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对红斑狼疮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5-05-05余六秀谢丽华黄春晖
余六秀,刘 兰,谢丽华,万 燕,黄春晖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皮肤风湿科,南昌 330006)
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对红斑狼疮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余六秀,刘 兰,谢丽华,万 燕,黄春晖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皮肤风湿科,南昌 33000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控制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红斑狼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及干预1、3、6、12个月时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包括躯体健康(PF)、躯体角色功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绪角色功能(RE)、心理健康(MH)8个维度]。结果 护理干预6、12个月GH、VT、SF、RE、MH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l),提示观察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 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生存质量。
护理干预;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生存质量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is,SLE)为一病因未明的以多系统损害伴多种自身抗体形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多因素所致,如遗传、病毒感染、免疫异常、阳光或紫外线的照射、某些药物诱发及雌激素等引起自身免疫炎性疾病[1]。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皮肤风湿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SLE患者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SLE患者,男16例,女104例,年龄16~66岁,平均35.5岁。均符合SLE诊断标准[2]。并发症:肾脏损害65例(包括肾病综合征34例、狼疮肾炎1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5例),中枢神经系统损害5例,心力衰竭12例,肺损害、肺部感染10例,间质性肺病13例,泌尿系感染7例,严重白细胞减少症8例。120例患者经综合治疗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内科常规护理,包括避免诱发因素、防止疲劳、饮食心理护理、关节护理、用药的观察及护理等。
观察组进行责任制整体护理。
1.2.1 心理干预
责任护士用和蔼可亲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详细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发展及转归、用药及注意事项,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指导患者家属及朋友给予心理及经济上的支持,帮助患者建立最佳心理状态。
1.2.2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详细的护理记录,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生命体征、体质量、腹围、二便等情况。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并定期监测狼疮活动指标。
1.2.3 不良反应的护理
1.2.3.1 积极预防感染
SLE患者因自身免疫功能缺陷,患者长期应用大剂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患者白细胞下降,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受影响,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而加重肾脏负担,因此要积极预防感染[3]。
1)采取保护性隔离,限制有感染的人探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接触患者前后要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2)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每日进行病房空气消毒2次,每次30~60 min,保持床单位整洁、口腔及皮肤清洁卫生,晨起和进餐前后用口泰含漱液或1:2碳酸氢钠生理盐水15~30 mL漱口,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穿棉质内衣,勤更换,勤翻身以防压疮。
3)注意皮肤血管的保护,入院后使用安全留置针,提高护士穿刺技术,保护血管。
4)每天测体温3~4次,以观察有无感染早期征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2.3.2 出血性膀胱炎的护理
立即停止激素冲击治疗,遵医嘱进行抗炎、止血、补血、补液等对症处理。指导患者多饮水、勤排尿,鼓励其每2~3 h排尿1次,发减少膀胱刺激。
1.2.3.3 其他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观察皮肤有无瘀点、瘀斑,牙龈是否出血,有无黑便及内出血的表现,护理中避免推拉、拖撞等危险动作,避免磕碰,防摔伤、骨折。
1.2.4 皮肤护理
保持SLE患者皮肤清洁卫生,用温水洗浴,避免使用碱性肥皂及化妆品;病房避光,采用窗帘,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皮肤,外出时用遮阳伞,涂防晒霜,穿棉质内衣、浅色长袖衣服。
1.2.5 饮食指导
给予高热量、优质蛋白、高维生素等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多饮牛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4],如香蕉、梨、猕猴桃、杨桃、黄瓜、菠菜、茄子、空心菜、鸭蛋、鸭肉、兔肉、红薯、绿豆汤、苦瓜等;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芹菜、香菜、菌菇类、无花果、葱、姜、蒜、胡椒、羊肉、茴香、樱桃、龙眼、菠萝、虾、蟹等;戒烟酒、咖啡、辛辣、高脂、油腻、烟熏食物;对于水肿伴蛋白尿者若肾功能正常给予低盐或无盐优质蛋白饮食,肾功能受损者应限止水及蛋白的摄入;饮食少量多餐,加强补钙。
1.2.6 生育指导
SLE好发于16~40岁的女性,应注意晚婚节育,患者病情稳定1年以上,结婚后也可怀孕,但要在医生指导下妊娠。病情活动期或治疗期间避免怀孕,有狼疮肾或多系统损害者宜早做流产。
1.2.7 健康宣教
注意休息和适当活动,身体有不适和异常情况时及时就诊、及时采取措施,定期作相关检查。SLE患者在病情处于活动期时应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适当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不宜过劳,适当锻炼身体,注意节制性生活,病情活动期应严格避孕,病情稳定1年以上才可考虑妊娠。另外患者忌用口服避孕药,坚持五要(要听从医嘱、要充分休息、要精神愉快、要合理饮食、要定期复查)和五不要(不要乱用药、不要过度劳累、不要阳光暴晒、不要道听途说、不要突然停药)[5]。
1.2.8 出院指导
1)保持乐观的心态,做到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生活必须要做到规律,注意休息,适当的休息和自身卫生的保持可预防感染。
2)避免曝晒阳光和紫外线照射(特别是在活动期),必要时,可用防止阳光照射的药物,其他如寒冷、X射线曝光过度,也可引起疾病的加剧,患者不容忽视。所以,不要长时间伫立在阳光下。
3)去除各种不好的刺激因素,包括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在不同部位出现慢性感染病灶;避免刺激性的外用药物以及所有的外部刺激,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预防感染。
4)患者要做到控制生育,活动期间应尽量避免怀孕,如果有肾功能损害或多系统损害,应争取早治疗性流产。
5)定期复查,有情况随诊。
1.3 生存质量评价方法
随访1年,在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1、3、6、12个月采用MOS-SF36 生存质量量表中文版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测量,量表由患者自行填写或专人讲解后协助患者完成[6]。MOS-SF36量表共36个项目,其中包括躯体健康(PF)、躯体角色功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绪角色功能(RE)、心理健康(MH)8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若干问题;另外还有一项健康变化自评(HT)条目。每个条目选择均按由差到好赋以由小到大的初始得分,对8个维度的初始得分标准化转换成终得分,终得分在0~100分之间。得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前后对照组、观察组生存质量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护理干预6、12个月GH、VT、SF、RE、MH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l),提示观察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表1 护理干预前后2组生存质量比较 ±s,分
*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同组干预前比较。
3 讨论
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及时评价并根据未掌握部分提供针对性指导是保证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健康教育必须根据不同个性特征、年龄特点及所处环境、接受能力因材施教。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得到的不仅是疾病方面的防治知识,更是一种强大的心理支持,他们感受到关心、爱护、重视,从而主动地寻求帮助,极大地激发患者维护健康的主观能动性。
SLE病情复杂多样,且容易复发,并发症多,治疗时间长,药物毒副作用大[7]。本研究通过住院期间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出院后定期随访来延伸和巩固住院期间所取得的健康教育效果,对出院后患者继续予以关注,发现影响SLE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疾病的活动性、疾病对躯体功能的损害、治疗效果、家庭经济状况、社会支持、对疾病的认识及态度等。结果显示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予以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SLE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生存质量的评价不但可以提供治疗前患者的信息以及疾病对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影响,也有助于在治疗后评价干预的效果[8]。
因此,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地调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积极性,保持稳定情绪,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管理能力,提高服药的依从性,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SLE患者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蔡玉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10):1215.
[2] 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92-288.
[3] 陈波,付成华.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冲击治疗的护理干预[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7):839-842.
[4] 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12.
[5] 吴燕.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3):593-594.
[6] 陆文静,赵丹凤,聂春香,等.健康教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8):8-9.
[7] 韦爱群,潘小川,韦秀云,等.健康教育对预防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复发率的影响[J].2013,25(3):295-296.
[8] 李秋萍,张利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现代护理,2007,13(10):926-928.
(责任编辑:钟荣梅)
2014-08-25
R473.59
A
1009-8194(2015)03-0082-03
10.13764/j.cnki.lcsy.2015.0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