蛋白原对胃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2015-05-07张剑波胡俊波余绍师谌红英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年1期
关键词:血浆胃癌对象

张剑波 胡俊波 余绍师 谌红英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同时也是血浆中主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因此在感染、炎症、创伤、手术、组织坏死、恶性肿瘤等多种情况下血浆FBG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1-3]。近年来,血浆FBG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成为肿瘤学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FBG对胃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包括104例胃癌患者、75例胃良性肿瘤患者、83例健康体检者,其中胃癌与胃良性肿瘤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均为首次入院接受治疗,并排除合并导致血浆FBG升高的其他情况如组织坏死、炎症、糖尿病、雌激素治疗、妊娠等。104例胃癌患者:男性57例,女性47例;年龄42~69岁,平均(53±5)岁;TNM分期包括Ⅲ期73例、Ⅳ期31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包括低分化45例、中分化39例、高分化20例。75例胃良性肿瘤患者:胃平滑肌瘤32例、胃腺肌瘤24例、其他19例;男性43例,女性32例;年龄40~69岁,平均(52±5)岁。83例健康体检者:男性46例、女性37例,年龄44~71岁、平均(55±6)岁。三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研究方法

1.血浆FBG检测

抽取研究对象静脉血1.8 mL,置于含0.2 mL 109 mmol/L枸橼酸钠的抗凝管中,3 000 rpm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取血浆在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上进行血浆FBG检测,其方法为克劳斯法,试剂由德国SIMENS公司生产。不同组研究对象检测血浆FBG的时机要求不同,胃癌组研究对象在两个时间点进行血浆FBG检测,一个时间点是首次化疗前第1 d,另外一个时间点是末次化疗结束后次日。胃良性肿瘤组患者在治疗前进行血浆FBG检测即可,健康体检组研究对象则在体检当日进行血浆FBG检测。

2.胃癌患者的化疗方案及分组标准

本研究104例胃癌患者接受的化疗方案有DCF方案(多西紫杉醇+顺铂+氟尿嘧啶)、ILF方案 (伊立替康+醛氢叶酸+氟尿嘧啶)、EOF方案(表柔比星+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等。

根据化疗前后血浆FBG下降幅度将胃癌组研究对象分为3个亚组:A组患者25例,血浆FBG下降幅度<0.5 g/L;B组患者49例,血浆FBG下降幅度为0.5~1.0 g/L;C组患者30例,血浆FBG下降幅度>1.0 g/L。

三、化疗近期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1.1版[4-5]进行化疗近期疗效评价,将其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肿瘤稳定、肿瘤进展。

四、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一、三组研究对象血浆FBG水平的比较

胃癌组、胃良性肿瘤组、健康体检组血浆F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5357,P=0.0344),胃癌组血浆FBG显著高于胃良性肿瘤组、健康体检组(q分别为5.3059、5.6930,P分别为0.0429、0.0395),胃良性肿瘤组与健康体检组血浆FB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3477,P=0.6792),见表1。

表1 三组研究对象血浆FBG水平的比较 (±s)

表1 三组研究对象血浆FBG水平的比较 (±s)

组别 患者数(例) 血浆FBG(g/L)胃癌组 104 4.42±1.05胃良性肿瘤组 75 2.57±0.84健康体检组 83 2.49±0.80

二、血浆FBG诊断胃癌的ROC曲线分析

血浆FBG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9(95%CI 0.627-0.830)、最佳 cut-off值为 4.17 g/L,得到血浆FBG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准确度分别为 72.12%、80.38%、70.75%、81.41%、77.10%。见图1、表2。

图1 血浆FBG诊断胃癌的ROC曲线分析

表2 血浆FBG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n)

三、胃癌患者三个亚组化疗近期疗效的比较

A组、B组、C组间化疗近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031,P=0.0068),C组患者化疗近期疗效显著优于B组(t=1.7467,P=0.0403),B组患者化疗近期疗效显著优于A组(t=2.0311,P=0.0211),见表 3。

表3 胃癌患者三个亚组化疗近期疗效的比较 [n(%)]

讨 论

胃癌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生率仅次于肺癌居第2位[5]。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老龄化发展形势更加明显,胃癌发病率逐渐提高,成为目前我国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探索既可以诊断胃癌,又可以评估其预后的标志物成为胃癌研究的重要方向[6]。

FBG,又称为凝血因子Ⅰ,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往临床上血浆FBG主要用于血栓形成性疾病、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并用于溶栓治疗的监测。随着研究的深入,血浆FBG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诸多研究认为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含有高浓度的FBG,但是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恶性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后激活血小板,而血小板内A颗粒含有高浓度FBG释放入血等因素密切相关[7-8]。

在本研究中,我们先分析胃癌患者、胃良性肿瘤患者、健康体检者等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浆FBG水平,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血浆FBG水平显著高于胃良性肿瘤患者与健康体检者(P<0.05),这说明血浆FBG对鉴别胃癌与胃良性肿瘤有一定的价值。进一步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FBG诊断胃癌的AUC为0.759(95%CI 0.627-0.830),最佳cut-off值为4.17 g/L,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2.12%、80.38%,该结果与赵锦华等[9]报道有一定的区别。分析其原因,由于我科为肿瘤内科,临床工作中多采用化疗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因此收治的多为TNM分期较晚且丧失手术机会的胃癌患者。而另一方面,恶性肿瘤患者血浆FBG水平与其TNM分期呈正相关[10],由于本研究胃癌组患者TNM分期为Ⅲ~Ⅳ期,即说明本研究胃癌组患者血浆FBG水平不能代表胃癌患者的整体平均水平,这应该就是两个研究结论存在差别的原因所在。

在进一步研究中,我们将胃癌组分为3个亚组,A组、B组、C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浆FBG下降幅度分别为<0.5 g/L、0.5~1.0 g/L、>1.0 g/L,在化疗结束后采用《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1.1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显示C组患者的化疗近期疗效最佳,B组次之,A组最差。由此可见,化疗前后血浆FBG检测有助于预测胃癌的化疗近期疗效,但是其具体机制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1 喻晓洁,张一清,竺鹏飞.宫颈癌手术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418-420.

2 刘彦洁,杨慧君,蔡世洁,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纤维蛋白原状态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临床肺科杂志,2014,19(2):326-328.

3 汪晓东,刘丹,吕东昊,等.结直肠癌血清纤维蛋白原和炎性介质、肿瘤标志物的术前诊断价值.肿瘤防治研究,2010,37(5):566-56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6(8):56-63.

5 赖少清,鞠凤环,贺舜,等.902例胃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国肿瘤,2011,20(7):506-508.

6 高凤云,陶永明,郑嫦娟.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肿瘤研究与临床,2014,26(3):183-186.

7 刘瑜,林晓铭,池闯.食管癌患者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医学研究杂志,2012,41(12):92-95.

8 杨芳,严芝强,祝丽丽,等.纤维蛋白原β-455G/A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的相关性研究.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10):1064-1067.

9 赵锦华,郭长青.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医学与哲学,2014,35(4):68-70.

10 严芝强,杨芳,王黔,等.纤维蛋白原β链启动子区域-455单核甘酸多态性与胃癌的相关性.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39(3):328-332.

猜你喜欢

血浆胃癌对象
神秘来电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