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四免一关怀” 众志成城抗艾滋
2015-05-06
国家的“四免一关怀”政策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曾多次就艾滋病的防治作出重要指示。时至今日,国家已颁布了《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台了免费检测、抗病毒治疗、母婴阻断、艾滋病孤儿上学和生活救助的“四免一关怀”政策,对预防和治疗艾滋病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规政策体系。
艾滋病防治的“四免”具体是指——
1.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可到当地卫生部门指定的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区(科)的综合医院服用免费的抗病毒药物,接受抗病毒治疗;
2.所有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病毒检测的人员,都可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等机构,得到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
3.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由当地承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医院提供健康咨询、产前指导和分娩服务,及时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和婴儿检测试剂;
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经费,开展艾滋病遗孤的心理康复,为其提供免费义务教育。
“一关怀”是指——
国家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救治关怀,各级政府将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纳入政府补助范围,按有关社会救济政策的规定给予生活补助;扶助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活动,增加其收入。
截止2014年底,中国已设立了9043个艾滋病自愿检测咨询点,766个美沙酮门诊,2.4万个筛查实验室,3 413个抗病毒治疗定点机构,163个中医药定点治疗机构,3 281个综合诊疗定点机构,形成了布局合理、遍布城乡、功能完善的艾滋病防治服务网络。国家还实施了三个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加大了防治投入,监测检测、宣传教育、综合干预、医疗救治、关怀救助、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等工作有效开展,艾滋病患者病死率显著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全国疫情保持在低流行水平。
公众防艾认知与行为误区多
据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在京召开的2014年世界艾滋病日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艾滋病和安全性行为的认识、态度、行为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误区。超过65%的接受调查者认为自己并未面临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艾滋病预防与己无关。有超过30%的接受调查者在发生性行为时,偶尔或从不使用避孕措施/安全套。
此次网络问卷调查主要面向20岁~49岁人群开展,收到有效问卷1.2万份。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6.38%、5.64%、0.96%、0.2%的接受调查者认为蚊虫叮咬、在公共浴池洗澡、一起吃饭、握手是传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中国计生协青春健康专家组专家余小鸣教授表示,这样的认知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对某些高危行为缺乏风险意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全然不知,忽视艾滋病预防;二是混淆一些行为差别,把安全行为高危化,造成过分恐慌。
调查显示,超过90%的接受调查者认同使用安全套是有效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但仍有超过30%的接受调查者在性行为发生时,偶尔或从不使用避孕措施/安全套。余小鸣说,这一结果显示了认知与行为的不一致,表明人们对艾滋病的预防认知到行为的转化并非同步,高危行为特别是无保护的性行为依然存在。
在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后的应对措施方面,调查显示,47%的接受调查者选择在无保护性行为后清洗生殖器,13.83%的人选择自行处理或上网查询,甚至有小部分人认为无所谓,不处理,向专业人员求助的比例仅为14%,还有3%的应答不知如何应对。余小鸣说,在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或者其他可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高危行为后,最佳应对方法是及时到正规的专业机构进行咨询,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
为什么要反对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尽管受到了公共卫生人员和各国国际组织的强烈反对,但在世界范围内仍然还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在中国的个别地区也曾报道过HIV感染者和病人有家不能归,有病不能就医的例子。
人类历史上曾有过不少不人道地对待一种疾病的先例,如在欧洲历史上就有许多“把麻风病人逐入山林,将黑死病人(鼠疫病人)锁进山洞”的记载。这些都是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不发达时代,人们在自保心态驱使下的一些极端行为。但人毕竟又是有伦理规范的高级动物,为了寻求心理的平衡,就要给这些不人道的行为寻找一个能被人认同的理由,于是“得病是上帝对他的惩罚,是前世作恶的报应”等观点就应运而生了。它使人们可以坦然而冷漠地面对眼前的残酷。从表面看,歧视是人们不认同部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某些行为造成的,其实许多调查已经显示:绝大部分歧视的形成是源于恐惧,而恐惧又是对艾滋病预防的无知所造成的。
反对歧视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全社会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艾滋病不仅仅是由于个人的不良行为造成的,没有不良行为的人也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因此都必须懂得预防知识和应对措施。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感染的,艾滋病也是一种病,艾滋病病人和其他病人一样,需要人们和社会给予人道主义的关心和帮助。对艾滋病病人的关心和护理不仅是出于亲情、仁慈和道德,也是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正如第41届世界卫生大会所指出的那样:“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可能会对世界上每一个人造成威胁。”
在反对歧视的活动中,一方面要进行大张旗鼓的反对歧视宣传;另一方面,在社会和群众尚不理解且心存恐惧的情况下,应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各种情况、资料,如姓名、住址、感染途径等,进行保密,这也是避免歧视的好办法。
另外,在感染者和其家庭成员受到了外界的歧视和压力时,应鼓励他们通过正当的社会渠道向外界,如向一些社团组织、本地的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等,寻求帮助,也可以打本地的艾滋病热线咨询电话寻求法律援助。
我能为感染者做些什么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怀工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要想参与关怀工作,我们首先要端正态度,正确看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我们需要了解一些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如它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感染者和病人的日常生活护理常识、营养知识、心理知识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关怀工作的内容利用各种形式参与关怀工作。如果你的亲友中有感染者和病人,你可以在家庭中对他们进行日常生活护理、营养支持、情感支持、临终关怀等。
如果你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关怀工作,只要能够正确看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对他们表示理解,也是一种关怀,和其他帮助一样重要。每个人的理解会造就一个对感染者和病人更为宽容的社会环境,而这种宽容的社会环境,正是我们开展关怀工作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