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生水
2015-05-05周小虎
文 /周小虎
天一生水
文 /周小虎
在一个地方居住久了,就会与它相融,那里的天,那里的水,那里的田野,那里的四季变化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自己的生活;习惯了每天抬头是天,低头是水的生活,“天与水”不知不觉成为我身边一道最普通的风景,渐渐忘记我生活的这个美丽城市名叫天水,它像是位柔情女子,有一种诗意的忧伤。我常常想起云丹久美演唱的《天水》,“在离天很近的地方,古老的故事在传唱,大地湾八千年天,卦台山甘露水,盘古开天地,女娲又补天……”歌声勾住我的魂魄,促使我每有闲暇便独自背着背包漫步在城市的角落,体会这个水天相接的地方带给我的快乐。
甘肃省天水是座不大的城,被天水人称为南山的天靖山和称为北山的慧音山紧紧夹住,天水古城也因之呈带状,自东向西延展;东关城、大城、中城、西关城和伏羲城依次有序展开,一条与藉(天水人读xi)河并列的主干道贯通五城,使五城紧密相连,形成了“五城相连,一水中轴”的城市格局。
伏羲城是老天水人最常去的地方。历史的车轮在时光的车道上飞驰而过,三百多年历史的伏羲城却得以幸存,装载着历史的故事,经历着历史的风雨。细细密密地述说着老天水的旧事和今事的伏羲城,恍惚着天水今天的身影。走过高大的牌坊,行走在伏羲城的大地上,街是明代的街,房是明代的房,两边古色古香的店铺让你穿越到了古代。
伏羲城,这个集中展现天水人原生态生活、精神面貌的地方,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过得无欲、无求,却胸怀梦想,以至我上班时总爱舍近求远绕道伏羲城再去单位。早晨与“泥人赵”相遇时,这位已近花甲之年的艺术家也总是在忙忙碌碌地收拾工具、准备开张。“泥人赵”是一个手法娴熟的艺术家,捏制的泥人个个逼真酷肖。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工作,他以天水文化元素创作的一万多件独具一格的作品蜚声四海,天水人亲切地送给他一个昵称:泥人赵。据“泥人赵”说,他的艺术灵感都来自“人宗爷”。
“泥人赵”说的“人宗爷”就是伏羲,“人宗爷”是天水人对伏羲的独有叫法。位列“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伏羲人头蛇身,传说在上古时期,其母“华胥氏” 在天水踩在一个巨大的脚印上,怀孕十二年后才生的;伏羲一画开天,肇启华夏文明的曙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在“泥人赵”的小店不远处有一个全国规模最大的伏羲庙,称为“华夏第一庙”,庙里主要供奉的是伏羲的圣像。中国有两个伏羲庙,一个在天水,一个在台湾。这个伏羲庙始建于明朝,庙内是按八卦布局而建的宫殿式建筑,院内种植了象征伏羲六十四卦的64株古柏,被称为“卦柏”,现在存活的37棵摇摇欲坠,看了让人感慨、惋惜。
距伏羲庙不到20公里的卦台山,相传是伏羲始创八卦的地方,当年伏羲坐在卦台山山顶的分心石上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听鸟鸣山涧;古老的渭河在眼前宛转而过,把三阳川(取三阳开泰之意)谷地分割成阴阳鱼模样。这幅天然展现的太极图,使伏羲豁然开悟,演绎创造出先天八卦。伏羲部落从天水出发东进,一路汲取各部落图腾特点,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伏羲是龙文化的创造者,伏羲的出生地天水是龙文化的发源地,故天水也有“龙城”之称。
正月十六相传是伏羲的诞辰,每逢这天,天水市民不分男女老少全城出动,自发到伏羲庙祭奠“人宗爷”,有病的人将用红纸做的小人贴在“卦柏”上,然后点燃“艾”附在小人身上灸,据说可以医治百病。“艾”独特的香味弥漫于殿宇之间,使本来庄重的伏羲庙更多了几分神秘。每年夏至是伏羲庙和卦台山最热闹的时候,这天海内外炎黄子孙齐聚陇上,拜谒心中的圣地,朝觐祖先,寻根问祖。在伏羲庙的后院立着一块碑,上书“羲皇故里”四个大字,这是1992年江泽民同志视察天水时亲笔题写的。
女娲是伏羲的妹妹,也是一位与伏羲齐名的始祖。她补天救世济民,制婚嫁,结网罟,受到了中华儿女敬仰。在天水流传着这对兄妹夫妻结合繁衍人类的故事。
去藉河边漫步,是大多数天水人晚饭后的选择,自然也是我多数时候的选择。选择藉河不仅仅因为它离家近,更因为是带着休闲心情去,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傍晚时分,即将拉下一天帷幕的藉河岸边常常是一望无际的花海。一年四季,除了冬季,足足有三季能感受到一场场花事,春雪刚消融时绽放的迎春花,百花争艳中崭露头角的桃花,雪白如雪的梨花,象征爱情的玉兰花,弥漫着清香的樱花……而那些漫步河岸边的娇俏可人少女,更是为藉河美景锦上添花。人们纷纷在陶醉中寻找各种欣赏角度,然后用相机定格这种自然之美,也自然成了天水人的享受。
藉河岸边屹立着“华夏渊源”的石碑,上刻有溯源天水来历的文字,为我揭开了天水神秘的面纱;不到千字的碑文上,赫然写着,《水经注》上载:“上邽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风雨随之,故汉武帝改为天水郡。”《秦州志》记载:“郡前有湖,冬夏无增减,故有天水之名。”而游走在河堤边的天水人,更多地认为天水之名来源于天水家喻户晓的“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的天水,不叫“天水”,叫上邽。有一年大旱,田地龟裂,民不聊生。一天夜里,天上雷声大起,地面飞沙夹杂着走石;突然,一声巨响之后,大地裂了一道大口,同时,天上倒下一股粗粗的河水,刚好注入其间,遂成一湖。这湖水质纯净,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人们都说这湖与天河相通,后来,把刚建的郡起名天水郡,才有天水之说。也许“天河注水”这个传说,也说明不了什么,毕竟是个传说。但这块土地,似乎注定在创世之初即不平凡。
在天水,除了可以在有风的日子到伏羲庙去享受柏树的荫护,还可以在无风的日子到藉河边去体验湖光水色的炫目,到南山南郭寺,燃一炷香,在晨钟暮鼓、竹影横斜中,细细端详门楹的对联。
跨进南郭寺的大门,正殿的横匾上悬挂着米芾书写的“第一山”三个字,绕过前殿,后院豁然开朗,种满了竹子,包括杜甫的《南郭寺》诗在内的几十首诗镌刻在竹林里一栏长长的石碑上。
公元759年,杜甫带全家来到古秦州,游完南郭寺后写道:“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诗中的“老树”指的是南郭寺里被誉为“春秋古柏”的柏树,树龄已有2500年,被全国园林界公认为“中国园林古柏之最”。该树分叉中间又长出一株枝繁叶茂的小叶朴树,是寄生在古柏朽树洞中的“树中树”,人们戏称为“爷抱孙”。天水这个本来和水有关的城市,应该是湿漉漉的,可惜杜诗中的北流泉,后来干枯成了一眼井,到了现在,就连这一小眼井也找不到了。
与南郭寺遥遥相望的是北山的玉泉观,因山上有一汪清甜透脑的莹莹碧水而得名。玉泉旁的神仙洞崖边生长着一株称“侧柏”的柏树。此柏树是南宋著名道士丘处机亲手栽植,形态独特,主干挺拔,悬根露爪,树龄已有千年,根茎交织,形若女人发辫,故又名“辫柏”。
天水,我的故乡,曾经邂逅过一场场悲壮的故事;一个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众不同的地方。难怪,著名记者范长江评价道:“甘肃人说到天水,就等于江浙人说到苏杭一样,认为是风景优美,生产富饶,人物秀丽的地方。”这是对天水的一个最好注脚,我也以我是天水人而自豪。(责任编辑/吴曦 设计/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