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对术后辅助化疗耐受性及完成率的影响

2015-05-06卢焕全黄兆伦叶镇彭吴志明卢星照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4期
关键词:完成率血液学耐受性

卢焕全 黄兆伦 叶镇彭 吴志明 卢星照

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对术后辅助化疗耐受性及完成率的影响

卢焕全 黄兆伦 叶镇彭 吴志明 卢星照

目的 探讨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对术后辅助化疗耐受性及完成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近端胃切除术的胃上部癌患者50例设为甲组, 选择同期接受全胃切除术的胃上部癌患者50例设为乙组,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 观察并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以及6次化疗完成情况。结果 两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0%)明显高于乙组(18.0%)(P<0.05)。甲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液学毒性发生率(P<0.05)。甲组完成率明显低于乙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上部癌患者行近端胃切除术会降低患者的辅助化疗耐受性和6次化疗完成率, 该术式是否合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近端胃切除;全胃切除;化疗;耐受性;完成率

胃上1/3区域的癌称为胃上部癌, 手术可扫除区域淋巴结、切除肿瘤原发灶、重建消化道, 是治疗胃上部癌的主要方法。手术有多种术式, 最常用的是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术, 其中近端胃切除的争议较大, 术后会出现严重的消化道反应, 并在相关的报道中得到验证[1-3]。医学界对两种术式是否影响术后辅助化疗耐受性及完成率的研究较少, 为了对此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本文特以100例胃上部癌患者为例进行论述。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近端胃切除术的胃上部癌患者50例设为甲组, 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全胃切除术的胃上部癌患者50例设为乙组。甲组男36例, 女14例;年龄41~61岁, 平均年龄(54.4±2.5)岁;病理学类型:腺癌44例, 印戒细胞癌5例, 其他1例;术前病例分期:Ⅱ期24例, Ⅲ期26例。乙组男34例, 女16例;年龄42~60岁, 平均年龄(55.6±1.8)岁;病理学类型:腺癌40例, 印戒细胞癌9例, 其他1例;术前病例分期:Ⅱ期22例, Ⅲ期28例。患者均无无明显手术禁忌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经术前准备, 甲组近端胃切除后行食管残胃吻合术, 乙组全胃切除后行食管空肠吻合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具体的化疗时机和方案, 时机通常选在术后2~3周内,化疗方案为XELOX方案, 即奥沙利铂130 mg/m2d1+卡培他滨1000 mg/m2, b.i.d., d1~d14)。化疗期间观察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据此对化疗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不良反应按WHO化疗不良反应分级标准评价。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血液学毒性)发生情况及6次化疗完成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0%)明显高于乙组(18.0%)(P<0.05)。甲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液学毒性发生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2 辅助化疗完成情况 甲组有11例完成6次化疗, 完成率22.0%, 乙组有27例完成6次化疗, 完成率54.0%。甲组完成率明显低于乙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662, P<0.05)。

3 讨论

食管胃吻合术不仅用时短、操作简单, 还具有消化道重建方式符合生理, 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低的优势, 这是近端胃切除术得以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但其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消化道反应发生率高。接受近端胃切除术的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几率较大, 常见患者恶心、呕吐, 很难进食, 甚至需要肠内或静脉营养支持。这些严重的营养不良与消化道反应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导致辅助化疗不耐的原因之一。目前, 胃上部癌的手术治疗还没有出现统一标准[4]。Harrison等[5]指出,只要能扫清淋巴结并完成切除肿瘤原发灶, 近端胃切除患者与全胃切除患者在复发时间、复发率以及5年生存率上并无显著差异。当先关的研究指出, 与全胃切除术相比, 近端胃切除术很难做到完全清扫淋巴结, 且不利于患者营养状态的改善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因此通常认为, 胃上部癌患者并适合近端胃切除术, 全胃切除术才是更好的选择。

在本次研究中, 两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0%)明显高于乙组(18.0%)(P<0.05)。甲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液学毒性发生率(P<0.05), 说明消化道反应是导致近端胃切除术患者的辅助化疗耐受性主要病因。与上述观点一致。

总之, 对胃上部癌患者行近端胃切除术会降低患者的辅助化疗耐受性和6次化疗完成率。

[1] 田君, 姚学权, 陈彻, 等.两种术式对进展期胃上部癌术后辅助化疗耐受性的影响.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3):277-282.

[2] 田君, 姚学权, 陈彻, 等.进展期胃癌不同切除术式对辅助化疗耐受性的影响.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4, 6(2):88-92.

[3] 陈映波, 李元方, 陈实, 等.胃癌患者全胃切除功能性空肠间置重建术后对化疗的耐受性.广东医学, 2010, 31(6):729-731.

[4] Takiguchi S, Masuzawa T, Hirao M, et al. Pattern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s in upper third of the stomach. 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11, 58(110-111):1823-1827.

[5] Harrison LE, Karpen MS, Brennan MF, et al. Total gastrectomy is not necessary for proximal gastric cancer. Surgery, 1998, 123(2): 127-13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4.126

2015-06-03]

523000 东莞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完成率血液学耐受性
临床血液学检验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国有企业更容易“走出去”吗?——基于跨境并购完成率的分析
多措并举:洪雅联社提前完成6项指标
关于提高航天型号计划完成率的思考
基于血液学细胞形态学技能学习的轻游戏教学软件开发探索
早期护理干预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儿化疗耐受性的影响
富硒女贞子对山羊生产性能、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银屑病患者血液学检验指标变化特点及其临床诊治价值探讨
miR-29b通过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胃癌细胞对顺铂的耐受性
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中枢痛的疗效和耐受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