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分期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

2015-05-05杨怡张伟朱俊平彭红霞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面肌痉挛针灸

杨怡,张伟,朱俊平,彭红霞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乐山 614000)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指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地抽动,出现口角歪斜和眼睑紧闭的病症。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是一种顽固难治且易复发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此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我科采用针灸分期治疗面肌痉挛,并与常规针刺和西药治疗作对照观察,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乐山市人民医院针灸科及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患者 140例,均为原发性面肌痉挛。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分期治疗组(50例)、针刺组(50例)、西药组(40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1]

①中年以后发病,女性多见;②抽搐多从眼轮匝肌开始,可扩散至面颊肌、口轮匝肌,甚至颈阔肌;③紧张劳累后加重,入睡时停止,不可自行控制;④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并排除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痛、Meige综合征、癫痫、癔病以及各类颅内病变引发的继发性面肌痉挛;⑤头颅CT、MRI检查排除占位性病变。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能够坚持治疗,且资料完整。

1.4 排除标准

①继发性面肌痉挛;②癔症性面肌痉挛;③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疾病危及生命,以及意识不清者;④合并严重感染者;⑤精神病患者;⑥妇女妊娠期;⑦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坚持治疗者;⑧在观察期间采用其他治疗者。

1.5 分期标准

面肌痉挛的分期目前在权威医学杂志上尚无提及,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工作实践中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和病程长短把疾病分为3期。

早期:起病1个月以内。

中期:病程1~5个月。

后期:病程5个月以上。

2 治疗方法

2.1 分期治疗组

穴位注射取翳风、太阳、颧髎、完骨、四白、地仓穴,每次取 2~3个穴位;温针和针刺取阳白、丝竹空、下关、翳风、完骨、巨髎、太阳、迎香、合谷穴。

2.1.1 早期治疗

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针的方法。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维生素 B12注射液 0.2 mg、2%利多卡因注射液1 mL、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2 mL混匀,选取上述2~3个穴位进行穴位注射,每穴注射1 mL,每日1次,注射5次为1个疗程。穴位注射完毕后,选取3~4个温针穴位,常规消毒后,采用0.30 mm×40 mm一次性针灸针直刺进针,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在针柄上插 2.0 cm长的药用灸条段,点燃施灸,待艾条燃尽后去灰取针,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1.2 中期治疗

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针的方法。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维生素B12注射液0.2 mg、香丹注射液3 mL,选取上述2~3个穴位进行穴位注射,每穴注射1 mL,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穴位注射完毕后配合温针治疗,方法同早期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1.3 后期治疗

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针的方法。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地西泮注射液1 mL混匀,每穴注射1 mL,每隔5日注射1次,注射5次为1个疗程。穴位注射完毕后配合温针治疗,方法同早期治疗。此法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2 针刺组

取翳风、太阳、丝竹空、四白、完骨、颧髎、地仓、下关、迎香、合谷穴。每次选取5~8个穴位,采用0.30 mm×40 mm一次性针灸针,常规消毒后,直刺进针,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1 h,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4 d,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3 西药组

口服卡马西平片,每次0.2 g,每日3次,共服用3个月统计治疗效果。

3 治疗效果

3.1 肌痉挛程度分级标准[2]

肌痉挛程度判定按Cohen、Albert痉挛强度分级。0级为无痉挛;Ⅰ级为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增多;Ⅱ级为轻度,眼睑面肌轻度颤动,无功能障碍;Ⅲ级为中度,明显痉挛,轻度功能障碍;Ⅳ级为重度,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伴睑裂变小,影响工作、行走,不能开车、阅读等。

3.2 疗效标准[2]

按Cohen、Albert痉挛强度分级评估疗效。

完全缓解:治疗后由Ⅱ~Ⅳ级降低至0级。

明显缓解:由Ⅱ~Ⅲ级降低至Ⅰ级,Ⅳ级降低至Ⅰ~Ⅱ级。

部分缓解:由Ⅲ级降低至Ⅱ级,Ⅳ级降低至Ⅲ级。

无效:治疗后无变化。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各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分期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均分别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各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3.4.2 分期治疗组各期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早期治疗患者完全缓解率达 100.0%,疗效明显优于中期和后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用此方法治疗,早期患者可完全治愈,中期和后期患者疗效显著。详见表3。

表3 分期治疗组各期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4 讨论

原发性面肌痉挛是目前临床医务工作者认识不足和不够重视的疾病,其病因复杂,缠绵难愈,属于诊断明确,疗效不佳的病症。此病属中医学的“面风”、“筋惕肉瞤”范畴,由于感受风邪,风邪阻滞经脉,面部经筋出现筋急的病变;或邪郁化热、壅遏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筋脉拘急而抽搐;或阴虚血少、筋脉失养,导致虚风内动而抽搐[3]。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面神经通路受到机械性刺激或压迫有关[4]。由于患者劳累、受凉、体质不佳致免疫力下降,病毒乘虚侵入人体,面神经受病毒感染后发炎、水肿,面神经核内产生异常电兴奋灶,引起整个面部的痉挛抽动,所以早期及时正确的治疗是治疗此病的关键。

针灸分期治疗面肌痉挛是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探索出来的一套治疗面肌痉挛的新方法。此法根据患者病程长短把疾病划分为早期、中期、后期。早期患者外感风邪,病毒引起面神经发炎、水肿,面神经传导通路异常,产生异常电兴奋灶,引起整个面部的痉挛抽动,此时宜及早消除病因。我们采用泼尼松龙注射液消炎消水肿,维生素 B12注射液营养神经,利多卡因注射液镇静止痛,三药合用,通过穴位注射直接作用于病变的面部,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中期患者由于早期未能及时消除神经的炎症水肿,致使神经血管粘连,神经受压,血管的跳动带动神经肌肉的痉挛,宜以活血营养神经为主。采用香丹注射液活血通络,维生素B12营养神经。后期患者由于神经压迫日久,产生脱髓鞘变性,神经轴索间发生串电现象,非一般的药物和方法难以奏效。采用地西泮注射液镇静、解痉,地西泮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和肌肉松弛作用。有学者认为[5]其作用于面神经干及神经末梢,抑制神经的兴奋传导,使神经突触受损伤,从而使其传导兴奋性降低,传导速度减慢,兴奋性冲动不能传入效应器,从而解除痉挛症状[6]。

在以上三期治疗中,我们均配合温针灸治疗。温针灸能够疏风散寒,温通血脉,养血活血。现代临床研究发现[7],温针灸能够迅速消除或改善局部组织的水肿、充血、渗出、粘连、挛缩、缺血等病理变化,从而加快循环,促进代谢,使病变组织和神经重新修复。在分期治疗中,温针灸还能快速减轻患者穴位注射后的胀痛感,加快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提高疗效,故穴位注射配合温针灸治疗疗效显著。

目前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有多种,如传统针刺法、神经干刺法、穴位埋植法等,随着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研究的逐渐深入,临床使用的治疗方法所面临的问题日益显现,中医学对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固守于传统理论阐述,缺乏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本病的取穴和治疗手法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临床研究设计不够严密,缺乏治疗机理的探讨,阻碍了针灸治疗本病的进一步发展。由于以上原因,使得现有的针灸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难以令人信服。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发现面肌痉挛患者并不是病因不明,绝大多数患者早期皆有劳累受凉史,初期的痉挛与面神经的炎性刺激有很大关系,所以早期我们以温经散寒,消炎消水肿抗病毒治疗为主。从本研究可以看出,早期来治疗的8例患者完全治愈,并且早期中有4例患者痉挛程度达到Ⅳ级(重度),皆经过不到 1个疗程就治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针灸研究应依从于临床实践[8],以临床研究为基础,用疗效说话,目前针灸能够单独治愈的病种是十分有限的。从本研究可以看出,针灸分期治疗面肌痉挛方法无论是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均高于传统针刺法和西药治疗,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医学专家推荐患者直接针灸治疗的病种很少,患者早期患病后也很少首先想到用针灸治疗。而针灸的穴位注射由于综合了穴效和药效的两大效应[9],从而使整体治疗效应优于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或单纯性针刺,具有较为明显的增效减副优势。针灸分期治疗面肌痉挛从针灸临床实际出发,找准病因,从控制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入手,针药结合,既对症治疗,也对证治疗,极大地提高了治疗效果,提高了针灸的治疗效能。

[1]曹莲瑛,张伟,沈特立,等.不同频率电针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6):372-374.

[2]汪健,高平峰,周发明,等.A型肉毒毒素治疗 Meige综合征的方法及效果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2):191-193.

[3]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71.

[4]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1.

[5]崔本元.茎突孔内注射安定治疗面肌痉挛32例临床观察[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17(4):244.

[6]刘红军.氯硝安定联合 A型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眼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22(5):451-452.

[7]黄志刚.温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0):26-28.

[8]杨骏,储浩然.针灸研究应依从于临床实践[J].中国针灸,2010,30(1):3-5.

[9]诸敏晖,陈玉华.论穴位注射的穴药效应[J].中国针灸,2005,25(1):46-48.

猜你喜欢

面肌痉挛针灸
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