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稻鱼共生的发展
2015-05-05于瑾
于 瑾
(浙江省龙游县水利局,龙游 324400)
水稻起源于亚洲,属于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之一,如今世界上已经有1/3的人把它作为主食,根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我国在2000多年以前就有了稻鱼共生的生产模式了。所谓稻鱼共生,简单来说就是水稻和鱼苗在同一环境中同时成长,在水稻田中发展渔业,这样一来,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可以充作鱼的食物,而鱼的粪便则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料。
1 稻鱼共生农业系统建立的意义
我国属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发展过程中,应当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因此对于稻鱼共生这样优秀的传统农业模式,更应当推广保护,才能传承特有的传统农业文化,这种生产关系不仅仅是祖先智慧的结晶,更是具有中国特色和传统内涵的一种文明。
另外,现代化农业在高产的同时,由于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导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边破坏边治理本就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而稻鱼共生属于一种典型的农田生态系统,可以构成一个微型的生物圈,其中水稻和杂草是这个圈子中的生产者,鱼类属于消费者,真菌和细菌属于分解者,这样一来,消费者的粪便为生产者提供了有机肥,作为生产者的杂草也为消费者提供了食物,从而大大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频率,这样的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能量能够达到良性循环,在保证农田高产的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因此,对稻鱼共生农业系统的建立和推广,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起到积极影响。
2 浙江省稻鱼共生模式发展现状
稻鱼共生的农业系统在该省很普遍,这是因为曾经该省大多数地区都以农业生产为主业,而且这种种养方式本身是一种很不错的模式导致的。如今,就像其他一些传统农业模式受到的威胁一样,由于工业发展的迅速和农业上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导致了水体已经不能满足稻鱼共生系统的需求,因此除了少数地区由于其传统惯性的影响,稻鱼共生的农业生产模式大量减少。然而,在近几年,该省对于稻鱼共生农业系统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一直没有停止。特别是青田县已经被列为典型,早在2005年,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就已经通过世界粮农组织的审批,被列为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之后经过大量学者的不断研究和实践,再加上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我省的平湖、嘉善和兰溪等地水稻共生系统模式发展已经逐渐步入正轨,而且已经大力推广,从现状来看,稻鱼共生不但增加了各地稻农的收入,还为该省生态环境的优化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稻鱼共生系统的推广势在必行。
3 制约龙游县稻鱼共生农业系统发展的因素
3.1 农药和化肥
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已经成为稻农的习惯,另一角度来看,农药的使用确实在水稻种植中起到了降低成本的作用,而且比较方便,导致了稻农对农药使用的惯性思维。此外,由于对农药使用的不规范性,进一步加剧了水质的污染。在化肥使用上,稻农忽视了有机肥和化肥的搭配使用,单一使用大量化学肥料,这样做虽然对水稻的生长有了一定的促进,但对于鱼苗的生长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造成了稻鱼农业系统发展的艰难。
3.2 工业和生活的污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县的工业化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虽然增加了人民的收入,改善了物质生活,但是工业发展中产生的废弃物诸如废水、废气等等对该县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水资源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再加上生活用水未经处理进行排放,导致了水资源中含有了一定的有毒物质,从而造成了稻鱼模式中鱼类的大量死亡。
3.3 自然因素
龙游县地处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雨量比较充沛,但是也会出现春季干旱,夏季由于雨水过多造成的涝灾。旱涝发生时,对稻鱼共生模式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继而成为影响稻鱼共生农业系统重要因素。
3.4 其他因素
由于市场经济化等因素的原因,造成了该县人民对农耕的依赖性逐渐消失,特别是年轻人大都选择外出务工,而不是依靠农耕生活。此外,在稻鱼共生农业系统的构建中设施不够完善也是造成其发展的原因,比如在洪涝灾害时,由于设施原因,不能及时做出高效的反应,泄洪不当,导致鱼苗的丢失,干旱处理不当,则造成鱼苗的大量死亡,从而影响了稻鱼共生体系的发展。
4 改善稻鱼共生系统的策略
4.1 农药和化肥方面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对农药和化肥的规范化使用。首要任务就是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诸如除草剂等可以避免的农药禁止使用,一方面是因为鱼苗本身可以将杂草在萌芽状态时候当做食物吃掉,另一方面不但节约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同时也可以给鱼苗更好的生存环境。此外,对鱼苗生存有害的农药和化肥,要做到杜绝使用,化肥尽量使用充分沤制过的有机肥,这样不但可以保障水稻的优质,同时也可以保证土壤的肥力,更好地促进生态平衡。
4.2 环保部门对工业生活废弃物的管理方面
工业废物和生活中的垃圾在该县是最主要的污染源,对稻鱼共生模式的破坏性也是最大的,因此,环保部门一定要对此进行监管,具体来说,生活垃圾应该进行集中堆放,并于指定地点进行处理,工业区与稻田距离尽可能远一些,并严厉打击工业废弃物不经处理就释放的行为,这样一来,对稻鱼共生农业系统的大力施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4.3 政府支持力度方面
农业局应当对稻鱼共生系统的建立和推广提供科学完善的技术支持,并对基础设施进行优化改良。除此之外,政府应对稻鱼共生的农业生产发展前期进行鼓励和补贴,从而吸引大量稻农对稻鱼共生的推广。
5 总结
稻鱼共生农业系统不但可以增加人民经济上的收入,同时也完全符合和谐社会发展的观念。不但为人们提供了无公害水稻,也改善了生态环境,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稻鱼共生体系一定可以进一步扩大化和完善化。
[1]倪达书,汪建国.稻鱼共生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及经济效益.水产科技情报,1985,06:1~4
[2]吴敏芳,张剑,陈欣,胡亮亮,任伟征,孙翠萍,唐建军.提升稻鱼共生模式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4,33:51~55
[3]高志,陈菁.稻鱼共生系统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的作用.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09: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