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杂髋臼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5-05-06梁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4期
关键词:髋臼优良率入路

梁军

复杂髋臼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梁军

目的 分析影响复杂髋臼骨折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 38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 按照Matta标准, 解剖复位17例, 满意复位15例, 不满意复位6例;根据AP髋臼骨折评分, 优12例, 良15例, 可7例, 差4例, 优良率为71.1%, 其中解剖复位优良率为88.2%(15/17), 非解剖复位优良率为57.1%(12/21),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时机及复位质量的患者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时机和复位质量可能是影响复杂髋臼骨折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复位质量, 必须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复杂髋臼骨折;手术疗效;复位质量;影响因素

髋臼是髋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负重较大, 也容易发生损伤, 髋臼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和挤压暴力引起, 通常会受到骨盆骨折波及, 也可能是由髋关节中心性脱位造成, 属于高能量损伤[1,2]。对于复杂髋臼骨折的治疗, 因其移位形式多样、解剖部位较深, 手术治疗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临床疗效不甚满意。本研究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38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影响其手术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 男22例, 女16例;年龄9~63岁, 平均年龄(34.6±9.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0例, 高处坠落伤5例, 其他3例。经CT、X线片检查并确诊为髋臼骨折, 根据Judet etal影像学评分[2],均为复杂骨折, 骨折分类为:双柱骨折16例, 后柱伴后壁骨折12例, T形骨折6例, 前柱伴后横形骨折和横形伴后壁骨折各2例;除2例为单纯髋骨骨折外, 其余均伴有2种及以上多发损伤, 其中合并骨盆骨折11例, 合并髋关节后脱位8例, 合并颅脑损伤6例, 合并坐骨神经损伤4例, 合并股骨头损伤和股骨颈损伤各2例, 其他合并伤4例。均行手术治疗, 时间为伤后4 d~2个月, 平均时间(18.5±3.6)d, 其中伤后1个月内完成手术31例, 1个月后完成手术7例。

1.2 方法

1.2. 1 手术入路 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及骨折移位情况, 进行手术入路, 7例患者行髂腹股沟入路, 其中双柱骨折3例, T形骨折2例, 其余为前柱伴后横形骨折患者;14例患者行K-L入路, 其中双柱骨折和横形伴后壁骨折各1例, 其余均为后柱伴后壁骨折患者;9例行前后联合入路, 其中双柱骨折7例, T形骨折2例;8例行改良髂股入路, 其中双柱骨折5例, T形骨折2例, 其余为横形伴后壁骨折。

1.2. 2 复位固定 术中以肌松药缓解屈髋、屈膝肌肉紧张度, 以双螺钉技术联合骨钩反复提拉完成复位, 以钛合金重建钢板完成固定, 其中12例加用拉力螺钉, 3例采用可吸收钉, 对陈旧性骨折患者, 术中复位同时对坐骨神经进行探查,对于股骨头已坏死、合并股骨头粉碎性骨折患者, 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1.3 评价标准 对患者行为期1~2年的随访, 按照Matta标准和AP髋臼骨折功能评级[3]对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和临床疗效进行评估, 并观察手术疗效与各指标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多组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38例患者, 解剖复位17例, 满意复位15例, 不满意复位6例[其中1个月内完成手术31例, 仅有1例不满意复位, 1个月后完成手术7例, 均为陈旧性骨折患者, 有5例不满意复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AP评分, 优12例, 良15例, 可7例, 差4例, 优良率为71.1%,其中解剖复位优良率为88.2%(15/17), 非解剖复位优良率为57.1%(12/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患者手术疗效与各指标的关系。见表1。随访结果显示, 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患者12例, 股骨头坏死2例并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坐骨神经痛损伤5例并在1年内得以自行恢复。

表1 38例患者手术疗效与各指标的关系(n, %)

3 小结

近年来, 髋臼骨折的发生率随着高速、高能量致伤因素的增多, 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 对于复杂髋臼骨折,选用正确的手术复位固定方法尤为重要[4]。本研究认为, 性别和年龄并不是髋臼骨折本身的特性, 本组中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对手术疗效影响不大, 由于手术方法及手术入路的选择均以骨折类型为依据, 其对手术疗效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按照Matta标准, 本组患者中不满意复位6例, 其中1个月内完成手术31例, 仅有1例不满意复位, 1个月后完成手术7例,均为陈旧性骨折患者, 有5例不满意复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手术时机对手术疗效影响较大;根据AP评分, 解剖复位17例, 优良率为88.2%(15/17), 满意复位和不满意复位合计21例, 优良率为57.1%(12/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证实, 骨折复位质量与手术疗效联系密切,直接影响到髋关节的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 手术时机和复位质量可能是影响复杂髋臼骨折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复位质量, 必须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将其作为提高复杂髋臼骨折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同时建议对复杂髋臼骨折患者及时手术, 选用适当的复位固定方法, 对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损伤等合并损伤进行妥善处理, 并在术后做好创伤性关节炎的预防工作。

[1] 吕超亮, 方跃, 杨天府, 等.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时机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国骨伤, 2011, 15(8): 630-633.

[2] 王志刚, 屈铁男, 崔书豪, 等.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 12(6):487-489.

[3] 刘宏, 常玉立, 郑科, 等.老年人髋臼骨折手术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医学综述, 2013, 11(5):2082-2084.

[4] 席学义.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7例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7(6):54-5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4.035

2015-06-10]

448000 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猜你喜欢

髋臼优良率入路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入路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