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

2015-05-06郭媛媛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4期
关键词:儿科病房优质

郭媛媛

优质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

郭媛媛

目的 探讨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180例PICU患儿, 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 各90例。常规护理组患儿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 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措施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焦虑心理状况、睡眠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 护理后优质护理组患儿焦虑评价量表(SAS)评分和医院睡眠问卷(SMH)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满意度为93.33%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8.8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ICU病房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改善其睡眠质量, 减轻患儿的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 明显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临床可积极应用。

优质护理;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效果

为对危重患儿进行综合监护与救治, PICU逐渐发展, 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PICU中患儿各器官功能未发育完全, 且病情危重、变化快, 使得患儿并发症多、预后差;有30%~70%的患儿存在心理、恐惧、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 影响到患儿的康复, 更有甚者依从性较差对临床治疗和护理产生抵触, 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高于普通病房, 导致PICU中护理工作难度高、劳动强度大。本文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80例ICU病房患儿, 在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综合性措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质量得到改善, 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入ICU病房的患儿180例, 入选标准:入住PICU>5 d;无精神障碍, 能与医护人员进行语言、文字、手势等正常交流。将患儿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 各90例。优质护理组男52例, 女38例;年龄3~12岁, 平均年龄(7.4±2.7)岁。常规护理组男49例, 女41例;年龄3~12岁, 平均年龄(7.8±2.8)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儿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优质护理组患儿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性护理服务[1],改善PICU环境、心理疏导、加强与患儿交流等, 具体措施如下。

1.2. 1 病房环境 为患儿提供舒适、整洁、安静、通风的环境, 调节病房的温度和湿度。各种仪器的报警声音应尽量调到最低, 以免干扰患儿休息, 造成负面情绪的产生和加重。可为患儿提供消毒无菌的玩具、播放轻缓音乐, 稳定患儿情绪, 使患儿的注意力得到良好转移。

1.2. 2 护理内容 加大护理监护力度, 增加患儿体温、心率的监测次数。护理手法上尽量保持轻柔, 避免护理引起的疼痛导致患儿挣扎反抗, 影响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1.2. 3 心理护理 患儿进入PICU后离开家属的照顾, 会失去安全感, 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护士要以温和的语气、慈爱的态度关怀患儿,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介绍病房环境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让患儿重拾自信心, 恢复积极的情绪。为达到患儿依从性好, 和积极治疗的目的, 可适当给予患儿言语的鼓励和物品奖励(如水果、玩具)。特别是对因气管插管等原因失去语言表达能力的患儿, 可通过面部表情、手势、文字等沟通方式来细心耐心的沟通交流[2]。睡前给予患儿温水泡脚、梳头、爱抚身体、讲故事或播放促眠音乐等。对于在PICU中常见的急救和死亡事件, 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在窗前拉起布幔, 播放音乐等)避免患儿看到或听到而产生心理阴影。在客观因素允许的情况下, 可适当增加患儿家属探视次数和探视时间, 告知家属探视时应有乐观积极的态度, 与患儿要多分享开心的事情, 可与患儿做简单的互动游戏, 用家庭的温暖驱走患儿的焦虑、恐惧感[3]。

1.3 观察指标 采用SAS评价患儿护理干预的焦虑心理状况, 采用SMH评价患儿干预的睡眠质量。患儿出院时, 采用自制问卷量表(满分100分)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 患儿及家属针对问卷中问题及综合情况给出最后评分, 得分≥75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SAS评分比较 两组患儿护理前S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两组患儿SAS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有所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护理后SAS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SMH评分比较 两组患儿护理前SMH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两组患儿SMH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有所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护理后SMH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SAS评分和SMH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儿SAS评分和SMH评分比较±s, 分)

注:两组护理前比较,aP>0.05;护理后与护理前比较,bP<0.05;两组护理后比较,cP<0.05

组别例数SASSMH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优质护理组90 59.2±5.5a43.8±4.6bc13.8±3.1a19.6±2.8bc常规护理组9059.4±5.453.7±5.2b13.9±3.215.5±3.2b

2.3 两组患儿调查问卷得分与满意度比较 优质护理组问卷得分为(93.5±5.5)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1.4±6.4)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患儿满意度为93.33%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8.8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问卷情况比较[±s, n(%)]

表2 两组患儿问卷情况比较[±s, n(%)]

注:两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问卷得分(分)满意度优质护理组90 93.5±5.5a84(93.33)a常规护理组9081.4±6.471(78.89) t/χ213.60307.8503 P<0.05<0.05

3 讨论

PICU患儿在监护过程中, 由于受自身病情危重、周围环境变化、机械通气所带来的损伤以及家属探视时间受限等因素的影响, 会产生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感, 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导致病情加重, 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另外, PICU患儿的发病原因复杂, 接受的侵袭性操作多, 免疫功能低下。开展优质护理不仅能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而且能降低常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对180例患儿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 护理后优质护理组患儿SAS评分和SMH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出院时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 优质护理组患儿满意度为93.33%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8.8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于PICU患儿进行优质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不仅能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而且有利于控制病情, 对患儿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因此, 优质护理护理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手段,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方昆.综合性护理在儿科ICU患儿监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1):169-170.

[2] 唐萍.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当代医药论丛, 2013, 11(9):253-254.

[3] 祝益民.儿科危重症监护与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58-15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4.190

2015-08-12]

10002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ICU

猜你喜欢

儿科病房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换病房
病房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