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15-05-05陈昭鹏
陈昭鹏
(1贵州省兴仁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兴仁 562300;2贵州省兴仁县扶贫开发技术中心,兴仁 562300)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60%以上,随着农业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农民科技素质普遍提高。近年来,黔西南州水稻种植取得很好的成绩,黔西南州丰产工程项目水稻示范品种曾经刷新了贵州省内杂交水稻667m2产的最高产量纪录。获得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杂交水稻之交”袁隆平的肯定和赞扬。为了提高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运用和水稻生产技术水平,加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文章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就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技术进行了分析。
1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1.1 品种选择
一要注意选择适宜当地熟期的抗病、高产品种。二是选定的种子纯度在98%以上、净度在99%以上的一级良种。三是买回后及时做发芽试验,芽率至少要达到85%以上。
1.2 种子处理
水稻育苗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和催芽等处理。
1.3 播种育苗
播种育苗包括选择苗床地、做床、施肥、浇水4个环节。
1.4 秧田管理
秧田管理要耐心细致,注意播种至出苗后的保温保湿。出苗前封闭,保温保湿,出苗80%以上时揭去地膜,小苗一叶一心时,棚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低温度不低于10℃,高过25℃要及时通风控温,二叶一心以后,棚内温度控制在23℃左右,注意通风,防止秧苗徒长。
1.5 插秧技术
本田插秧既要做到适时插秧,又要做到合理密植。插秧时间一般在气温稳定超过13℃,大田水温达到18℃即可开始。插秧时间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很大。插秧过早,温度低,根系活力弱,返青期延长,易死苗。插秧过晚,生育期延长,易贪青,造成减产。
1.6 本田管理
水稻插秧后,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较弱,外界气温高、风大,叶片的蒸腾作用比较大,因此,插秧后,应立即建立苗高1/2~2/3的深水,以不淹没秧心为好。不但可以防止叶片的蒸腾失水造成干枯,而且也可防止低温秧苗受冻,起到以水护苗的作用。水稻灌水一定要科学,水稻灌水总的原则是浅湿干相结合。移栽至返青期,以浅水为主,浅湿结合;分蘖期采取浅湿干交替间歇灌溉;分蘖末期由湿到干到晒田;幼穗分化至孕穗期,浅湿结合,适当晒田;出穗至开花灌浆期浅湿干交替间歇灌溉,直到成熟前10~15天可以断水。水稻施肥提倡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良性循环体系。根据田间的杂草群落选择适宜的除草剂或除草配方,提高灭草效果。
2 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虫害防治是确保高产优质的重要举措。当前,危害兴仁县水稻的病虫害种类很多,像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潜叶蝇、稻负泥虫、稻曲病等。其中危害较重、近年有上升趋势的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等。稻瘟病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分布广,危害大,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还使稻米品质降低,稻瘟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和病谷上越冬。次年春天当气温回升到20℃左右时,若遇降雨,就会不断地产生分生孢子。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带,引起周围秧田或稻株首先发病,另一途径是播种病谷,引起苗瘟。病稻草和病谷是稻瘟病的初次侵染来源。但造成年际间发病轻重不一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比如说2014气候非常异常,低温、寡照、多雨,导致一些水稻品种稻瘟病发生非常严重。但造成田块间发病轻重不一的主要因素是栽培管理和品种抗性。总体说,稻瘟病的发生与水稻品种、气候条件、水肥管理等关系密切。稻瘟病主要危害水稻叶片、茎秆、穗部。由于为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黔西南地区主要发生的是叶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叶瘟在分蘖期发生较多。穗颈瘟发生在穗颈部和小穗枝梗上,病斑初期为暗褐色,后变黑褐色,在高湿条件下,病斑产生灰色霉层,发病早的成白穗,发病晚的籽粒不饱满、空秕粒多,碎米率高。谷粒瘟发生在谷粒的内外颖上,发病早的病斑呈椭圆形、灰白色;发病晚的病斑为褐色,椭园或不规则型。稻瘟病防治要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办法。
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得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一般年份减产5%~10%,严重达50%~70%。随着水稻生产上种植密度的增加和施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缺乏抗源,该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纹枯病在水稻分蘖期开始发生,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到穗部。该病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一般分蘖期开始发病,拔节期病情发展加快,孕穗前后是发病高峰,乳熟期病情下降。纹枯病喜高温、高湿,水稻插秧密度过大,稻田施氮过多,连续灌深水等对纹枯病的发生十分有利。一般分蘖末期穴发病率达5%~10%,孕穗期穴发病率达10%~15%时, (可选用井冈霉素、甲基硫菌灵等进行防治。二化螟兴仁县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在分蘖期受害造成枯鞘、枯心苗,在穗期受害造成虫伤株和白穗。近年来危害有年加重的趋势。一般年份减产5%~10%,严重时减产50%以上。早春气温回升快有利于二化螟的发生;而春季雨水偏多、夏季高温,不利于二化螟的发生。二化螟的防治可采取消灭越冬虫源,喷施药剂等方法进行。二化螟的虫源主要在稻草或稻茬中,插秧前及时消灭掉稻草或清除掉稻茬,以减少虫口数量。药物防治二化螟一般在水稻分蘖期或孕穗、抽穗期螟化高峰后5~7天,枯鞘率达5%~8%时用药防治,一般是每667m2用18%的杀虫剂250~300ml或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35g加水50~60kg喷雾防治,危害严重的,5~7天后再喷1次。喷药时田间要保水3~5cm,保持3~5天,以保证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