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雪庵先生音乐创作

2015-05-05王磊

歌剧 2014年9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

王磊

内容提要:刘雪庵是20世纪中国音乐史上最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之一。他一生致力于音乐创作,留下了大批优秀作品。本文拟从刘雪庵的创作背景、作品概述、歌曲本体研究与谱例版本对比等几个方面出发,对刘雪庵创作的《飘零的落花》进行粗浅探讨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本人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尝试对《飘零的落花》的艺术辅导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刘雪庵、《飘零的落花》、艺术歌曲、艺术辅导

一、刘雪庵生平初探

黄自作为我国早期音乐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其“四大弟子”之一的刘雪庵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他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论与优秀的音乐作品,而且他的一生像一首悲壮的歌,饱经沧桑,其结局也不免让人唏嘘长叹。

刘雪庵出生于四川一个富裕家庭,家有田地+余亩,家中排行老四,上有哥哥姐姐,下有两个妹妹,大哥刘好生是音乐教师,刘雪庵从小跟随其学唱昆曲,又因大哥的岳父雷崧斋是前清秀才,开办私塾,从而使幼年的刘雪庵在那里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

然而,好景不长,天降大祸,父亲在一次洪水中被夺去性命,年幼的刘雪庵尚未从悲痛中走出,噩耗再次降临。母亲和哥哥姐姐相继染上肺病,不幸离世。对于13岁的刘雪庵来讲,可谓雪上加霜。那一年,他被迫辍学,过上自食其力的生活,不过在赚钱养家的同时,刘雪庵并未放弃对音乐的学习。1930年他考入上海国立音专,师从黄自,深研作曲理论,跟随俄籍钢琴家吕维钿夫人学习钢琴,又与朱英学习琵琶,师从易伟斋学习中国诗词、与龙榆生学习中国韵文及古典诗词,与吴伯超学习指挥,与李惟宁学习赋格与自由作词,后来又得到齐尔品先生的赏识。黄自主张学习西洋音乐的方法,对刘雪庵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刘雪庵在以后的创作实践中,将民族音乐的传统手法与西洋的作曲技法有机结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作为20世纪中国音乐史上极具影响力的爱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刘雪庵被载入《大英百科全书》。身为作曲家,他在抗战歌曲、艺术歌曲、钢琴音乐、戏剧配乐,电影配乐等方面都很有建树,留下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身为教育家,他曾长期在国立音乐学院、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苏南文教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学校任教,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身为社会活动家,他积极从事各种抗日爱国活动,与郭沫若、田汉、张曙、潘子农、贺绿汀等人共事,为中国音乐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刘雪庵的作品概述

刘雪庵在音乐事业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集中在音乐的创作上。他谱写的乐曲,情深意浓,极为感人,因而得到广泛流传,影响遍及海内外。他的音乐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包括歌曲、器乐曲、戏剧音乐以及音乐文学(歌词)。其中数量最大、影响最广、成就最高的还是声乐歌曲。他创作的声乐歌曲从形式上看可分为齐唱、合唱、重唱、独唱作品:从体裁上可分为群众歌曲,电影歌曲、艺术歌曲等。

(一)不同阶段的音乐作品

在校求学期间,刘雪庵便开始了音乐创作。他的早期作品主要为抒情乐曲,其中《踏雪寻梅》、《飘零的落花》,《菊花黄》、《枫桥夜泊》、《红豆词》等乐曲典雅高洁,温柔敦厚,艺术韵味浓郁,深受当时的文化人所喜爱。

刘雪庵歌曲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为独唱艺术歌曲。如早期的《飘零的落花》、《早行乐》、《采莲谣》、《红豆词》等都是30年代初期创作的,都已在日本东京龙吟社音乐出版事务所以《歌曲四首》命名出版。之后在法国又以《歌曲三首》命名出版了《布谷》、《淮南民谣》、《枫桥夜泊》,这些版本当时已在全球发行。

抗战的爆发将刘雪庵推进抗战的热潮中。激起了他的创作热情,他以烽火般的现实斗争生活为内容,相继写了《募寒衣》(柳倩词)、《长城谣》(潘子农词)、《保卫大上海》(施谊词)等歌曲,这些歌曲很快都被登上当时重要的进步报纸《救亡日报》上。后来他又写了《流亡三部曲》的《流亡》和《上前线》(江凌词)。

刘雪庵先生早在30年代中期就开始从事电影歌曲的创作,1935年为电影《父母子女》写作了《出征歌》,后来又陆续为电影《满园春色》写作了主题歌,为电影《十字街头》谱写了插曲《思故乡》。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为《孤岛天堂》、《中华儿女》、《保家乡》等影片写作了主题歌。抗战胜利后为电影《万象回春》谱写了主题歌,为《天堂春梦》谱写了插曲《光明在望》。《飘零的落花》就是当时电影《新婚大血案》的电影插曲。

(二)刘雪庵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

1、坚持“民族性”创作手法

刘雪庵先生音乐作品中最为突出的特征是“民族性”,这些“民族性”深深地埋藏在爱国主义情怀中。在喧嚣的炮火中,依然能保留着“民族性”是一种无可比拟的爱国精神。他将民族民间音乐和西洋作曲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将《飘零的落花》创作成一首不凡的作品。齐尔品也为之喜之不尽,并连同刘雪庵的《早行乐》、《采莲谣》、《菊花黄》一起命名为“四歌曲”并介绍至东京出版。齐尔品在后来在《音乐季刊》中发表了一篇《现代中国的音乐》的文章,文中特别称赞刘雪庵,说刘雪庵年纪轻轻,但在其钢琴作品、短歌及小曲中,却表现出了明显的中国风味,是一位极具前途的作曲家。那年,刘雪庵仅仅2g岁。

2、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

刘雪庵是被载入《大英百科全书》的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小时候在私塾中广泛涉猎诗、词、歌、赋,从小又学习国画、昆曲、后来学习了钢琴、指挥及作曲理论知识,所以在刘雪庵身上可以看到多方面的文化底蕴,他常在上海国立音专校刊《音》上发表文章和诗词,在广大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俄籍旅居法国的钢琴家、作曲家、上海音专的客座教授齐尔品就是从校刊《音》上发现了这位音乐艺坛上的“干里马”的。

三、对《飘零的落花》的歌曲本体研究

经笔者考证,《飘零的落花》的乐谱共有两个版本。一是由筹备委员会工作小组撰写、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刘雪庵作品选》;二是由莫纪纲撰写,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指南》。在刘雪庵先生的作品中,他对《飘零的落花》这一歌曲得本体进行了细微的探讨。他认为:“音乐是一种艺术,诗词又是一种艺术,把音乐同诗词结合在一起就成了另一种综合的时间艺术——歌曲”。他强调“字音清楚”在歌曲中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将虚字、实字、重拍、长音交织对应的必要性。把虚字或者带有语气词的字,短促或者轻声地放到弱起拍,把实字或者重要的字放在时值长的音上。只有这样,才能在音乐作品中突出和强调那些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字音。endprint

(一)艺术歌曲

西方“艺术歌曲”的定义是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人物的一种音乐体裁,钢琴伴奏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名称因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立,成为了一种独立类型的歌曲种类。

在西方艺术歌曲的定义中,艺术歌曲有五大特征,即1、诗与音乐的结合;2、以钢琴伴奏(独唱);3、结构精致、紧凑;4、内容丰富:要求演唱者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与艺术修养。

艺术歌曲这一演唱形式经过多年的演变,在上世纪初流入我国。到了上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以黄自、萧友梅、赵元任、聂耳等为代表的作曲家,用西洋技法创作了中国声乐独唱作品。

(二×《飘零的落花》的音乐本体分析

《飘零的落花》在结构上属于“起、承、转、合”的完整性四句式。这是中国民歌的一种典型的机构方式,平稳自然、易于上口。前奏4小节为左右手同步的五声音阶琶音进行,开始的两个乐句是最初的陈述,伴奏部分基本上是左手为旋律声部,与人声同步进行,右手为柱式和弦。

《飘零的落花》是两段体结构,曲式结构如下:

调性为bF宫民族调式。整首曲目的钢琴伴奏,是一首典型的功能性和声的结构。钢琴伴奏从低音区以五声旋律作为前奏,缓缓带出作曲家对《飘零的落花》这首歌曲无限的哀伤、惆怅、无奈的意境。在歌词(第8、9、12、20小节)“一枝春”、“嫩绿”、“无情手”、“无踪影”处都分别用了一些重属和弦,在当时是非常新颖的作曲技法,这些重属和弦的运用衬托了此曲痛苦、忧伤的意境。第1 5小节,从属七和弦开始,加强了音乐的渲染力,感染力,然后和声渐渐回到功能性的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及属七和弦(I、IV、V、V7)的走向,慢慢趋于平和,最终结束了这首充满忧伤愁虑的作品。

歌词解析:

想当日梢头独占一枝春——梢头:树枝的顶端。回想当初的辉煌。独自站在最高处,独占鳌头,像春花一般灿烂无比;

嫩绿嫣红何等媚人——呈现的姿态嫩绿嫣红何等的美丽:

不幸攀折惨遭无情手——攀折:指对花草的不爱护,折断!不幸悲惨遭到无情人的拉折,折取,不被珍惜;

未随流水转坠风尘——但未随着光阴流逝,而坠入风尘中,没被流水卷走,没有堕落:

莫怀薄幸惹伤心——莫的意思是“不,不要”。心里不要有遭到不幸就独自伤心的心情;

落花无主任飘零——飘落的花儿无处安生,只能无目的地四处飘零,陨落;

可怜鸿鱼望断无踪影——鸿鱼是大鱼的意思,也指鸿鱼逆流主人潜逃。水里的鱼也柔肠一寸惆怅不断,望着落花飘的无踪无影;

向谁去呜咽诉不平——心中的怨又能向谁倾吐,诉说不平呢;

乍辞枝头别恨新——乍是“突然”的意思,也有初的意思。离开枝头道别新仇旧恨;

和风和泪舞盈盈——和风是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比喻和缓,不粗暴。和泪自然就是温和的泪,不是痛哭,舞姿也轻盈了;

堪叹世人未解侬心苦——堪的意思是可以,足以。足以慨叹世间人不能解读和理解你心中的苦楚:

反笑红雨落纷纷——反而笑话红色的雨(这种是色若桃花的雨)纷纷落下。指不被理解,反遭讥笑;

愿逐洪流葬此身——看到这些,就想,希望能随着世态的洪流来埋葬自己吧,葬了这身躯;

天涯何处是归程——归程也指“家”的意思,归宿。天涯这么大,却没有一处是容身之地,没有归宿;

让玉香消逝无踪影——本来美丽的女子却死亡了,香消玉殒。像玉一样陨落,像花一样掉落:

也不求世间予同情——但也不求世人给予同情了,世态炎凉,事已至此。

理解在先,诠释在后,把握时代背景首先需要通读歌词,体会作者的心灵意境,歌词共126个字,却在落花和流水之间写出了人生的变化无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飘零的落花和东逝的流水容易引起一种青春渐老、芳华易逝的感慨。歌词表达细腻,带有伤感。又有世态炎凉之感。回想当日有过的辉煌或是种种,人生也不过是过眼云烟,跌宕起伏是人力无法阻挡的,生命如落花般无奈,心中有怨无处相诉,落花就这样自顾自地,反笑红雨落纷纷,愿逐洪流葬此身,天涯何处是归宿。

(三_《飘零的落花》的乐谱版本研究

《飘零的落花》的曲谱与歌词有两个版本。一是由筹备委员会工作小组撰写、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刘雪庵作品选》(2002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飘零的落花》为其中第七首(第14页);二是由莫纪纲撰写、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指南》(2003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该作品位于“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中的第12首(第57页)。

以下为两个不同版本的谱例对比:

例一、中国文联出版社版本:上海音乐出版社版本:

★标记处,为两版本差异之处,笔者认为上海音乐出版社的版本存在错误,该版本此处的bbA,在和声分析及运用中是毫无依据的,疑为纯粹的编印错误。

例二、中国文联出版社版本:

上海音乐出版社版本:

此处(歌词:不幸)的节奏标记,在今后的出版工作中,应采取刘雪庵先生的记谱方法。笔者认为作为声乐作品以分开的两个16音符的标记,更能体现出艺术歌曲的细腻之处。以帮助演唱者更明确、更清晰地表达作曲家的本意。

例三、中国文联出版社版本:

上海音乐出版社版本:

此处第一拍、第二拍应为4分音符。应尊重(中国文联出版社版本)刘雪庵先生每一拍一个4分音符得时值结构,上海音乐出版社显然是印刷错误。另外笔者认为这是将西方大小调巧妙地运用到民族调式中的初步尝试。在西方大小调中,这个和弦属于和声大调的范畴。这种用法也体现了刘雪庵创作的一大特点,将西方创作技法和理论运用到中国传统民族调式之中,与五声调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同时也为作品增添了色彩。endprint

歌词错误之处:

在对比两个版本之后,笔者发现,有些歌词存在明显错误。歌词是表词达意的关键,若歌词错误。相信在表达词作者的意图上会有很大偏差,如下:

例四、中国文联出版社版本:

上海音乐出版社版本:

★处标记的歌词中国文联出版社的版本为“未随流水转堕风尘”,而上海音乐出版社的版本为“末随流水转堕风尘”,“未”字和“末”字相差不多,若不仔细观察,很难看出区别,所以在印刷时也很容易出现错误。虽然写法相似,但意思相去甚远。根据笔者的多处采证,听取音响资料以及对歌词的诠释,认为上海音乐出版社的版本有误。

以本人多年教学经验之体会,在今后的声乐作品的演唱中,特别是年代较为久远的作曲家的作品中,我们应该采用较为规范的版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来进行声乐表演艺术的再创作。

四,演唱者与艺术辅导的合作

作为一首艺术歌曲,特别是与钢琴伴奏结合的艺术歌曲,除了演唱者对声乐部分的音色、咬字、气口等多方面的研究之外,还应充分细致地分析研究钢琴伴奏部分的和声肢体及伴奏音型。在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并非是歌唱的附属,伴奏与歌唱同样重要,两者相辅相成,它并不是单纯的“伴奏”载体,而是烘托意境,帮助演唱者渲染气氛,深层次地对整部曲目进行诠释的重要手段。演唱者要充分做到与钢琴伴奏者之间进行紧密的艺术合作。歌者往往有个误区——不注意听前奏,等到到演唱时突然开口,不仅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且也打破了整首歌曲的意境。从示意钢琴伴奏可以开始时,随着钢琴伴奏缓缓进入角色,从音乐的开始到结束都要努力体会歌曲中的歌词内容,以与钢琴伴奏达到完美配合。要严格遵循古典艺术歌曲规范的演绎准则,以其较为准确地再现词、曲作家的创作本意。

结语(刘雪庵的历史地位)

刘雪庵在学术上大力提倡民歌,主张洋为中用。1946年他在璧山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编辑出版了《民歌选集》,并在自序中强调:“民歌是与人民自己的呼吸合拍而且血肉相连的东西。我们中国的新音乐工作者就应该深入人民大众中,去发掘民歌、研究民歌、丰富内容,充实技术,把老百姓的东西拿过来加工,再还给老百姓。应用近代进步的科学理论与技术,来创造为其他国家作者不能写出的具有中国风味的民族音乐。”

刘雪庵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词作家,其创作生涯始终贯穿着一条爱国主义红线。刘雪庵的首位研究者匡慧(德国音乐科学研究会音乐学教授)讲道:“刘雪庵为我们留下的最珍贵的东西,是他那坚贞不屈对祖国、音乐和艺术的爱,他的创作是其思想境界、艺术理想和追求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位民族声乐的辅导教师,想通过以上对《飘零的落花》的分析,让大家对刘雪庵这位伟大的作曲家以及那个年代的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刘雪庵先生一些优秀的艺术歌曲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欣赏、借鉴、演唱和挖掘的。希望通过笔者的一些艺术辅导的心得,能促使我们当代民族声乐继承者们重新演绎和诠释刘雪庵的这首作品,以此来推动我国民族声乐的创作和演唱发展。

在当代,刘雪庵无疑是作曲民族化、大众化的一位重要奠基人。他的艺术风格是民族的、抒情的,易于上口、耐人寻味、自然生动。在中国传统五声音阶的运用上,没有谁能像他这样潇洒自如,也没有谁能像他这样主宰五声无往而不适、无往而不妙。如他的《春夜洛城闻笛》、《飘零的落花》、《踏雪寻梅》(刘雪庵词、黄自曲)等艺术歌曲,听之会入耳目炫、心动神迷。他的歌曲脍炙人口,流传中外,誉满全世界。endprint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梅花引》的艺术特色与演唱研究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浅析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音乐特征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艺术歌曲流行唱法对艺术歌曲发展的影响
浅析尚德义艺术歌曲的创作及其特征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谈福雷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技巧——以《梦后》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