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技术专业“双赢”实习模式探究

2015-05-05黄予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双赢师范生专业

黄予

【摘  要】“双赢模式”使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从孤立、封闭走向开放与整合;它继承了双重实习模式的优点,解决了双重实习模式的普及性缺陷,强调教育实习与专业实习合二为一,丰富了教育技术实习的内涵。

【关键字】教育技术 实习 双赢模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064-02

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依然处在“教学内容理论化过强,实践性不足,很难满足目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的阶段。我们需要寻求更为优化的培养模式,尤其是寻求更为适合学科发展的实践模式。只有实践才能探寻出更多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规律,去完善传统的学习与教学方法。由此,教育技术的实习改革应一马当先,让师范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体现与升华。

一、双赢实习模式的提出

为了改变现状,顺应形势需求并丰富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的内涵,优化教育技术本科生培养方案,笔者提出教育技术专业双赢实习模式(以下简称“双赢模式”)。该模式打破了院系壁垒,革新了原有孤立、封闭的实习方式,强调开放、互动与整合。在该模式中,把教育技术专业师范生(以下简称“专业生”)与非教育技术专业师范生(以下简称“非专生”)两者有效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协作共赢的实习团队。“专业生”在深入传统学科课堂,把握传统学科基础教育的改革动态,与“非专生”合作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课堂的基本规律;“非专生”由于在校学习期间课时紧缺,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半生不熟”,实习中运用教育技术手段解决课堂问题时,能够得到“专业生”适当协助,完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逐渐品尝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愉悦,进而形成内驱力。

二、“双赢模式”实践意义与价值

(一)完善教育技术实习及丰富其内涵

笔者在多年带队实习观察与调查中发现,“专业生”的教育实习没有契合学科特点,生硬地套用传统学科实习模式,和高师计算机本科生的教育实习有一定的重叠,实习没有专业特色;实习生所承担的实习工作,难以诠释“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制高点”;实习评价体系完全照搬传统学科的评价模式,片面的实习评价不符合专业特点。“专业生”经过四年的学习与训练,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与教学资源开发能力,需要一个实践的机会去验证与巩固。现行的教育技术本科生教育实习往往脱离基础学科。显然,脱离基础学科去谈教育技术的优越性无疑是无本之木。

(二)教育技术专业属性决定了走“双赢模式”的必要性

教育技术的特征决定了人才能力的双重性,即教学能力与专业能力,两者是相通并互为促进的。教学实践促进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能力为教学实践更好地开展服务。因此,本科生的培养要遵守它的双重特性,要立足于教学,发展于服务,提升于研究。立足于教学就是把培养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人才作为立足点,对于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育技术教学人员上好每一节课,每一堂课都应该是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典范,只有这样才能以点带面,使教学信息化全面升级;发展于服务就是提升专业人员的设计与开发教学资源、教学软件的专业技能,强化其通过专业技能为一线教师优化教学课堂的服务意识。当然,研究能力是带动教学与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一环,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来提升理论水平进而指导实践,才能促进三者良性循环。

(三)现代教师呼唤“双赢模式”

当代教师不可能再回避“终身教育”“远程教育”“CAI教学”“网络教学”“交互式学习”这样的词汇。教育技术不再是“乌托邦”,而是实实在在的课堂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习得的理论知识在校内实习中得不到实践,理论与实践缺乏互动,师范生对教育技术的应用热情为此减退。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被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学习、模仿期;尝试使用期;怀疑、困惑期;专业进化、融合期;创新发展期。各个阶段都会存在不同的心理变化,很多教师容易在尝试使用阶段出现转折,在这个阶段需要对教师进行心理与技术上的支持。尝试使用期,怀疑、困惑期这两个阶段的心理正向变化也是职前教师对教育技术产生正确认识的保证。由于高师院校的师资有限,另外专业生的实践缺失,有效地整合“专业生”和“非专生”是帮助“非专生”走出这两个阶段的保证,也是解决“非专生”当前实习问题的最佳方案。

三、在两个阶段具体构建“双赢模式”

(一)第一阶段构建整合型的学科教学论课堂

为了更好整合学校资源,“学科教学论”中的教学技能培养要把教育技术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以此为纽带带动供需整合。整合型的“学科教学论”课堂,就是“专业生”把提高“非专生”的教育技术能力作为项目需求,针对这个需求,专业生在教育技术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学习对象、设计培训方式、开发学习资源、制定评价体系、实施培训活动,最终以评价体系为基准衡量“非专生”学习的绩效,如图1。

图1 “双赢模式”校内构建模式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使学生在现实世界中进行工作从而来促进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它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不同,它是使学生能够应用知识,教师引导学生的独立学习活动。基于项目的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生成自身知识的一种方式。这种知识的建构是通过如下的程序来实现的:学生解决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选择信息,分析信息,合成信息,并将新获得的信息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专业生”对基础学科有了深入了解,并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评价方法)指导整个团队学习的运行。“非专生”在专业生精心设计的培训方式下通过相关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学习。该过程构造了一个能够把师范生已学习的理论应用到实践的平台。同时,前期的磨合也为两者校外教育实习打下良好的沟通基础。

(二)第二阶段处理好“双赢模式”的三方面内容

从教学实践来看,教育技术公共课不可完全承担起培养高师生教育技术能力的重任,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经过大量的课堂实践来总结。因此,“双赢模式”(如图2)的打造就是为了顺应时代需求,把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共赢发展作为出发点。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构建双赢教育实习模式应构建新型的管理模式,并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图 2

1.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教育实习的评价体系未能发挥促进个体成长的作用,也未能处理好评价内容过于泛化的问题。纵观教师的成长,其实质是一个不断反思与实践的过程。只有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反思才能引领富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因此,评价应从教学反思层面上入手。同时,教学反思的内容要利用多方佐证来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师范生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引入电子档案袋是基于证据的教学反思成功的必要成分,也是教育实习开展形成性评价的推进器。

2.打通院系壁垒协作渠道

双赢实习模式的构建离不开院系的通力合作,教务管理部门就要扮演协作纽带的角色,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的问题。宏观上,教师的思想形成统一,认识到培养教育技术能力是师范生今后发展的必备要素;管理制度上,以项目促管理,从绩效上抓实习成效,同时创建学生互相监督机制,构建院系直通渠道;学生层面,通过多渠道(比如课件比赛,教育技术能力比赛等)来凸显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发展教育技术的意识。微观上,细化评价体系尤其是构建更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形成协作机制,细化分工尤其是不同的教师角色应具备的实习职责;同时还要考虑院内外导师工作量分配,师范生学分等问题。

3.形成畅通的协作平台

协作平台是双赢实习模式得以构建的基石,只有畅通的协作平台,师范生才能与专业指导教师形成积极互动,师范生之间的沟通才会更有效。首先打造资源丰富的实习网站,收集往届的优秀案例使其具有示范作用;其次,利用多种形式(微信、学习网站、qq、日志)创建有效的反思博客、微博、日志等,使指导教师能够挖掘实习教师的能力发展现状、困惑等;对专业生而言还要完成一个能够与专业教师交流互动的日志,日志内容应该涵盖本实习队伍中提升教育技术能力的手段、方式还有困惑,专业指导教师根据日志做出相应的指导;最后还要形成基于网络和面对面的交流平台,通过该平台来互相了解并促进教学反思。

未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将以“实践育人”为主要指导思想,紧密结合社会需要,凸显实践的重要性。“双赢模式”的提出从深层次理解就是要让教育技术更接地气,获得更多实践机会,在实践中解决具体问题,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再是教师的参赛活动,而是成为常态化。

【参考文献】

[1]王润兰,王跃生,黄金辉.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7(5)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A164)

【作者简介】黄  予(1979-  ),男,广西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讲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教育信息化。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双赢师范生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德资双助 老少双赢
老少同住 双赢选择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