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探讨
2015-05-07陆俊松
陆俊松
摘要: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上,侧重于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所以在制定相关的教学任务的时候学生的实习实践环节内容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如何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和体现学生的个人修养是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直接关系的,本文就结合实际情况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与文化传承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解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一、 概述
在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基本上校园文化的层次已经代表了高职院校的整体水平,而针对高职院校而言,相比本科院校的纯理论知识学习更侧重于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锻炼,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无论是安排的学生实习工作还是参与社会实践工作,从时间安排到工作量都是很多的,而在这些对外交流、学习和交往的过程中,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宣传的传承不仅仅是对高职院校良好形象的树立,更是对知识文化底蕴的一种渲染和传播,对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社会氛围都是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的。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相比之中职学校而言起点较高,专业理论知识内容的学习较为深入,相比之本科院校而言实践操作能力锻炼较多,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相互结合的机会较多。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主要分为校内教学管理和校外实习管理两个主要内容,学生在校的理论知识学习是为实习做基础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把握好知识要点的掌握,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来选择性的、目的性的进行教学而并不是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全方位施教。学生在校外实习工作其实就是一种学习,只不过是教学环境换成了实际工作环境而已,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要有详细的实习日志,在实习结束后要有完整的实习报告,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既是对实习工作的一种了解过程,也是树立学生以及学校形象的方式,透过这种方式来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三、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与传承
高职院校的文化包含历史文化、人文文化和校园文化三大组成部分,其中历史文化是相对较为固定和单一的,是无法改变的,而人文文化是以社会环境和政治因素等客观条件所制约的,基本上学校的主动控制能力较小,只有校园文化才能真正的算是属于高职院校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因为校园文化是由学生、老师以及教工等学校中所有岗位的工作人员共同创建的,校园文化的深邃其实就是学校的根基,校园文化的核心其实就是学校的发展方向,校园文化的整个建设过程其实就是学校发展与壮大的过程。因此,高职院校的文化传承其实就是校园文化的浓缩、提炼、总结和传承过程。
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一)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教学工作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从学历上讲要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理论上来说,相对于目前紧张的人力资源管理形势而言,高职学生面临的竞争是很残酷的,因此学生在整个校园学习的过程中是充满了压力的,但是通过对实际市场情况的调研发展并不完全是这种局面,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强,适应用人单位的环境较快,所以在求职过程中的通过率反而比只懂得理论学习知识的本科学生而言要高的多,但是由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与外界接触较少,这些信息传递都较为闭塞,所以在这方面的宣传就全都落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了。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首先加强对实践动手能力重要性的宣传,让学生清楚、深刻的认识到实习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实习与课堂学习之间的并存关系,认识到理论结合实践的必要性;其次加强学历与能力区别的宣传,让学生通过实际工作,对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逐步淡化学历因素对学生带来的影响;另外加强教学知识的选择性宣传,通过校园广播电台、黑板报、宣传公告栏等开展一系列的专题宣讲,对供需关系较为紧张的学科和岗位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对所接触的理论知识有选择性的了解,并且根据社会实际情况的变化由校方有针对性的调整一些教学计划和目标,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也有助于学校对教学管理进行统筹安排;最后加强校训的宣传,校训是高职院校上自院长下至学生的座右铭,它既是学校历史文化的总结,又是当代文化的延伸和拓展,更是学生在实践工作岗位中所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要求,让学生在实习中时刻谨记着虽然不再是“三点一线”,虽然不再有严格规定的起床和熄灯,但是这里仍旧是一个特殊的课堂,仍旧是在接受一次特殊的知识教育。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文化建设不仅需要加强“传”而且也要注重“承”,高职院校的文化是一种系统化的文化,不能“跟风上”,更不能“一阵风”,将高职院校的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弘扬的是校园正能量。
(二) 教学管理工作全面为文化建设服务
高职学校的老师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会面临形形色色的问题和突发状况,将这些问题妥善的解决,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既是良好的校园文化理论的体现,更是为校园文化的进一步宣传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内容。
教学管理工作是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基础,教学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激励着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是为全社会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具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其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教学管理具有明显的文化导向性,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突出实践教学为重点内容,将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和遇到的问题一方面在课堂上细化,一方面在鼓励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摸索经验,这就给进一步宣传积累了宝贵的资料,让这些信息成为校园文化传播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2、教学管理工作有助于文化建设的提高,高职院校的文化传承没有固态的模式可以遵循,也没有成型的经验可以复制,但是通过教学管理工作的辅助可以让文化建设从理论层面有一个明显的突破和提高,这是因为教学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而校园文化的受众是全体师生,为了满足全体师生不同的需求,校园文化在建设上往往忽视“个性化”处理,基本上都是采用的常态化模式,而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老师经常要面对具有这样个性化能力的学生,通过进一步的提炼和总结,这些极具特色的个性化能力就成为了校园文化传播中的一个全新亮点;3、教学管理助力文化传承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基础在于教学环境的创造和使用,随着外部资源影响力的增加或减弱,校园文化的内容也在逐步的发生着变化,而通过教学管理工作能源源不断的向校园文化建设输入新鲜的构思、理念和意识形态,将这些稍加融合之后就是校园文化的新内容,基于此,只要教学管理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传承就能一直保持一种稳健的态势;4、教学管理给文化建设树立了科学与创新的目标,文化建设的体系性确定了必须保持一个科学的态度来面对,这样才能真正的为全体师生营造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方式和方法的正确运用是很关键的,而教学管理工作恰恰就是引导文化建设方向发展的指向标,一旦时代和社会不适应这种文化的传承之后也可以顺利且快速的确定一个新的目标,这是其它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比拟的。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管理工作与文化建设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因为虽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如果过多的将二者信息交叉式融合的话,对于文化建设而言就成了“第二课堂”,失去了寓教于乐的意义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是为学生提供理论文化知识的关键,而校园文化的建设与传承是体现学校良好的形象和学生高素质的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体现,无论是校方、老师还是学生都必须高度重视二者的相辅相成,力争为今后的职场和人生规划出更完美的蓝图。
参考文献:
[1]. 郭长媛. 信息化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探索[J],《学园》2014年 第4期:38-39;
[2]. 刘荣、郝影利. 期望理论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初探[J],《教育评论》2014年 第4期:38-40;
[3]. 董鹏、苏淳. 试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 第1期:96-98;
[4]. 胡立.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由、理念与理想[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14年 第4期 :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