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田径运动员成才断层现象研究
2015-05-05顾丽萍
顾丽萍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1800)
近4 届奥运会我国竞技实力取得跨越式发展,但是竞技项目的发展却出现明显的不平衡态势。基础大项田径表现一直不尽人意,背后有深层的原因,甚至可以追溯到我国田径运动员青少年时期的训练。由于田径运动员的训练在青少年时期存在问题,导致成年后运动寿命过短,出现明显的断层现象。对于断层现象的揭示,可以为我国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田径运动员的成长断层现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Internet 检索系统查阅了大量与青少年田径训练相关的文章,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数量统计法
运用EXCEL 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世界田径青年锦标赛及世界田径锦标赛中国运动员成才情况分析
从表1 可以看出历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中我国运动员进入前三名的人数都明显高于世界田径锦标赛。从比值(当年的世界田径锦标赛前三名数量与前一年的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前三名数量比)看我国运动员在此两个级别的比赛中差距有拉大的趋势,说明我国运动员成才有明显的脱节现象,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成才运动员较多,而到了世界田径锦标赛,则出现明显的缩减。
表1 世界青年锦标赛及世界田径锦标赛中国前三名统计
从表2 中可见,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中男子、女子的表现要明显好于世界田径锦标赛。从比值看,男子前八名比值(当年的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前八名数量与前一年的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男子前八名数量比)大多年份都小于0.5,说明在世界青年锦标赛与世界田径锦标赛中我国运动员成才明显出现断层现象,即青年运动员的投入到成年运动员的产出明显不匹配。从女子前八名的比值(当年的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前八名数量与前一年的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女子前八名数量比)看,其状况略微优于男子运动员,但也表现出明显的断层现象。从总体比值看(当年的世界田径锦标赛前八名数量与前一年的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前八名数量比),只有2008年比值超过了1,其余年份的表现都明显较低,表现出明显的断层现象。
表2 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及世界田径锦标赛中国前八名统计
2.2 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及世界田径锦标赛美国运动员成才情况分析
为了清楚地透析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及世界田径锦标中我国竞技实力的落差现象,本文统计出美国在这两个级别比赛中前三名的数量(由于数据收集有限,只收集到美国在2004、2006、2008、2010、2012 年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中的成绩,所以只统计了这几届的数据,及下一年的田径锦标赛成绩),从表3 可以看出,美国在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中的竞技实力并不如其在世界田径锦标赛中的竞技实力,这一点正好与我国相反。从比值看(世界田径锦标赛前三名数量与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前三名比),世界田径锦标赛中美国运动员成才数量要多于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这一比值要明显大于中国,说明美国在田径人才培养方面衔接比较好,没有表现出断层现象。
表3 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及世界田径锦标赛美国竞技实力表现统计
2.3 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及世界田径锦标赛部分田径强国运动员成才情况分析
青年田径运动员是田径运动发展的后备力量,如果青年田径运动员培养出现问题,必然影响田径事业的后继发展。表4 通过对部分田径强国运动员在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前八名及世界田径锦标赛前三名、冠军人数的统计,可见在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中,中国竞技实力并不差,劣于美国,优于肯尼亚、俄罗斯;但在世锦赛中我国竞技实力明显落后于这三个国家,以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前八名为竞技实力后备基础,世锦赛前三名及冠军为竞技实力,后者与前者的比值为产出率,从表4 可见,我国前三名的产出率相当低,冠军产出率明显低于其他强国。
表4 历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强国前八名及世锦赛冠军、前三名次统计
2.4 我国田径运动员成长断层原因剖析
2.4.1 青少年时期心理训练重视程度不够
田径运动员要接受枯燥的技术训练以及高强度的体能训练,随着国内、国际大赛竞争的日趋激烈,胜利只相差毫秒,同时还面临媒体的炒作。在长年累月枯燥训练、激烈的拼搏、媒体无保留的炒作中,一名田径运动员心理的训练尤为重要,运动员的意志力、自控力、顽强性等一些心理素质的训练是其竞技能力训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调查显示,在竞走项目训练实践中,训练主体多集中于身体与技术的挖掘与完善,心理训练往往被束之高阁,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对竞走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因而忽视;其二,由于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心理训练要素及搭配不易确定,教练员欠缺心理方面知识,从而回避之[1]。竞技能力由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心理能力、运动智能五个子势能组成,虽然田径运动员对体能、技能要求相当高,但运动心理能力也不容忽视。为什么在国内大型比赛中田径运动员成绩都特别优秀,而一到国际大型比赛却表现失常,是因为对手不一样,环境不一样,从而心理也不一样,最后导致成绩失常。朱建华在1984 年奥运会,按其在国内比赛及世锦赛上的表现,夺冠有可能,最终由于心理素质不过硬,在比赛中乱了手脚,痛失金牌。
2.4.2 青少年时期运动训练过早专项化、成人化
人的身体发育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在这一自然规律上进行训练是科学的训练,若超越这一自然规律必然会引起运动员生理,心理异常最终使得运动员生理、心理的疲劳积累到极限,引起质变,疲劳的阈值点的出现,最终导致竞技能力下降,竞技成绩徘徊不前,甚至出现下滑现象。胡好等人通过对我国竞走项目青少年阶段训练安排的现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竞走项目青少年阶段训练安排存在早期专项化、过量训练及训练模式成人化等问题。[2]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对运动员过早进行成人化训练,会使运动员运动寿命大打折扣。
2.4.3 技能训练与体能训练关系认识扭曲
长期以来,在我国奥运基础大项运动水平整体持续落后的原因分析上一直存在偏差。多从项目分类角度出发,将那些对运动员的力量、耐力等素质能力要求高、比赛单位时间紧迫的项目冠以“体能类”运动项目,以示与技巧类项目区别。但是,这样的称谓容易掩盖体能类项目对“技术”的高度要求,给人们一种错误认识,即该类项目的运动水平主要取决于运动员“身体素质能力”[3]。田径运动体能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而经济、实效的技能则可以节能,为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保障,同理,不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技能耗能,不利于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短跑、中长跑、超长跑中跑步技术结构不合理,每一个运动周期比对手多消耗的能量,跑Y 步,则多消耗△X*Y 的能量。技术与素质在形成的速度上也表现出不同,精湛技术的形成需要贯穿整个青少年甚至到成年运动员的训练,而身体素质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得到快速提高。在青少年训练中,技术与素质的正确发展轨迹应该是首先发展协调和技术,当技术与素质出现冲突时应优先保证技术的发展,优异专项成绩的获得应该建立在良好的协调和技术基础之上,青少年时期必须为运动员未来预留出足够的技能发展空间,待运动员成年之后在良好的技术平台上通过能力的增长快速提高专项运动水平。大量世界优秀运动员之所以在成年后从世界一般水平快速成为世界优秀水平的原因就在于此[4]。美国青少年一开始就有条件在塑胶跑道上进行各种正确的技术训练,在训练中注意摆动腿的前伸,通过先进的测量仪把跑的技术动作反馈给科研人员、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分析,形成了以摆带蹬,以摆促蹬的“摆动型”短跑技术,使短跑技术更经济、更实效、最优化[5]。国外有研究表明,人体机能能力没有出现增长的情况下,耐力项目运动水平的持续提高主要取决于运动技术的不断改善和完善[6]。我国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出优异的成绩,处于世界前列,而到了成年成绩却出现停滞、下滑,跟青少年时期技术训练有很大的关系。当体能到达极限时,要想提高成绩,必然依赖技术的改进与完善,我国田径运动员青少年时期技术训练没有深度,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成年时期成绩的提高及稳定发挥。
2.4.4 运动员运动寿命过短
从大量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世界高水平的田径运动员在高水平的竞技阶段具有很强的年龄特征,表现在高水平竞技阶段的持续时间为14 年,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阶段为3 年左右,最佳发展稳定阶段约为6 年时间,最佳竞技状态衰退阶段持续时间为5 年左右,在25 岁左右达到最佳成绩[7]。从表5 中可见,我国田径运动员在25 岁之前就已经达到最佳竞技水平,然而这一最佳竞技水平仅是昙花一现,例如我国选手朱建华10 岁就开始初期专门化训练,22岁时创世界记录,然后就在田坛中销声匿迹了。我国运动员刘翔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运动员,可在其打破世界跨栏记录后,成绩一路下滑,直到最后退出北京奥运会赛场,这是一件可悲的事,值得我们去深思。影响他不能参赛的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训练问题,训练不科学,过分强调量,而非强调质,势必影响运动员机能和心理,产生裂变反应。世界跳高记录保持者古巴的索托马约尔是早期接受全能化训练的典型,他在10 岁时就参加跳高比赛,15 岁时开始专门化训练,28 岁时才创世界记录,并将最好成绩保持2-3 年。美国著名铁饼运动员厄特出道年龄为20 岁,最后退役年龄为46 岁,其运动寿命长达26年。两者比较,其差异原因在于基础训练问题,对于青少年的训练,一味的揠苗助长,只会打乱其正常的生长规律,引起机能的裂变。最终导致过早的达到最佳竞技水平,却无法实现最佳竞技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表5 中国田径运动员与世界田径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比较
3 结论与建议
1)我国田径运动员成才出现明显的断层现象,在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中我国与世界田径强国竞技实力相当,但在世界田径锦标赛中竞技实力明显处于劣势。
2)我国运动员成才出现断层现象主要由于我国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的训练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断层现象的原因主要有:青年时期心理训练重视程度不够;青少年时期运动训练过早专项化、成人化;青少年时期技能训练与体能训练关系认识扭曲,这三方面导致我国田径运动员运动寿命过短,引发田径运动员成才断层现象出现。
[1]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年鉴》[Z].北京:人们体育出版社,1994-2013.
[2]胡好.我国竞走项目青少年阶段训练安排的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11,18(1):108.
[3]王曼,周宏.第28 届奥运会我国竞走运动员比赛失利的多因素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1):98-100.
[4]陈小平,刘爱杰.我国竞技体育奥运基础大项训练实践的若干理论思考[J].体育科学,2009,29(2):8-14.
[5]黄桥贤,胡香莲.中美短跑训练理念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3):64.
[6]王秀香,铁钰.世界田径运动强国优势项群分布特点与我国田径运动发展方向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3):31-33.
[7]胡好,王传平.我国女子20 公里优秀竞走运动员心理训练结构及训练策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1):49-53.