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感悟传统道德的魅力
2015-05-05沙巨玲
沙巨玲
摘 要: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完整的传统道德理论,铸就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道德思想。它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影响,也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且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因而,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历史,关注我国的传统道德文化,并把中华民族的道德思想继承、发扬、创新。
关键词:传统道德;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以和为贵;自强不息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孔子开始历代先贤都十分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因此,在我国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完整的传统道德理论。中国历史传统道德理论塑造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诚实守信、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人文品格和道德思想。它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影响,也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且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和独特的道德思想。
一、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儒家倡导尊老爱幼,孟子曾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崇高道德思想。主张人们要尊重自己的父母和老人,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父母和老人;爱护自己的幼小儿女,同时也要爱护别人的幼小儿女。几千年来一直被中国人认真的践行着。古有“子路孝敬父母”“张良敬老”“孔融让梨”等故事传颂。现在,据报载中国现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1亿,中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银发一族成为中国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但现今社会却仍存在对老年人的歧视、怠慢现象。公交车上不给老年人让座,老人摔倒没人去扶等社会现象。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中国的历史悠久,一向以道德礼仪为重,尊老爱幼是中华道德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从小到大就受到尊敬老人,爱护晚辈的教育。尊老爱幼已成为我们这个社会人人要遵守的公众道德,也是整个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一种美德。为了这一精神,中国大地上有许多默默无闻的人在践行,不仅对自己的亲生父母、儿女悉心照料,也对社会上无子女的老人尽自己的孝道,承担着责任。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着周围的人,感动着中国。尊老爱幼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继承和发扬,成为人们奉行的道德准则。
二、诚实守信的道德理念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非常重视诚实守信,故有“诚实贵于珠宝,守信乃人民之珍”的谚语流传。孔子在《论语为政》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样可以立身处世。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商鞅的“立木为信”。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诚信。诚信理念成为国家、企业、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道德标准。违背诚信理念,你将丧失生存的资格。三鹿奶粉事件给所有的中国人上了深刻的一课。重新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更需要诚实守信的理念。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思想的精髓,是中国人民奉行的处事原则,立身之本。
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自强不息最早出现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记载。意思是说:时间永恒地流逝,天体却运行不止,一时一刻都不休息,所以有理想,有道德的人应该效仿天的这种精神,积极有为,奋力向前,永不停息。在我国原始社会,人类便同大自然做着顽强不懈的斗争,如大禹治水,精卫填海。2014年在南京举办的青奥会,体现了中国青年“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分享青春,共筑未来的梦想。青奥会是各国各地区年轻的运动员的一个大赛场,也是一个大舞台,更是一个大课堂。各国各地区年轻运动员在这里顽强拼搏,上演一曲又一曲挑战未来的壮歌,用他们的英姿在天地间书写出一个闪烁着青春光辉的伟大梦想,青年强则国强。在当今时代,中华儿女又谱写了新的篇章,在地震灾害中,在环境治理中,所有的中国人众志成城、自强不息。铸就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民族品格。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以和为贵”的和谐旋律
孔子在《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孟子在《公孙丑下》中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在《王霸》篇中说“农夫扑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这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贤很早就认识到“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例如战国时期,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和”;西汉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和亲。邻里间的和睦相处,家庭中的家和万事兴。在现在的生活中,那些感动中国的人物,那些孝心少年,在用实际行动展示中华民族的“和谐”旋律。为建设和谐社会显出自己的爱。
灿烂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道德思想。如:志存高远、公正廉明、无私奉献、戒奢节俭、与人为善、幽默乐观、仗义执言等均包含着闪光的道德思想。对于今天我们道德修养的提升,有着毋庸置疑的价值与意义。我在这里只是肤浅地阐述自己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传统道德思想的理解。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历史,关注我国的传统道德文化,并把中华民族的道德思想继承、发扬、创新。
(作者单位:河北省香河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