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初探
2015-05-06福建省尤溪县实验小学林宝花
福建省尤溪县实验小学 林宝花
一、组织趣味活动,维持提问动力
与学生认知有冲突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提问,而要将这种状态长期保持下去的话,就应该有相对固定的活动模式来进行巩固,让学生形成一种惯性思维,进而达到养成提问习惯的目的。活动形式主要有问题纸条和提问竞赛等。
1.题纸条。
这是将口头提问转化成书面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在上课时有疑问的地方写在一张纸条上,下课的时候递给老师,这样不仅能节约更多的课堂时间,而且不会打乱教师的教学节奏,有助于保证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同时也解决了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不习惯在众人面前发言而不提问的问题,还能够将学生的提问保留下来,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一个参考,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2.提问竞赛。
一年级的学生好胜心强,用比赛的形式来鼓励他们提问见效尤其明显。就是教师给出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们对其发问,看谁提的问题多,而且提得精彩、能问倒大家,以一种竞争的氛围鞭策他们提升自己问题的价值,让学生在“勇于提问”和“乐于提问”的同时还要“善于提问”。
二、教授提问方法,培养提问能力
所谓提问能力就是说提的问题要有价值,能引发人的思维活动。小学一年级尚处于数学学习的入门阶段,教师应在这时教给他们一些提问的技巧,以提升他们发问的能力,为今后更深入地学习打好基础。
1.持续追问。
追问是在前一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顺着这个思路又产生的另一个问题的提出,是一种追本溯源、刨根究底的提问方式。学生在追问的过程中发散思维会得到锻炼,深化对该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培养了质疑精神。
2.有力反问。
反问是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展现,当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去质疑知识,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教师应大力推崇。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我们只教了如何去花钱买东西,即怎么“给钱”,却忽视了对“找钱”的教学,所以就有很多学生提问:“店员该找给我多少钱呢?”从而引发教师更深入地教学。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鼓励全班学生一起从另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尝试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决,达到监控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3.小组合作提问。
“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讨论,对个人提出的问题进行二次加工,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所提问题的价值。在拿给教师解决之前先在“内部”进行消化解决,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也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互相帮助中巩固知识提供机会。例如,在课堂的提问时间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划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把各自想要提的问题进行整理,以集体的名义提出来,在提高了提问的有效性的同时,也让平时不怎么敢于提问的学生有了发声的机会,是个适合大力推广的好办法。
三、规范提问语言,提升问题价值
我们这里说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提问能力,所以所提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在语言表达上也要“数学化”才行。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数学素养不高,所以在提问时会听到很多生活化的语言,不够专业和规范。所以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数学化”语言的训练,引导他们逐渐规范提问语言。
1.精练语言,去除“生活味”。
数学语言要求科学、简洁、通用,且对逻辑的要求很高,这与生活口语的特点是相悖的,需要教师的长期训练纠正。例如,有学生提问“苹果和橘子加起来一共有多少个?”就是典型的生活化语言,不够简洁且逻辑性不强,教师应让其改为“苹果和橘子的总个数是多少?”这样的方式来表述,并让他们把具体的“加”和“减”对应起来,逐渐形成自动化。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堂,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教师应在学生每次使用生活化语言时都及时给予纠正,长此以往,方能去除学生提问语言中的“生活味”。
2.分步实施,加入“数学味”。
积累数学词汇是增加学生提问语言中“数学味”的快速通道。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若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数学词库,这对他们提问能力的提升将起到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自己在讲学时一定要用数学化的表述,如“一共”、“原来有”、“还剩下”,使用的课件中的文字表述也是如此,尽量有意识地将数学词汇渗透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积累越来越多的数学词汇,这样学生在提问时就自然而然地使用这些词汇,实现提问语言的“数学化”。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引入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活化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为数学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所以数学教师们要积极改进教学手段,为学生提问营造良好的环境并提供机会,以提问能力的提升促进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
[1]王安.也谈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39)
[2]孙志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提问能力[J].教育科研论坛.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