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贫血监测分析
2015-05-06吴晶李佳
吴晶,李佳
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现为了对婴幼儿贫血进行进一步了解,该研究对2013 年8月—2015年8月间该院门诊的240例婴幼儿的贫血情况与年龄、性别、喂养方式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为今后婴幼儿贫血的预防提供有效的临床参考依据,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间在该院门诊进行体检或血液检查的婴幼儿240例,所有入选婴幼儿均接受血液检测。所有入选婴幼儿中0~6个月70例,7~12个月110例,13~24个月60例,男性婴幼儿140例,女性婴幼儿100例。根据婴幼儿的喂养方式进行分组,母乳喂养(不进食奶粉,只吃母乳和(或)辅食)的婴幼儿为A组,奶粉喂养(进食奶粉,和(或)母乳及辅食)的的婴幼儿为B组,每组各120例。A组中男性74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为(1.2±0.6)岁。B组中男性66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为(1.2±0.4)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具有可比性。B组根据母乳的应用情况进行分组,59例采用混合喂养(奶粉联合母乳和(或)辅食)的婴幼儿为B1组,61例采用人工喂养(奶粉和(或)辅食)的婴幼儿为B2组。B1组中男性32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为(1.2±0.2)岁,B2组中男性34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为(1.2±0.4)岁,B1、B2两组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①入选的240例婴幼儿均接受血液检查:常规针刺法采取指尖末梢血,应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对血液样本中的血细胞数目进行统计,记录检测结果。
②向所有入选婴幼儿家属发放调查问卷,对喂养方式,辅食的应用情况及类别进行调查统计。
1.3选择标准
排除血液检查一周前服用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药物的婴幼儿;排除具有脏器损伤的婴幼儿,排除处于疾病期的婴幼儿;排除无法接受血液检查的婴幼儿;所有婴幼儿家属对该次调查内容具有全面而详细的了解,自觉签署知情同意书。
1.4诊断标准
婴幼儿贫血诊断标准:血常规检查结果中的血红蛋白含量(HB)小于110 g/L,则判定为婴幼儿存在贫血诊断。
1.5评价指标
所有婴幼儿均接受血常规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分别统计 0~6个月、7~12个月、12~24个月 3个年龄段贫血婴幼儿的例数,计算各个年龄段的婴幼儿贫血率;根据性别对婴幼儿进行划分,统计男性与女性婴幼儿的贫血例数,计算贫血率;分别统计A组、B组以及B1组、B2组的贫血例数,分别计算4个组别贫血率;将统计所得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6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数据资料应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数据资料应用 t进行检验,当 P<0.05时,代表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3个年龄段的婴幼儿贫血率
70例0~6个月的婴幼儿中贫血14例,所占比例为20.0%;110例7~12个月的婴幼儿中贫血41例,所占比例为37.3%;60例13~24个月的婴幼儿中贫血5例,所占比例为8.3%。7~12个月婴幼儿贫血率明显高于0~6个月和13~24个月的婴幼儿。7~12个月与0~6个月婴幼儿对比,χ2=7.32,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12 个月与 13~24 个月对比,χ2=23.89,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6个月婴幼儿贫血率明显高于13~24个月的婴幼儿,0~6个月与13~24个月的婴幼儿对比,χ2=5.63,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男性与女性婴幼儿贫血检出率对比
140例接受血液检查的男性婴幼儿中贫血32例,所占比例为22.9%;100例接受血液检查的男性婴幼儿中贫血28例,所占比例为28.0%。男性婴幼儿的贫血率与女性婴幼儿的贫血率无明显差异,对比χ2=0.82,P>0.05,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不同喂养方式婴幼儿贫血检出率比较
母乳喂养的婴幼儿中贫血21例,贫血检出率为17.5%,而奶粉喂养的婴幼儿中贫血39例,贫血检出率为32.5%。奶粉喂养的婴幼儿其贫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的婴幼儿。两组对比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采用混合喂养(奶粉联合母乳和(或)辅食)的59例婴幼儿中贫血5例,贫血检出率为8.5%,而采用人工喂养(奶粉和(或)辅食)的61例婴幼儿中贫血16例。奶粉联合母乳和(或)辅食喂养的婴幼儿的贫血检出率明显低于奶粉和(或)辅食)喂养的婴幼儿,两组对比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2。
表1 母乳和奶粉喂养婴幼儿贫血情况对比
表2不同辅食喂养方式两组婴幼儿贫血情况对比
3讨论
贫血是在一定容积的循环血液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标准值。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疾病,往往是由其他基础病变所引发的不良症状。因此一旦出现贫血症状,了解根本才是关键。
小儿贫血多是由失血、溶血及红细胞生成不足所导致的,根据外周血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的数目可分为轻、中、重、极重四个等级。健康婴幼儿的贫血多是营养物质及铁元素的缺乏所引发的,是小儿贫血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该门诊所查出的婴幼儿贫血类型多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诱发因素多为体内贮铁量不足、铁质摄入量不足、生长发育过快及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
结果显示,110例7~12个月婴幼儿中有41例检出贫血,贫血检出率高达37.3%,明显高于0~6个月及12~24个月的婴幼儿。证明,7~12个月为婴幼儿贫血的高发年龄。7~12个月这个年龄段的婴幼儿,在母体内所贮藏的铁量已经基本消耗,造血需要依靠外界物质的补充。此年龄段的婴幼儿生长发育较快,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也较高。因此,在婴幼儿7~12个月时应注重辅食的添加及辅食种类的选择,依靠辅助食品的营养供给满足造血的需要。0~6个月婴幼儿的贫血检出率则高于12~24个月。婴幼儿出生后其在母体内所贮藏的铁量会满足3~4个月的造血需求,但如果其贮铁量不足或未及时得到补充就会引发贫血。在出生后3个月左右,应根据其个体差异适当补充营养物质。孕妇在妊娠期也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性,以满足胎儿的营养需求。
奶粉喂养婴幼儿其贫血检出率相对较高,而混合喂养即奶粉联合母乳及辅食喂养的婴幼儿其贫血几率则低于仅奶粉喂养的婴幼儿。母乳中具有较高的营养物质,且其所含有的免疫蛋白可有效提高婴幼儿的抵抗力,减少婴幼儿疾病的发生。在6个月以后,单纯的母乳喂养已无法满足婴幼儿对营养的需求,应及时添加强化铁米粉、蛋黄、红肉等辅助食品。辅食的选择及应用,要时刻注意勿引起腹泻,以防增加营养物质的流失。
婴幼儿在7~12个月时属于贫血的多发期,继续母乳喂养、及时合理添加辅助食品进行混合喂养会降低婴幼儿的贫血检出率,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喂养,可有效降低贫血发生率,对满足婴幼儿生长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麦文英,谢笑英,廖桂桃,等.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14-115.
[2]钱盈.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贫血监测[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3):58-59.
[3]邱玉玲,李永萍.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33):121.
[4]郭萍.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8):72-73.
[5]赵玮婷,傅弦琴,杜兆辉.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上海医药,2015(22):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