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0例绝经期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相关因素分析与探讨

2015-05-06邱新娇钟小花胡铧文邹文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4期
关键词:节育环节育器绝经期

邱新娇 钟小花 胡铧文 邹文清

120例绝经期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相关因素分析与探讨

邱新娇 钟小花 胡铧文 邹文清

目的 对绝经期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对进行宫内节育器取出的600例绝经期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0例绝经妇女进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 其中480例1次取出成功, 所占比例为80.0%, 120例取出困难, 所占比例为20.0%。其中取器困难因素分别为:取器时间不宜22例, 占18.3%, 其中10例合并生理原因;节育环老化20例, 合并生理原因19例, 占16.7%;节育器未及时更换9例, 合并生理原因4例, 占7.5%;心理因素18例,占15.0%。结论 绝经期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与绝经期妇女生理、绝经年限、取出年龄、带器年限时间等因素有关, 其中50例术者取出困难因素不唯一, 多与绝经期妇女生理原因相关。建议节育环的取出最佳时间是在妇女绝经后6个月左右, 术后严格遵照医嘱, 会大大降低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 减少取出痛苦。

绝经期;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相关因素

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 IUD)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避孕方式。20世纪60年代开始,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宫内节育器在我国逐步推广使用, 目前使用率占所有避孕措施的54%[1]。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 如今最初放置IUD的妇女大多进入绝经期, 对绝经期妇女准确、顺利和不增加副损伤取出IUD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就此对600例绝经期妇女来本院进行宫内节育器取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取宫内节育器的绝经期妇女600例, 年龄48~55岁, 绝经年限为0.5~3年, 带器年限为10~25年。

1.2 操作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行阴道检查, 了解有无宫颈粘连, 探查宫腔大小及IUD形态, X线拍片或B超检查确定IUD的位置, 术前进行血常规、尿-HCG各项常规检查, 检查结果无异常后, 由专人常规无菌操作手术取器。

1.2.2 符合下述情况者属顺利取器者 牵拉IUD尾丝即取出, 或用取器钩探入宫腔, 钩取顺利无阻(有时需稍加扩宫)。

1.2.3 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 属困难取器者[2]①宫腔粘连, 宫颈内口粘连、宫口紧, 探针进入宫腔困难, 需剥离扩宫后才能将取器钩探入宫腔将IUD取出;②节育环向外拉出受阻, 需摇晃或扭转节育环将其取出;③宫颈内口合并宫腔粘连;④节育环嵌顿于宫壁内需将其拉至宫口处, 剪断抽丝取出;⑤借助B超或X线观察, 或探针不能探及IUD位置, IUD在宫腔内断裂不易取出。

1.2.4 节育器取出困难患者护理 给予取器较困难且出血较多者止血药, 以减少出血, 同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医嘱术后2周内避免性生活和盆浴, 以防感染。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取器容易与取出困难妇女时间比较 600例已绝经妇女进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手术, 其中480例1次取出成功, 所占比例为80.0%, 120例取出困难, 所占比例为20.0%, 取器容易妇女和取器困难妇女在绝经的年限、取器的年龄、带器年限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取器容易与取出困难妇女时间比较( x-±s)

2.2 取器困难与相关因素分布 50例术者取器困难因素不唯一, 出现双因素及多因素, 多与绝经期妇女生理原因相关。

表2 120例取器困难与相关因素分布的关系(n, %)

3 讨论

3.1 绝经期妇女生理特点 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便、不干扰性生活的[3]、可逆性的长效避孕措施。节育环的取出最佳时间是在绝经后6个月左右, 由于绝经后妇女的生育能力随之丧失, 卵巢功能亦随之衰退, 雌激素分泌明显减少, 子宫也会逐渐萎缩, 子宫肌肉变薄变脆, 且随着绝经时间越长, 该现象越明显[4]。在本次临床回顾中, 取器时间不宜22例, 占18.3%, 其中10例合并生理原因;节育环老化20例, 合并生理原因19例, 占16.7%;节育器未及时更换9例, 合并生理原因4例, 占7.5%;心理因素18例, 占15.0%。由于听其他人说取器痛苦, 心生恐惧, 绝经2~3年不敢来院取环。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 绝经期妇女生理原因(85.0%)占据取器困难相关因素首位。在节育器取出困难相关因素中, 50例术者因素不唯一, 出现双因素导致节育器取出困难, 多与绝经期妇女生理原因相关。节育环不及时取出,就容易嵌顿于子宫肌层, 造成感染、阴道流血、腰腹疼痛等。造成此原因主要因为节育环的大小不变, 但是绝经期妇女子宫缩小, 造成节育环嵌入子宫内壁, 一旦嵌入部位有血管分布, 即可引起嵌入部位出血。如果节育环处于腹腔或者盆腔, 则会增大腹痛和感染的可能, 所以绝经期后妇女最好在规定内的时间内取出节育环, 以免造成取环困难及额外损伤。

3.2 正确指导, 加强计划生育部门宣教 20世纪80年代之前放置宫内节育环的妇女, 随着年龄的增长, 逐渐步入了绝经期, 临床中发现, 一些妇女被检查出绝经已多年, 宫腔体内仍然带着节育环, 主要因为多年以来节育环对身体没有太大影响, 且节育环可能已经长在子宫肌肉里, 硬取出来很痛,于是绝经后不愿取出环。作为计划生育服务部门应加强宣教,告知节育环最佳取出时间, 正确指导绝经期妇女绝经后及时取器, 提前告知妇女取器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减少绝经期妇女对宫内节育器取出术的错误认知和恐惧心理[5]。

3.3 IUD取器困难与绝经年龄、带器年限有关 从此次临床资料回顾统计发现:取器成功的480 例平均绝经年限(0.8±1.2)年, 平均取器年龄(47.2±3.8)岁, 平均带器年限(13.2±3.7)年;取器困难120例, 平均绝经年限(2.6±0.4)年,平均取器年龄(53.5±1.6)岁, 平均带器年限(17.3±4.0)年。本次结果统计提示:IUD取器困难与绝经年龄有关。绝经时间越长, 取器困难程度越大, 取器年龄越大, 取器困难程度也越大, 在此次研究中, 发现带器年限越长, 取器困难程度随之增大。

3.4 宫内节育器的老化及未在合理使用年限内更换 子宫颈萎缩是多数患者取环困难的主要原因。但临床中发现有一部分节育器取出困难也与节育环老化有关, 所以, 医务人员予以充分的重视, 在最初放置IUD时应告知妇女, 其所使用的IUD的类型和使用年限, 督促定期检查, 到期时及时更换,可大大降低取器困难的发生率[6]。

3.5 最佳取器时间 大部分取器顺利者大多在更年期或绝经6个月~1年内完成[7], 但子宫有萎缩倾向的、IUD 下移或本人有腰痛等自觉症状者尤其是更年期月经紊乱或绝经6个月~1年内者要定期到医院做B超检查, 以便及时取出,避免IUD 取出困难。

综上所述, 节育器取出困难尤其是绝经期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原因各异, 直接原因还是因绝经后性激素分泌减少, 子宫萎缩, 缩致使节育器变形、嵌顿等引起。其次与绝经年限、取出年龄、带器年限时间等因素有关, 绝经年数越长, 取器年龄越大, 取器困难程度越大。在此次研究中, 发现带器年限越长, 取器困难程度随之增大。但临床上可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 大大降低取器困难的发生率。

[1] 高颖.女性绝经后宫内节育器(IUD)取出困难与感染问题分析.求医问药, 2013, 11(1):266-267.

[2] 张志荣.绝经期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的相关因素分析.心理医生杂志, 2012, 7(220):110-111.

[3] 徐玲.绝经期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65例临床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4, 14(16):78.

[4] 梁晓, 冯宗丽, 谭小容, 等.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及社区干预模式探讨.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2):74-75.

[5] 韦娣.绝经期取环73例分析.中外健康文摘, 2012(30): 185.

[6] 李倩.B超监视下自制取环钳应用复杂性IUD取出358例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22):83.

[7] 李静文, 左慧萍, 杨晓红.宫内节育器嵌顿取出困难28例.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32-3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4.182

2015-04-09]

518052 深圳市南山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节育环节育器绝经期
不同时期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效果及发生带环妊娠的原因分析
健康教育在围绝经期阴道炎预防中的效果研究
经常口服避孕药和使用节育环的女性何时怀孕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宫内节育器影响以后妊娠吗?
经常口服避孕药和使用节育环的女性何时怀孕
宫内节育器异位、嵌顿的因素探讨
延经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
彩超对宫腔内“T”型节育器异常的显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