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普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探讨
2015-04-17邹兴斌
邹兴斌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外科教研室,吉林长春 130031
临床带教作为一种综合性比较高的教学环节,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带教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能力与专业素质,从而为学生今后的独立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普外科中进行临床实习的140名本专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男学生有76名,女学生有64名;学生的最低年龄为18岁,最高年龄为20岁,平均年龄为(19.3±0.6)岁。68名本科学生,72名专科学生。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将这些学生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各有70名学生。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学生在学历、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的带教方法该研究对对照组的70名学生实行传统的带教方法,具体内容如下:学生进入普外科后,由护士长向学生介绍科室内的相关规定与普外科临床带教工作的相关注意事项,并指定带教教师,带教教师按照相关规定制定实习大纲,并完成教学内容,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跟班实习。1个月后,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评估考核,患者、学生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对带教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估。
1.2.2 实验组的带教方法该研究对实验组的70名学生实行临床路径式教学方法,具体情况如下:学生进入普外科的第一周:向学生介绍科室内的各岗位职责、病房床位分配、规章制度、环境设施情况以及带教工作的时间安排、教学内容等;第二周:带教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掌握普外科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护理的相关技能、知识和各项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的操作技能以及疾病健康教育知识,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是学生为患者进行诊治服务;第三周: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采集化验标本,掌握常用药的禁忌证、适应证与使用急救仪器的相关知识,参与抢救危重患者并予以有效的护理服务;第四周: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之下,使学生掌握记录护理文件的重要性与书写规范,并组织一次教学查房。最后完成综合评估考核。
1.3 效果评价标准
在进行实习的最后一周,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核与操作考核,根据相关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评分,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100分;为实习学生所接待的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实习学生的满意度;为实习学生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实习学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评估考核成绩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满意度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估考核成绩
将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实际操作成绩、理论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考核成绩,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的评估考核成绩对比
2.2 患者满意度
在两组学生所接待诊治的患者对学生的满意程度方面,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对两组学生的满意程度对比[n(%)]
2.3 带教满意度
在两组学生对不同带教方法的满意度方面,对照组学生的带教满意度明显高于实验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的满意程度对比[n(%)]
3 讨论
在普外科的临床带教工作中合理、有效地应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方法,有利于规范带教流程,提高带教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在带教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操作练习,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了普外科工作的相关注意事项,有利于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能力与专业素质;带教教师与实习学生及时地交流、沟通,带教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改进、完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从而可以使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应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方法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对学生的满意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患者也逐渐提高了对医疗水平、医疗质量的要求,医患矛盾、护患矛盾的发生几率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护理队伍只有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现代化医院的发展要求。
[1]张慧娟.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普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探讨[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S2):809-811.
[2]黄勇.临床路径教学在普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3):2685,2688.
[3]排组拉沙拉依阿当.临床路径教学在普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