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研海洋气象要素温湿度传感器的实现

2015-05-05汤传贵王东明

机械管理开发 2015年9期
关键词:跳线管脚原理图

汤传贵, 王东明

(1.海军驻青岛造船厂军事代表室,山东 青岛 266001;2.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01)

引言

目前,国内外已有的温湿度传感器在性能上虽然可以基本满足要求,但是存在如下缺陷:机械部件易损坏、读数准确度低、接口电路复杂、环境适应性差[1]、维护保养过程繁琐;除此之外,国内外已有的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单一,无法满足用户对不同接口的需求。为解决现有温湿度传感器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本文提出一种海洋气象要素温湿度传感器(以下简称传感器),并其实现过程及方法进行了描述。

1 技术方案

首先,该传感器盒体采用注塑模具制造一次成型。盒体的上端装有敏感器件,敏感器件的外壳是由特殊PVC材料制成的防盐雾保护罩,保护罩表面覆盖特氟隆保护膜,此保护罩可有效阻止粉尘、盐雾及其他腐蚀性物质进入保护罩内,起到抗盐雾、抗腐蚀等作用,能有效保护敏感器件,并且该保护罩不含机械部件、抗高温、免维护。

其次,硬件电路均经过温度补偿处理[2],包括敏感器件、信号放大电路、电压转换电流电路、串行通信电路、输出信号选择电路,从而保证该传感器在高温、低温等复杂的海洋环境中输出信号及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图1信号放大电路包括TLC2652运算放大器及相关的配置电容和电阻。敏感器件的输出信号进入运算放大器的第三管脚同相输入端;通过反馈电阻R14、R18以及微调电位器WR1连接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为了保证放大倍数的准确性,在电路中加入了微调电位器 WR1;敏感器件的输出信号经过运算放大电路实现放大,再分别进入温度和相对湿度回路的电压转换电流电路,保证了其温度漂移性、线性度、高温环境的可靠性。

图1 信号放大电路原理图

通过图2所示电压转换电流电路的搭建,实现了敏感器件的输出信号转换成4~20 mA电流信号的功能,解决了用户对传感器输出电流信号的需求。

图2 电压转换电流电路原理图

图3 ,RS485串行通信电路包括 MAX485转换芯片,将敏感器件的输出电平转换为RS485电平。敏感器件信号分别进入转换芯片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并通过电阻R5和电阻R7进行电平上拉;转换后的信号分别由转换芯片的第六管脚和第七管脚输出;在转换芯片的输出端加入保险电阻F1、F2和稳压二极管D5,可以在户外工作中防止雷击,提高可靠性。

图3 RS485串行通信电路原理图

通过图4所示串行通信电路的搭建,将敏感器件的输出电平转换为RS232电平,实现了敏感器件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功能,解决了用户对传感器输出数字信号的需求。

图4 RS232串行通信电路原理图

图5 输出信号选择电路原理图

图5 所示,电压转换电流电路的输出信号分别进入跳线选择开关J5-T H的第三管脚和J6-RH的第三管脚;RS485串行通信电路的输出信号分别进入跳线选择开关J5-T H的第二管脚和J6-RH的第二管脚;RS485串行通信电路的输出信号分别进入跳线选择开关J5-T H的第一管脚和J6-RH的第一管脚;通过输出信号选择电路的跳线选择开关可以按需选择输出信号形式,包括4~20 mA电流信号、RS485信号和MAX232信号。通过输出信号选择电路的搭建,实现了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快速灵活切换,解决了用户对传感器不同输出信号选择的需求。

2 结语

通过以上过程,得到了一种具有供电电压范围宽、测量精度高、环境适应性强、接口灵活等特点的适用于海洋环境的温湿度传感器,满足了海洋对温湿度传感器环境适应性的要求,及用户对温湿度传感器接口形式多样性的需求,弥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1] 陈如冰,吴向东.温湿度计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J].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2008(3):134-137.

[2] 黄庆安,秦明,张中平.CMOS工艺兼容的温湿度传感器[J].半导体学报,2005,26(7):15-18.

猜你喜欢

跳线管脚原理图
高压送电线路耐张塔跳线三维建模及计算
浅谈STM32核心板原理图设计
电路原理图自动布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Protel DXP 2004层次原理图的设计
±800 kV特高压直流线路跳线上绕耐张塔研究
基于图像处理的异型电子元器件管脚偏移误差检测方法研究
CMOS数字IC管脚电容的估算与测量
HC08芯片JVT测试方法的探究
特高压直流六分裂笼形硬跳线安装工艺
交流特高压单柱组合耐张塔软跳线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